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李砚男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76-78
鲁迅《故乡》发表近百年了,评论《故乡》的文章已有数千篇,专题评论宏儿的文章却不曾见一篇。原因诸多,主要是过去评论《故乡》多用阶级论、阶级分析方法,着眼点自然就落在闰土、杨二嫂身上,忽视了宏儿。以往评论研究《故乡》的结构,多是在表层结构上作文章,而不是谈深层结构。本文用系统论、系统分析方法评论研究《故乡》,探求宏儿在《故乡》里的意义与价值:宏儿是《故乡》的光明使者。 相似文献
2.
陈其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1):19-24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3.
苏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6)
鲁迅的散文诗<复仇(其二)>是对耶稣蒙难故事的改写,融汇了作家个人深刻的生命体验,并从内容和言语叙述两个层面对各种宗教进行了既有批判又有借鉴的理性改造. 相似文献
4.
孙玉蓉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9-62
20余年来,人们一直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年出版的《鲁迅全集》视为权威经典本。随着鲁迅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才发现此版本无论是文本,还是注释,都存在着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仅从校勘和注释的角度,审视与天津报刊有关的鲁迅文本和《鲁迅全集》的注释,举例加以指摘。苛责的目的,是希望真正的《鲁迅全集》经典本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再次解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种新的尝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流露出的另一层深刻意义,这部作品表明海明威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但其生态意识又是矛盾的.<圣经>的生态矛盾观是海明威形成相互矛盾的生态意识的直接根源,并决定了这部作品的主要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6.
刘中阳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6)
<奥瑟罗>与<伪君子>两部作品有极大的差异性,但两剧中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方面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形成一定对应关系.从中可以分析和理会莎士比亚与莫里哀作品的内涵,认识他们的思想特征、创作旨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变化的流程. 相似文献
7.
鲁迅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比较,学界多有研究,但两人文艺批评思想的对话研究,却为学界所忽略。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文学文本呈现出来,而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的文艺批评思想通过政治文本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杨利香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1)
鲁迅的<离婚>是一支女性悲歌.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表现了主人公爱姑的人生悲剧,并且深刻地揭示出了她思想意识中的"奴性"和"愚弱",体现出他"国民性批判"的启蒙主义思想.同时,通过爱姑这个女性形象的命运,鲁迅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异乎寻常的理性思考:中国的妇女并没有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白晓荣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3):44-46
《边城》和《古都》分别是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传达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意蕴,达到了悲与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张伟巍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88-90
老舍的<离婚>与鲁迅的<故乡>这两部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乍一看似无相似之处,一为小说,一为散文,一个叙述在城市中摸爬滚打的知识分子对城市失望后回归故乡的故事,一个抒发带着故乡梦的知识分子返乡后对故乡失望的情怀.但是这两部作品合二为一即构成了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离去--归来--再离去的情节结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离婚>中老李对都市生活的逃避和<故乡>中我的再次离开故乡,充分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对自我定位的迷茫以及在精神层面的自我迷失. 相似文献
11.
康凤英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5):24-26
鲁迅小说创作引域外小说的炬火,又融铸了中国白描写意的手法和意境追求,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他在用小说直接为现实社会人生服务的同时,又努力使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展现了高层次的美学追求。他在小说的体式上不断创新,创造了简约精深而又意境深邃的现代小说的典范。其以艺术与功利均衡融合为美、以不断创新为美、以简约精深为美的艺术追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生源地助学贷款新政策的制度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重要补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支持教育新的探索方式。本文将围绕当前实施的新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开展的情况,结合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的完善和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提出一些自己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文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9(1):95-98
《诗经》中与采摘诗有关的诗歌有26首,其中有8首明显地流露出思乡恋土或怀念征人的孤独寂寞情怀。文章追溯这类诗产生的心理背景、观念渊源,并分析其模式成因,深刻揭示了其潜在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了解先民神秘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14.
梁丰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13-17,28
“临川二晏”有着浓郁的故乡情结。他们的故乡情结表现在对故乡风物的描绘,以及对故乡人事的叙述与追怀。怀着对故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他们支持家乡教育,推崇乡贤,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故乡的读书尚学之风。他们严谨持家,其子孙后代不乏佼佼者,临川晏氏因此成为宋代江西文学家族的代表之一。他们在南唐词派基础上发展了词体,推动了宋代江西词人群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彪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4):29-31
《故乡》的主题定位一向有误区。二十多年前海边沙地“神异”的景象并非写实,是童心对美好的虚幻憧憬,反衬对现实的失望和悲哀。杨二嫂形象所重不在其破产,而在揭示人与人理解与沟通的困难。闰土的变化不是困顿与压榨所致,而是封建等级观念造成的隔膜、悲剧。 相似文献
16.
赵宇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7-8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阅读教学。传统教学局限于句子的分析,未能从语篇的角度对待阅读。本文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在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理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玉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5):84-87
通过梳理分析已出台的各级问责法规,指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呈现出问责机制日益规范、制度发力不断增强、问责类型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但制度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异体问责缺位、问责对象不全、问责方式模糊以及程序设定不规范等问题,分析提出合理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不断拓宽问责客体范围、进一步规范行政问责方式、进一步严格行政问责程序等措施,以不断完善行政问责制。 相似文献
18.
旅游“井喷”背景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剑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23-428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在旅游经济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关注并发展旅游业,致使我国旅游业呈井喷式发展态势。名人资源是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关注点,名人故里之争在旅游井喷背景下表现尤为混乱无序,当地民众、地方政府、媒体及部分专家学者也参与其中;地方政府支持、经济发展需要、文化资源稀缺及地方情感依恋是推动名人故里之争的重要方面,其中经济利益之争是其核心。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着重词汇和句法的传输,忽视语言文化和交际功能的研究,既无法达到国家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又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的提高形成障碍,许多学生缺乏英语文化素养和综合语用能力。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语境和语用的研究是任何一个完整语篇的关键内容。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加强语境和语用分析等方面的语篇理论研究,将直接地丰富课堂内容,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鲁迅作品的经典性表征之一在于它广多的阐释性.在传统的政治性、阶级性"偏读"中,"我"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历程或多或少被忽视了的.重新阐释<故乡>,也即细密梳理、勾勒、陈列"我"的精神与情感过程,重新界定<故乡>的自我纾解特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