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族地区北接甘肃、青海,南连四川,包括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岷江流域的汶川、理县、茂县、松潘及黑水等县,以及与之毗邻的绵阳市西部湔江流域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一带,始为古蜀国蚕丛氏活动区域.秦末汉初,羌族进入该地区.公元前285年,秦国置湔氐道隶属蜀郡,羌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此后2000多年建置颇多变迁.  相似文献   

2.
东汉一代,地方行政建置虽然从州、县两级看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但受改朝换代及王国兴废影响较大。东汉初年,全面恢复了被王莽改动的全国地名,是一大变化;境内王国的兴废,对于郡的废置与辖区、县及侯国的归属有较大影响;汉末政局的巨变尤其是曹氏权力集团的形成及其与江东孙氏的政治军事对峙导致了又一次建置变革。  相似文献   

3.
定海县,是浙江舟山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县份。说它举足轻重,不仅因为它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在舟山诸县中是首屈一指的,它的主要县域又在舟山群岛最大的岛屿舟山本岛上;也不仅因为它是舟山地区行政公署的所在地;而是今舟山地区所辖的岱山、普陀等县,在历史上都是定海县的一部分,在清代至民国的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定海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又作“离耳国”。郭璞云:“儋耳在珠崖海渚中”。从西汉王朝在海南岛置初郡开始,历届中央王朝任当地的行政建置,经历了由北向南、由环岛四周向中心山区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中央王朝统治势力延伸的表现,也是该地由封闭到开发的反映。1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在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应劭曰:“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真珠,故曰珠崖。儋耳者,种大耳。渠率自谓王者耳尤缓,下肩三寸”。珠崖、儋耳当由其地之物产及民俗而得名。珠崖郡,治瞫都县,在今海南岛琼山县  相似文献   

5.
吉林西部地区的山川草原无一不蕴涵着独特的地域之美,这里的草原民族风情亦时时透射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神奇韵致。本文对区内古今历代的建置沿革加以简要阐释,旨在呈现吉林西部历代建置沿革的复杂性,弥补学界对这一偏远地区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
灵武县历代行政建置沿革考略王根明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公元8年),全国设司隶校尉部和13个州刺史部,[1]辖一百零三郡国。[2]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设灵洲县,县址在今灵武县西北河中堡附近。县北有河奇苑、号非苑两官马场。[3]此时宁夏属北地、...  相似文献   

7.
大通河流域是青海省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春秋战国以后,流域内逐渐有羌人和匈奴活动,而在羌人、匈奴之后,汉族、鲜卑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土族,先后涉足祁连山之南的大通河流域,作为统治民族的汉、藏、蒙政权还在这里设政建制,开始了对大通河流域的政治经营和开发利用。对大通河流域的历史建置进行梳理,对于研究大通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问题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西夏的兴起和境土的扩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汉人、吐蕃人、回鹘人、鞑靼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羌族是我国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我国西部地区,史称“西羌”。秦汉以来,羌族散居于青海、四川、甘肃等地,便与汉族交往、联系。魏、晋以后,西羌微弱,党项始强,过着“不知稼穑”的游牧狩猎生活。唐初,鉴于“贵中华、贱夷狄”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实行“和亲”、“互贡”、“授官”的民族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强了国内各民  相似文献   

9.
一西夏的兴起和境土的扩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与汉人、吐蕃人、回鹘人、鞑靼人等建立起来的王国.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羌族是我国勤劳勇敢、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自古以来就劳动、生息在我国西部地区,史称"西羌".秦汉以来,羌族散居于青海、四川、甘肃等地,便与汉族交往、联系.魏、晋以后,西羌微弱,党项始强,过着"不知稼穑"的游牧狩猎生活.唐初,鉴于"贵中华、贱夷狄"的历史教训,唐太宗实行"和亲"、"互贡"、"授官"的民族政策,缓和了民族矛盾,加强了国内各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贞观九年,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拓拔赤辞内附归唐,受唐廷封为  相似文献   

10.
摘要: 西汉八校尉是指武帝在京师长安设置的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个校尉。古今众多学者认为中垒校尉统领其他七校,且这八校尉及其所率军队均属北军范围。然在汉代史籍中,仅见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垒内军务的相关记载,尚未发现其统领其他七校尉的确凿证据。此外,无论是从组织系统、驻军地点,还是建军意图方面分析,中垒校尉以外的七个校尉都不在北军之列。  相似文献   

11.
清代乌鲁木齐城的建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地区,历来是我国古代民族劳动生息的重要场所。自汉唐以来,乌鲁木齐地区曾出现过一些历史名城,史籍屡载不鲜。清朝建立后,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的七、八十年的斗争,统一了天山南北。当时清朝政府以开军府、置郡县治理全疆,并广筑城堡。而“地处天山之北阴,居四达之(?)要”的乌鲁木齐地区,也随之兴建了新的城镇。我仅就有清一代的乌鲁木齐城的建置沿革与形成的原因,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诸位。  相似文献   

12.
隋朝在海南建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地理志》记载隋朝在海南的建置有“珠崖郡”及义伦、感恩、颜卢、毗善、昌化、吉安、延德、宁远、澄迈、武德十县。本文认为 :该志所载有误 ;隋朝二世均在海南建置地方行政机构 ,其中 ,隋文帝开皇年间立崖州及义伦、临振二县 ;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崖州为珠崖郡 ,至大业六年增至三郡十县。三郡即珠崖、儋耳、临振郡 ;十县即义伦、昌化、感恩、毗善、宁远、延德、澄迈、舍城、临川、陵水县。  相似文献   

13.
河道总督是清代河政实施的中心枢纽,也是清代治理河务的重要政府环节。清政府承继明代河务系统并加以完善。河道总督是治河行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理黄运两河事务,尤其是保障运河河道安危、维持漕运畅通。清代河道总督建置的完善,大大提高了治河效率。清中后期,河政日益混乱,加之黄河铜瓦厢改道,至光绪年间,河道总督最终被裁撤。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历史地理著作及各种地方史志,在论及东北历代建置沿革时,往往只重视历代中原王朝在东北地区设置的行政区划及地方民族政权沿用汉制所设府州县的研究,对于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及满族建国后采用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民族建置问题,却很少问津。这种只重共性、忽视个性的偏见,导致对东北建置沿革的研究出现了许多时间上或地域上的空白。本文仅就古代东北的民族建置作一粗浅探索,希求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弥补以往对东北历代建置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陪都建置纪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都立国,确立最高统治地位,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头等大事,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最高统治者在首都(古代多称京师)之外另设一处或多处都城,这些非京师的都城,就是陪都,即陪衬首都、陪附首都的意思。陪都或称为陪京、别都和行都。从地理分布看,凡设为陪都的地方,在当时都是重要的城市。像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仅靠首都一个地方,在交通、通讯很不发达的古代,要有效  相似文献   

16.
施州卫设置于洪武,甲申明亡,施州卫仍奉诸南明政权正朔,直至清朝康熙初年,清军进入鄂西,才正式宣告施州卫的结束。施州卫是明朝设在鄂西大山区中的最高权力机构,兼镇守和治理双重职能。自明景泰至清初,人们曾先后多次修纂施州卫志。甚至还有大田所志,惜今无一留存。现就所搜集资料,勘以明历朝实录,对施州卫的建置及屯戍作粗略考订。  相似文献   

17.
据传 ,夏初陕北属雍州之域 ;商周时期属统治薄弱之地 ,鬼方、犬戎、猃狁、白狄等少数民族先后占据陕北 ;秦汉以后 ,统治者在陕北都有行政建置 ,封建社会 ,陕北的郡、府、县、道废设无常 ,屡有变迁。民国时期 ,陕甘宁边区时期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陕北的行政建置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清代直隶河道总督又被称为北河河道总督或直隶水利河道总督,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管理直隶以及京畿地区水利与河务的最高行政长官,其不仅担负着永定河、子牙河、海河、运河、东西淀等诸河流、湖泊的修治、抢险、抗洪等任务,而且对催攒漕船、治安巡防、管理河工都有相当大的责任。对直隶河道总督的设置、功能、裁撤等诸方面内容的考证与分析可揭示有清一代封建国家对直隶地区河务的管理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前提,而这两种生产又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潜心研讨南阳古今文明的时候,不能不注意这一地区古往今来的人口变迁。今日之南阳地区,总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州县衙署内部建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州县是清代政权体制中的基层政权,是一切政事的开始.由于在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地位,研究清代政治史的学者对其表现了农厚兴趣,但对衙暑内的书吏分多少房尚存争论.从<南部县档案>及其他原始文献的记载看,州县除了六房之外,还遍设承发房,其余之房因需而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