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实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当代中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而来的,而中国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又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时,不能不研究其与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的关系,把它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和价值的环节。一、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中国其它一切问题的必要和基本的前提和根据,因而它同样也是认清中国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必要前提和根据。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情和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认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在此以后,我们党通过正确地分析国情,明确提出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道路认识上的飞跃。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旧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究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仍然是一个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新中国的成立,表明旧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但是,旧中国国情"半封建半殖民地"基本特点的历史沉淀性与遗传性仍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其中的不少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置,仍然关系着对旧中国国情基本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封建国度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反封建的任务自然是沉重的,万万忽略不得.这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国情意识是一个国家、民族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基本遵循,不仅是考量本国社会历史进程的"钥匙",更是洞悉未来社会发展态势的"镜子".厘清国情意识和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现实前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路上,要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中国道路的实践起点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了艰辛的探索: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重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事件。中国是在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情况下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不论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有许多情况大大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原来的设想。因此,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探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不仅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社会主义范围来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空间范围现阶段就是指中国,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是由中国近代的历史和现状所决定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它与近代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发达的还是不发达的,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不同。旧中国自然经济占主体,商  相似文献   

8.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一理论,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分析我国国情、总结社会实践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而形成的。这一理论解决了在落后的农业大国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它对于推进和深化我国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60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三个层面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成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的结合.这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三个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实践特征.这三大理论成果和"三个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实际而赋予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当时世界革命发展的趋势出发,提出了经济落后国家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实现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实践,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了艰辛的探索;党的第二代、第三代和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探索的实践中总结了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填补了马克思设想所留下的空白,重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科学性。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新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作出了新的论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心东移的必然要求,是扬弃“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局限的要求,也是反思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在世纪之交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贡献和实践创新.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本质的内容和规定,两者辩证统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入口处,它从历史观的高度深刻把握住了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为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依据.深入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把握其精神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舞台。邓小平理论是在这一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所以 ,对国情的分析和判断 ,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关系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逐渐达到了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然而 ,实现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却是来之不易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充满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回顾、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有助于我们更加珍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牢牢把握这一…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演变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在跌宕起伏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地演化着自己的体系.时至今日,对于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中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已经从“苏联模式”的窠臼中解脱出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艰难而又坚定地探寻着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对初级阶段的认识和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熟的标志,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认识上的新飞跃.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始了由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国家四十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那么,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呢?这是由中国国情或者说是由旧中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同志说,“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96页)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  相似文献   

15.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上所作的报告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地分析了我国的国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理论,奠定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是我们全面理解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各项关于深化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把钥匙,也是正确理解我们党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切实依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建国四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尽管道路坎坷曲折,但在各条战线上、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中国已从一个被人欺负被人侵略的贫穷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初具现代化工业基础的独立于世界之林的社会主义强国.在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基本上解决了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单从这一点来说,是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即使我们的敌人也无法否认,一百多年来,中国从来没有象现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虽产生于当代中国,但它的影响、作用与意义绝不仅仅限于中国,而是在世界现代化潮流与社会主义的发展中成为一个"世界历史性事实"(马克思语),从而具有世界意义.它在解决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建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如何面对现实并寻求发展道路,提供了许多理论启示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小平同志敢于理论创新的精神。其中关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精辟论述,破除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教条式的理解,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大厦奠定了三块重要基石。一、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根据本国实际确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而正确认识本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则是确定建设道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报刊上出现如下提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从相当落后和贫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的”。这些提法实质是一个观点,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直接过渡而来。此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正确认识 ,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但是 ,建国以后 ,在新中国应不应该有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问题上 ,党内却发生了分歧 ,由最初的肯定变为否定 ,并且在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急于求成 ,盲目追求单一的公有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基于对近代以来整个中国国情的长期探索和正确认识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方面吸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以来的全部积极成果 ,一方面纠正了企图超越历史阶段的“左”的错误 ,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