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6,(1):131-135
平田清明是日本战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其注重回归马克思原初语境的研究方法,为日本学界带来了一股重新解读马克思的新风。他主张马克思的历史理论首先是关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认识,并关注到如"所有、交往、市民社会"等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时极为重要却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缺失的范畴"。平田从马克思原初语境考察论证的方法,不仅在哲学方法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亚洲社会的独特性认识,也为中国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以葛兰西、哈贝马斯、柯恩以及阿雷托为代表人物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以独特的视角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转型。历史地辩证地对之加以研究有利于分析和促进了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丰富与创新,而且,其研究方法与关注的内容,对于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理论发展、建构及其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窦梓绮 《学术界》2023,(12):23-30
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确定为资产阶级社会,青年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受到黑格尔的影响,通过否定黑格尔的国家方案将现代社会的症结进一步锁定在市民社会之中。随着市民社会批判的深入,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的超越:第一,揭示了黑格尔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不彻底性并清算了其资产阶级的立场;第二,通过广义市民社会概念创立了以生产关系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理论。重新检视这一思想历程,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民间社会重新出现的希望,随着对于8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化、民主化道路探讨的反思和深化,随着西方和东欧对市民社会讨论的热情及成果被逐渐了解,中国思想学术界对于市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开始活跃(市民社会,译自英文civilsociety,也称为公民社会,民间社会)。这一过程中,民间学术色彩较重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及其主编邓正来发挥了重大作用。邓正来和景跃进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创刊号(1992年11月)上发表“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把市民社会问题纳入中国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目标所要求的政治社会结构的调…  相似文献   

5.
廉清 《晋阳学刊》2007,(5):64-68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终结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等同的观念,开创了对市民社会的现代理解。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进程中,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对明晰当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完善社会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概览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可划分为古典主义的、近代自由主义的、现代国家主义的以及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等六大模式。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市民社会的基本原理对之加以审视,可以为理解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新型关系提供一种维度,从而对科学把握中国特色市民社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与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传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葛兰西的市民社会概念确立了一种既不同于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从政治意义上规约市民社会、又不同于黑格尔和马克思从经济意义上界定市民社会的考察理路 ,从而构成了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基本坐标 ,并由此开创了一种在文化意义上概括市民社会的全新理论传统。这一理论传统经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帕森斯等人的理论发展 ,最后在哈贝马斯那里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综合。它代表着当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的主流 ,反映出 2 0世纪以来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研究重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娜 《东南学术》2004,(6):100-10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走向唯物史观的第一步,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解剖"中,市民社会被化约为"社会经济形态".从社会学学科视角来看,市民社会是个动态的概念和理念.当代,作为一种社会科学概念的市民社会,不论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都已经大大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先生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然而从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可以看出,"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中,也就是在他的历史理论的形成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阐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起源、基础、前提和功能.而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则很少使用市民社会概念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且,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恰恰是扬弃或消灭市民社会而争取人类解放的斗争.因此,对马克思来说,他的历史理论的立脚点,不可能是"市民社会",而只能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理论: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的结构性转型推动了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蓬勃兴起和快速发展。研究者主要沿着两个视角展开:或把市民社会看作一种学理分析资源来研究,或将市民社会看做一种实体社会资源来分析。不同的研究目的,决定了研究者不同的视角取向,因而两种不同视角不是截然对立的。无论是作为学理资源,还是看作实体建构,市民社会研究都有其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显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启蒙时代"最重要的思想谱系之一,这场反映苏格兰社会状况的思潮直接影响了英格兰学人,也深刻影响了欧美乃至国际学界的启蒙研究。苏格兰启蒙学者在构建市民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政治哲学主题,扬弃了纯粹理性的思辨原则,诉求物质社会的文明化和市民的自由与平等。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论阐释深受苏格兰启蒙学者的影响,正是黑格尔的阐释引起了青年马克思的重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中阐述的市民社会理论反映了这种学术关系的启蒙语境。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着法治化的进程,法学理论自然要对这一生动的社会现实进行积极的回应。学术界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语境出发,对法治的产生、发展、当代趋向及中国法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在近年来众多富有活力的理论研究中,市民社会理论视域下的法治研究则成为颇为引人注目的一个学术热点。对这一法治观进行客观、理性的审视和评析,可以为当下的法治理论研究乃至整个法学研究提供某种深层透视和省思。1 中国法治研究进路中的根基关怀应当说,中国法学界对法治的真正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法治和人治大讨论。特别…  相似文献   

13.
仰海峰 《东岳论丛》2005,26(2):34-41
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 ,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论分析视角。从黑格尔的国家理性转向市民社会批判 ,这是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变革中的重要一环 ,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析不再重视。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 ,以资本逻辑为基础 ,马克思揭示了现代市民社会与现代国家同资本逻辑的内在同构关系 ,指出只有以资本逻辑为基础才能真正地揭示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的本质规定。要真正地颠覆现代市民社会与国家 ,就必须从政治解放转向社会解放 ,以“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对资本主义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明确区分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开启了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转向。自由理念的实现依次经历了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三个环节。市民社会的成员既相互独立,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又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以他人为手段。国家超越并提升了家庭和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内含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和同业公会三个环节。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颠倒了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对两者的区分存在不彻底性,忽视了文化批判领域,存在着国家至上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和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与逻辑的演进过程,从原著文本上可约略地划分为从<莱茵报>时期到<共产党宣言>时期的五个阶段.分析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思维逻辑,追溯理论生发的客观历史过程,探究不同语境下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点的内在关联,才能领会马克思从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层面以及理论的不同维度上阐述市民社会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6.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理论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马克思在重点针对黑格尔市民社会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之上,并且通过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剖析,特别注意从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寻求对市民社会的说明,形成了自己的市民社会概念及其相关理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多维度现代价值,特别在其对于科学处置社会与国家关系、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成为市民社会学说史上的转捩点,他“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马克思由此出发。基于市民社会是人们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变往”,进而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8.
骆长捷 《理论界》2020,(11):48-53
休谟通过对人性的剖析,结合对历史和心理因素的考察,提出了一种完善的社会演进理论。具体而言,休谟认为人的性欲和自然之爱促使家庭和社群的诞生;人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则使家庭和社群的发展日益扩大,在此基础上,基本的正义法则被确立,用来保护个人财产,从而使人类的聚居发展到较成熟的经济社会阶段;然而,正义法则的贯彻和个人利益的保障需要专门的人员,这就是政府起源。政府的职能虽然主要在于维护正义法则,但政府的权威则可溯源到战争中人们对军事首领的服从,并逐渐作为一种惯例而获得合法的统治权。政府的确立促使更为复杂的道德和礼仪规范得以确立,文化也得以发展,社会阶层逐渐产生,从而使社会发展为稳定的共同体,也即市民社会。休谟对社会演进的说明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人性条件和历史、心理因素,并由此展示了稳定的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公民自由、社会诚信和贸易自由。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通常认为是黑格尔在学理上明确区分了国家与市民社会。其实,在洛克的思想中这两者已经表现出差别。他通过对社会监督功能、自卫功能和经济功能的论述实现了国家与市民社会从合流到分野的观念转变。洛克的这一思想是以其经验主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洛克的这一思想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却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辉 《理论界》2014,(2):1-4
马克思通过对19世纪市民社会的研究发现,人与人的关系在物质交往中发生了异化,市民社会成为有产者对无产者剥削和压迫的资产阶级社会,必将被"自由人的联合体"所取代。当前,中国的民间社会正在形成。与西方的市民社会相比,中国的民间社会有着自己的生成机制和逻辑功能,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社会的功能由批判向建设转向。基于我国政府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公民参与公共生活可以有效地影响或决定国家政策走向,争取公民多元利益的实现,同时民间社会也是防止政府公共权力异化的强大监督力量。通过培养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增强民间组织的自治性,可以促进民间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