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统勋、刘墉、刘之是清朝康雍乾嘉时期的名臣 ,赵翼是当时的著名学者。赵翼与刘家三代人之间的亲密交游 ,除表现在刘统勋慧眼识珠、擢拔俊才 ,赵翼不忘旧情、知恩图报的亲情和友谊之外 ,还主要反映在赵翼与刘墉之间于诗赋、书法等方面的切磋、交流上。稽考刘、赵交游 ,对深化清代前中期的文化史研究 ,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2.
陈清云  严明 《船山学刊》2012,(2):169-173
赵翼的五首自题画像诗均作于晚年,这些诗可以看作赵翼的自传与自我评价。透视这些自题画像诗,可以发现,赵翼先后以才子好名形象、魁星形象、立言不朽形象示人。这些形象反映了赵翼人生规划与追求目标的调整与实现过程,他的这种明确追求有典范的意义,在乾隆时代也形成了一种风尚。  相似文献   

3.
论隋唐皇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士英 《学术界》2003,(1):208-220
皇权是君主专制政体的核心。本文以隋唐时期的皇权为研究对象 ,较为全面地考察了隋唐时期皇权运作的的一般形态 ,对临朝听政、批答奏章、出巡等皇权运作方式进行了考论 ,对皇权的继承制度、后宫制度及宫室、陵寝制度等 ,也结合皇权相关的内容进行了叙述 ;对于皇权的限制问题 ,从国家体制的需要与皇帝所关注的“后事”等角度进行了论述 ,认为对皇权的限制 ,是以维护皇权的尊严与地位为前提 ,以保障皇权的有效行使为旨归 ,从而对学界以往持论诸端的有关问题发表了作者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张涛 《河北学刊》2003,23(3):131-135
赵翼在清代乾嘉诗坛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其独特性之一表现在其身份的二重性———诗人与史家合璧 ,赵翼的诗歌创作明显受其史学思维与方法的影响 ,在诗歌内容与风格等方面皆有创新 ;其独特性之二表现在赵翼诗歌理论的创新主张上 ,把史学思维与方法作为其诗歌创新实践的运营途径。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颇重《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而近人称这四部"正史"为"前四史"。赵翼、王鸣盛对"前四史"的评论,对今人认识"前四史"多有裨益。赵翼对"前四史"批评的总的特点是重史事原委以及对史事的评价。王鸣盛则侧重于品评史书编纂及其得失。在对"前四史"的批评上,二人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赵翼举重舍轻,故简要而多解说。相比之下,王鸣盛则轻重并举,故繁冗而多训故。王鸣盛和赵翼都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评论"前四史",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54-161
西汉前中期,皇权与势族之间的较量是形成当时统治格局的主因。皇权致力于打压各级各类势族以巩固统治,受先秦"王权——贵族"社会及其政治传统以及西汉包容势族力量的制度建构等因素影响,西汉的势族始终是抑制皇权的重要社会势力,吕后专政、霍光专权皆为势族影响皇权的典型事例。刘贺被黜是西汉前中期政治格局演进的一个结果,被黜原因既不是刘贺品性问题,也非霍光为刘氏皇权着想,而是汉代皇权与势族政治集团较量过程中双方力量失衡所造成的特殊政治局面。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的皇权不是独立的政治实体,势族集团及其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亦是决定当时社会性质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的社会亦可称之为"皇权——势族"社会。  相似文献   

7.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8.
黎虎 《文史哲》2023,(6):5-27+162
南北朝时期的地主,既指占有或追求大量田地者,也指占有或追求大量钱财者,土地是地主首要的追逐目标,钱财也是其重要的追逐对象。南北朝时期的地主,分为“皇权地主”和“吏民地主”两类,前者由皇帝、皇室地主和官僚地主三者构成,其中皇帝乃是全国最高、最大的地主;后者主要是指“吏民”中占有较多土地或财富的相对富裕者。“皇权地主”是依靠皇权的培育、扶植而形成发展起来的,皇权通过封爵、仕宦等制度性措施和赏赐、聚敛等随意性手段,培育扶植起“皇权地主”群体,因而“皇权地主”是由政治原因所决定的政治性地主;“吏民地主”却得不到皇权的助长和扶植,主要通过扩张田地、增加劳动力、经营管理、利用水利工程等经济手段发展起来,因而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经济性地主。“皇权地主”作为皇权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统治者;“吏民地主”同其他普通吏民一样,属于被统治者。皇权与吏民的矛盾是南北朝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皇权地主”与“吏民”的矛盾包含在这个主要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以皇权政治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社会,外来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变革历程,是受中国皇权政治的改造日益世俗政治化。这主要表现在:其一,佛教依附皇权政治而发展,其兴衰存亡,制约于世俗君主,受专制皇权所直接控制支配。其二,儒佛合一,佛教接受儒家统治思想的改造而成为皇权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三,参与世俗政治,佛教表现出"辅助王化"、服务专制皇权的特殊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0.
皇权、相权与察权是中国封建政制的三项基本权力。三权之中,皇权至上至尊,相权与察权为皇权所派生,是实施皇权的工具。这种不平衡的三权结构,是中国封建政制的基本特征,也是其根本缺陷。当相权与察权不仅受到皇权的监督制约,皇权亦受到相权与察权一定程度的监督制约,即三权比较协调,存在某种制衡关系时,便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封建盛世。但是,在中国封建史上,更多的情况是皇权的独断而无制约,因而朝纲紊乱,政治昏暗,导致无数次农民起义和周期性的王朝更迭,通过封建朝廷权力的重组,使失控的皇权有所扼制。这是对暴虐、腐败的绝对皇权的绝端的制约。二千余年的封建统治也积累了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某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1.
<瓯北诗话>是赵翼的主要诗学论著,开阔的历史视野使得赵翼能站在时代的浪尖阐释诗歌的发展观,认为诗歌表现性情,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同时,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他在评论历代诗人时又表现出了一定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2.
张爱芳 《河北学刊》2001,21(2):24-28
赵翼所著《甘二史札记》,从正史之体例、史料及史家主体修养三方面,对正史编撰成就进行了探讨.指出了正史编撰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正史编撰“原委”一些重要同题作深入考察,揭示出许多优秀史家的艰辛劳动。文章还有对赵翼与章学诚历史编撰主张的对比,由此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赵翼所论之成就及其局限。  相似文献   

13.
张建民 《理论界》2024,(1):66-71
从宋高宗的治国理念、用人原则与近幸势力看,秦桧执政期间的宋高宗的皇权不存在象征化趋势,最关注皇权的君主本人对皇权的设想是专制性的。当皇权落实到政治实践中时,专制则因用人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冲击,但专制的实质并未动摇。  相似文献   

14.
冀英俊 《理论界》2013,(10):103-105
我国传统社会有着较为完善的皇权制约机制,隋代历史典型地反映了这种特征.考察隋朝皇权与天命、臣僚、民众、伦理、外族以及舆论、家规等的关系,既可明了隋代皇权的规范和调节问题,也应明确对皇权的制约多是理论性的规范,而无制度性的约束.  相似文献   

15.
铸币是拜占庭帝国统治者向社会各个阶层呈现皇权的重要载体,在拜占庭帝国的政治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拜占庭帝国时期,皇室女性分别以皇帝配偶、幼帝摄政、女皇、或过渡皇权的中间媒介等身份出现在各类铸币上,这些铸币见证了拜占庭皇室女性在政治生活中所能实际掌握的政治权力的演进过程。向受众清晰地传达着皇权的传递指向,抑或解释着皇权的合法来源,成为观察拜占庭帝国皇权运作、皇权交接等问题不可或缺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6.
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的危害、影响是颇为深广的。清代乾隆年间的史学家赵翼曾经指出:“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其实,作为已属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明代,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高度发展,皇权的大肆膨胀,附着于皇权腐朽肌体上的肿瘤——宦官,也恶性膨胀起来,他们的手几乎伸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所有领域。万历、天启年间,更达到空前的地步。近几年来,随着研究、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深入展开,史学界对宦官史的研究,渐趋活跃。对于明代宦官的概貌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破坏,我们曾经作过一点粗浅的探讨。这里,我们拟就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的关系,再作一点初步的考察,看一看宦官对经济发达地区,究竟起了何种历史作用?从而有助于剖析在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时代,中央王朝对经济命脉所在地区实行的国策,及其特点和对经济调节的某种规律。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在行文中,个别地方,我们有时越出明代江南特定的地域范围,引用了在比较广义的概念上江南地区的某些史料,这仅仅是为了论述比较方便而已。  相似文献   

17.
在叛徒、卖国贼林彪的卧室里,有他的死党陈伯达抄送给他的清代诗人赵翼的一首诗,写的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见赵翼《论诗绝句》)林彪这个不读书,不看报,不看文件,  相似文献   

18.
赵翼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史学 ,自孔子确立“为尊者讳”的原则以来 ,历代官修“正史”皆以顺逆善恶的价值判断来决定对历史事实的取舍从违。而清代史学家赵翼则有感于“乃知青史上 ,大半亦属诬”的状况 ,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孔子开启的“掩护之法”作了批判 ,全面系统地揭露了历代“正史”作伪的事实 ;他所使用的辨伪方法 ,与近代科学方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文章还对赵翼寓于其史学考据中的进步思想作了论述 ,认为赵翼是乾嘉年间一位具有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并且初具世界意识和现代意识的进步思想家。  相似文献   

19.
铁券制度与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券是中国皇权政治的产物,它是帝王赐予臣工免罪免死的一种凭证。铁券制度有一个从滥觞到完备的过程,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同中国帝制社会皇权政治的运作轨迹相适应,铁券是皇权统治的重要工具。皇权坚固时,可以赐予功臣,加以笼络;皇权衰弱时,用铁券相赏,来换取强藩悍将们的暂时安定;剪除异己时,用铁券安其心而图谋一举消灭之;皇位更迭时,又以铁券为盟而冀图维持家族的世代荣贵。铁券所具有的免死及“谋逆不宥”功能使皇帝进一步掌控了臣下的生杀予夺之权,从而把君主置于绝对专制、绝对独裁的地位,为皇权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20.
赵翼是清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诗人。正是由于此,世上对其的关注往往只是其史学及诗文内容。事实上,作为一名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的时代,拥有在中西文化交流地生活经历,又是比较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赵翼在其诗文里也表露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关注,体现了他是一位深具广阔的胸襟、多元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初具世界意识的儒家知识分子;同时更是透露出中外交流中的一些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