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3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7届会议上申遗成功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向世界展示了其“突出普遍价值”、独特性和唯一性。文化景观类型的世界遗产不仅包括外在的、有形的物质要素,而且蕴含内在的、无形的文化内涵,两者密不可分。物质要素是文化景观的“形”,文化内涵是文化景观的“神”,文化景观形神兼备、以形传神。文章从“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景观系统解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物质要素的“形”,以梯田稻作为核心的农耕文化为切入点分析了其文化内涵的“神”,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之所以列入世界遗产的最根本原因。通过解读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本质,可以为其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申遗成功对花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知名度的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多元化、可用资源的增多等,但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也带来了当地政府、当地民众、游客之间的利益纠纷。应该借助申遗成功的积极影响,采取扩大宣传范围、申请花山文化生态保护区、健全文化传承发展制度等措施以摆脱困境,更好地推动申遗成功后广西花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时23年的申遗路程见证了中国世界遗产质和量的累积变化,在对中国世界遗产多年的历时分析与地理分布表象的数量分析基础上,思考人类遗产意识的演变。时空视角下的遗产认知活动能动性地反映出人类认识遗产的路径,具体表现为特定阶段的遗产关注重点和类型,由文化遗产过渡至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进而纳入自然遗产,形态视野之下文化景观成为遗产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4.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遗产保护和申报热潮中,国内诸多文化遗产项目将目光逐渐投向"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大运河作为中国线性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不仅时间跨度长、覆盖地区广、影响范围大,而且兼具历史遗产和在用遗产的双重特征。如何使大运河遗产以更加科学、真实、独到的申报方式呈现在国际遗产专家面前,已成为相关专家、学者、科研机构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大运河文化遗产申报面临的国内形势入手,在总结和分析大运河文化遗产评价所依据的标准体系演化趋势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一条新的以"文化线路"、"文化景观"为参考类型进行申报的申遗对策.  相似文献   

6.
面对申报世界遗产的严峻形势,在“丝绸之路”整体申报的大环境下,综合分析了“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界遗产的状况。在世界遗产“文化线路”的架构下,提出“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和拓宽“申遗”思路的模式,希望对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沈游 《老友》2013,(8):50-51
2013年6月22日,经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全球第二多的国家。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境内哀牢山余脉,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世界遗产的遗产区及缓冲区总面积约  相似文献   

8.
陈一定  黄慧芳 《社区》2011,(27):28-28
6月24日,从法国巴黎传来令杭州市民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西湖申遗成功了。这更使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9旬老人胡文彬激动万分,因为西湖申遗的成功,不仅是杭州人的荣誉,也使杭州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6月24日,从法国巴黎传来令杭州市民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西湖申遗成功了。这更使家住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采荷街道芙蓉社区9旬老人胡文彬激动万分,因为西湖申遗的成功,不仅是杭州人的荣誉,也使杭州走向了世界。由此,胡老想到了:以后来杭州旅游的外国友人多了,而西湖周边的船工等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0.
以"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社会开发与经济效益并重"、"立足长远,战略布局"为浙江省申遗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实现申报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全省均衡布局"、"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共同繁荣"为战略目标,针对浙江省申遗现状进行探析,加强对潜在世界遗产的论证,探索浙江保护和申遗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批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中国的“申遗热”陡然升温。思考“中国式申遗”背后的问题,是重点关注所在。在中国出现“申遗热”的背景下,对“中国式申遗”进行了深入解读,阐述了“申遗”的本质,分析了日益膨胀的“申遗热”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式申遗”潜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与办法,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世...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特殊类型,“文化景观”日益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受到重视。在文化景观有望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拥有法定的保护身份的当下,中国仍未建立文化景观保护制度与代表性文化景观名录。而邻国日本已经在近20年的探索中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文化景观保护制度,成功地找到了国际保护经验的本土化路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于日本乡土风景保护的视角,本文重新梳理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建立过程;阐明了日本《文化财保护法》中的文化景观与UNESCO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日本传统文化财类型在保护对象上的异同;分析了日本文化景观保护名录中70处遗产地的总体特征;总结了日本经验对建立中国文化景观保护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论保护世界遗产与培育民族精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6月在我国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对"凯恩斯决定"做了新的修订,形成了世界遗产保护的"苏州决定"。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0处。但是,某些急功近利的"申遗"动机和做法不可取,不能让"世界遗产"变成"世界遗憾",要以"可持续利用"和法制化管理应对保护难题。而弘扬民族精神是世界遗产保护的价值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4.
景区营销、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文本构成当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叙事的三个重要方面。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杭州西湖三种类型叙事语言符号的内容特征与意义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景区营销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帝王经典与当代建设,重点叙述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历史形成与当代发展;文化传播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地方发现与国际推广,重点叙述了国际视野下杭州西湖文化的再发现;旅游体验叙事文本的核心语言符号关乎浪漫故事与诗意天堂,重点叙述了人间天堂的浪漫故事。杭州西湖景区营销文本应充分吸收文化传播文本中面向世界与未来的语言符号叙事,以及旅游体验文本中有关幻想与诗意的语言符号叙事。  相似文献   

15.
厦门鼓浪屿璀璨如明珠,2017年7月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处世界遗产,助力中国成为世界遗产第一大国!9月3至5日,第九届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这座东方中国的"桥头堡"再一次向世界绽放出它的优雅魅力!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海内外不少部门、团体、学者或文化人士,都一再提到要为汉字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事听起来似乎很好,但从申遗的条件和汉字本身的状况来看,汉字还不必申遗,申遗也不利于汉字的规范化、信息化、标准化。理清汉字的家底,开展古今全部汉字的发展演变及其字际关系研究,使汉字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两岸学者共同的责任和较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以来,在有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家政府的支持下,在项目的申报与管理、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遗产保护示范与经验推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因为各种原因,仍然存在着对GIAHS 概念、内涵与保护重要性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混淆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景观之间的区别。文章在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被列为GIAHS 的项目和世界遗产中的农业文化景观项目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农业文化遗产与农业文化景观发起背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发起的目的和意义不同;在概念上,前者不仅关注过去和现在,还关注未来,而后者更多的关注过去和现在;在评选标准上,前者强调系统性,即多重指标须同时具备,后 者强调个性和特色,只要满足某一个条件即可;在保护思路上,前者强调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后者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静态保护。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价值,对于实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风水申遗:前景不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方面是风水申遗的艰难努力,另一方面是不绝于耳的质疑声如果不是受到韩国、日本风水申遗的"威胁",中国人可能不会在风水申遗这条路上走得如此心焦。中国民间风水申遗第一推手,中国建筑风水文化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徐韶杉,每当谈起风水申遗这件事,都会反复强调:"风水申遗,不简单是申遗的问题,它的背后是国家文化主权的问题。韩国人已经注册了端午节,风水这个事稍不留神就要被日韩申请去了。"  相似文献   

19.
水英 《老友》2013,(10):58-59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明古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3年6月,共有4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7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4处。源远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一、世界文化遗产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了  相似文献   

20.
正申遗这种病,最大的症状,不在于申请过程中的胡乱建设、巨大的投资和浪费,而在于一旦申遗成功,所在的地方,就像白捡了一棵摇钱树,大家都来摇,都来摘桃子。自打中国人知道了有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回事,申请文化遗产,尤其是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了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