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文化外交是当前我国构建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依托所在。文化外交可以服务于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新形势下,我国开展文化外交面临着:"西强我弱"的文化交流格局、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不足、参与主体单一等严峻的现实问题,但也存在着社会日益文化自觉、文化全球化、现代互联网与传媒技术等带来的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提出了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精品、搭建文化高地、让世界消费中国文化的中国文化外交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经济外交与对外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顺应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各国纷纷将经济外交作为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轴,一些国家专门制定了发展经济外交的战略,经济外交名副其实地成为当代外交的主要方式,对促进一国的对外经贸关系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的经济外交在建国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经济外交与对外经贸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底以来,中国外交的行为方式及其内涵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为全球问题积极应对、地区问题合作协调、多边外交直率担当、双边关系自主果断、海洋维权强化实效、军事战略主动公开。中国外交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自信的大国心态、负责的对外行为和理性的指导原则。借鉴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主流理论分析中国外交变化的原因,自信来自综合国力的提升,负责源于积极参与国际体系,理性依赖思想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国际安全压力和国内发展压力均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要求推动中国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应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进行布局谋势"的动力型外交转变。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开放前的革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3.0版外交,步入了负责任大国外交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国际形势非常复杂,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加快了对东盟国家开展公共外交的进程。迄今为止,中国在东盟国家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已经在文化、教育和新闻媒体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媒体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还不够深,并且目标国情况复杂,对中国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促进双方的沟通互动,应该促使公共外交的实施主体朝多元化发展、增加对东盟国家的了解、扩大中国媒体在东南亚区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邓小平关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一系列论述,以其对中国和整个国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博大精深,本文仅就邓小平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目标问题,谈一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的成功实践,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赞誉,充分展现中国政府维护海外公民利益的决心,是中国公共外交和领事保护机制发展成熟的标志。此次撤侨行动彰显了"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宗旨和理念,为以人为本的外交思想添加了生动的现实注脚,成为在日益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中国特色人本外交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公共外交在中国悄然兴起,从政府到民间,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层到学术界,"公共外交"变得炙手可热,中国俨然进入了"公共外交时代"。但同时也应当看到,中国公共外交发展不仅面临诸多技术层面的问题,也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诸如配套机制建设赶不上公共外交发展速度;公共外交的官方色彩明显而民间力量参与不足;公共外交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实践步伐,等等。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外交的独特作用,中国应当转变政府在推进公共外交中的职能与角色,鼓励更多民间力量参与,在推进公共外交过程中实现平等交流与双向互动,还可以尝试在国外建构本土化的公共外交平台。一言以蔽之,中国公共外交需要在技术层面有所改进,在观念层面有所提升,在机制层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公共外交在中国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必然性,而且也成为一种时代的必需。在这至关重要的时期,开展中国公共外交不但要加强公共外交主体的建设、协调公共外交的各种资源、健全公共外交体系和机制,还要改善公共外交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公共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中国和平发展步入新阶段,中国崛起的国内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国和平发展迫切需要外交创新开拓新局面,外交肩负着中国崛起的和平诉求、发展诉求和责任诉求。在和平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外交创新出现了新变化,外交策略更加奋发有为;外交理念强调合作共赢;外交视野突出全球意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承载着实现中国崛起的历史重任,实现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有赖于外交理论、外交制度和外交实践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