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复合供给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协调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从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联动,市场运作"的新型模式。政府供给、社会供给、市场供给这三种模式之间是一种互相补充、互相合作、互相竞争的关系。不同的公共文化服务或产品可采取不同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模式,要充分发挥政府权威供给、市场商业供给、社会自主供给和志愿供给相结合的优势。面对"政府失灵"、"市场失灵"、"非政府组织失灵",公共文化服务提供需要集三者之长、避三者之短,它们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可以使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行于文坛的"后新时期文学"是一种不同于"新时期文学"乃至整个经典文学的全新文学-文化事件。这一事件的出现,既标志着中国文学在"后新时期"的各种文艺思潮和复杂社会语境中的巨量发展,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历史进程和民众生存生活的深刻变迁,并与一种全球性的新型世界观和一种新的社会重构认同及价值迁延相关联,是这诸多社会文化症候在文学领域的操演。基于这一认识,"后新时期文学"的价值就不在于它"是什么",而在于它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3.
无直接利益冲突作为一种社会失范现象,其背后蕴含了政治文化的深层内因。不同亚文化之间的分歧甚至对立,以及部分社会弱势群体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淡化,是引致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社会心理因素。而现实的社会冲突又反过来固化了冲突文化,乃至文化被当作冲突的一种手段和"武器"。因此,防治无直接利益冲突需要从政治文化入手,主要举措包括:消除弱势文化和社会不公心理、强化主流文化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建立不同亚文化之间的沟通互动机制以及社会心理的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跨文化交际中,中英文的互译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姓名作为人类社会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对它的翻译能在翻译实践中加深对两种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但由于中英文环境下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往往会造成姓名在中英互译中的种种问题,从而也就影响了正常交际的进行。因此,通过对中英文互译中姓名翻译混乱现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姓名翻译的统一,也有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正常交往。  相似文献   

5.
要真正弄清什么是"后现代主义",首先必须弄清"现代"和"现代主义"这两个概念。"现代"首先是一种认知范式,它以"进步"为核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作为历史分期的"现代"只不过是这种认知范式的应用,因而学术界对其开端和终点都有不同的定位。"现代主义"是指以"审美现代性"对资产阶级"市侩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的社会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是在作为一种认知范式的"现代",以及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现代主义"丧失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后,在思想文化领域颠覆资本主义神话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李林洪  杨兰 《理论界》2012,(4):153-155
"情感结构"是一种文学、社会以及历史理论的形式化表述,表明在文化与社会关系中主体视角的存在,情感结构表明文化内部存在一种创新的机制与原则。雷蒙德.威廉斯把情感结构作为分析文化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文学与社会的工具,试图阐明文学和文化具有的物质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姓名是在语言产生以后才出现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姓名反映了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审美观等。中韩两国都属于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姓名。但是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下,两国的姓名有所不同。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学角度出发,从姓氏起源、使用数量、起名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两国在姓名文化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以"民族遗产——文化现象"为基本脉络展开对铁人精神的研究。力图说明"铁人文化现象"是铁人精神的现实存活状态,是铁人精神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充分展开,是铁人精神的生命活力和文化张力的强烈表现。同时对"铁人文化现象"的7种叙述方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阮超群  陈选华 《江淮论坛》2013,(4):112-115,65
儒家思想认为和谐是系统中不同要素在个性中寻求共性、在多样性中寻求协调的一种状态。通向和谐的方法是"中庸",途径是"用中"与"时中"。社会生活中,和谐源于规则,即"礼之用,和为贵"。从规则的形成、执行到和谐局面的达成,基本要求是社会成员知行统一、行己有耻。  相似文献   

10.
新疆蒙古族传统节日——"祖拉节"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祖拉节"既有藏传佛教的文化内涵,又有新疆蒙古族文化的特色。对"祖拉节"的研究和发掘,对于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瑾 《兰州学刊》2010,(11):177-179
时尚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目前国内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呈现出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缺乏有效整合的局面。文章正是这样一种积极尝试——从"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个角度发展出一套测量时尚文化心理的量表,使用配额抽样拦截访问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寻求自我认同"和"寻求社会认同"两种时尚文化心理对中国居民的时尚消费行为均具有显著性的影响,且社会认同对时尚消费的心理驱动力要强于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2.
2500年前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仁爱孝悌"为内核的伦理文化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秩序做出了深层设计。沿着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对"孝"文化进行考察,发现传统"孝"文化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被强化及异化,工业社会的被弱化及丢失,以及在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孝"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冲击的过程。"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剂,我们必须继承弘扬、自觉坚守,同时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充实"孝"文化内涵,探索以"孝"文化建设引领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刘斌 《晋阳学刊》2011,(2):138-139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汉文化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以匾研史,可当佐证;以匾研诗,可得诗眼;以匾学书,可行笔髓。"同时匾额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是密不可分的,如装饰房屋、咏景抒情、旌表贺颂、登科入仕、店铺开张等都离不开匾额。  相似文献   

14.
《朱子语类》虽为讲学语录汇编,但其文本内容广泛涉及南宋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产生了大量的新词新义。本文对其中的"草簿"、"剂石"、"扑钱"、"射糖盘子"、"书盝"、"香山子"、"衙晡"、"鱼花园"等词进行义释,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的变迁,见证南宋社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姚选民 《理论界》2012,(7):92-94
"公平正义"观念是源于西方文化体之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该观念在当下中国的盛行对其所笼罩之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进行不同层面的评判和改造,以使该结构合符其价值序列要求,蕴含着罗尔斯的一种关于"什么样的政治秩序是一种善秩序"的政治理想图景。对罗尔斯政治理想图景的初步揭示意味着,"公平正义"的普世性纯粹是一种"迷思"(myth)!  相似文献   

16.
吴晓春 《云梦学刊》2011,32(3):67-69
湖湘文化对外宣传必离不开湖湘风景名胜和其他具有浓郁区域特点的文化遗产。它们引人赞叹,却不具有为其他区域、民族认同和效仿的影响力。从湖湘文化中发掘、整理出那些具有优秀地域和民族特点,并能将之提升到具有普世精神价值的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自觉。湖湘学术研究多从文字典籍中探究湖湘文化。在关注典籍、精英人物体现出的官方文化系统的同时,关注与官方文化系统相对应的草根意识形态是一种文化自觉。当代湖湘民众多为湖湘"吃文化"、"洗脚文化"、"歌厅文化"等津津乐道。以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为出发点,探求并营造一种把精神追求放在首位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全体具有"文化自觉"的湖湘士子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7.
视觉文化时代,视像取代语言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首要叙事载体。传统的文学叙事虽主动或被动地以"审美泛化"的方式和注入叙事元素的手段,在传播媒介或日常生活中找到了新的栖身之所,但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形态,文学叙事却在视觉文化语境和消费文化的共同挤压下,不再对社会历史进行艺术提炼、不再对道德立场顽强坚守、不再对理想之光艰苦追求,从而导致自身因降低了美学高度而最终走向"无美可审"的尴尬境地,其审美隐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评论派"在20世纪20年代与鲁迅之间的论争,实际上是东、西方留学生之间的思想分歧与论争,是当时不同的文化流派关于中国现代性的不同想象导致的必然结果。他们一方坚持欧美自由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另一方则主张效仿法俄的社会暴力革命方式。虽然文化启蒙曾是双方共同的目标,但是由于鲁迅对文化启蒙的巨大失望,所以在"呐喊"之后已经"彷徨"。这场论争既是鲁迅思想转向的标志,也是其思想转向完成的象征。它意味着鲁迅已经放弃文化启蒙的理想,而主张立竿见影的社会革命。其实,鲁迅并不是一个坚定的文化启蒙主义者,其文化启蒙带有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相似文献   

19.
行政文化是在社会文化的基础上,在行政人员的行政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任何一个行政体系的结构、运转程序、决策过程以及行政人员的行为、态度、价值观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行为和相互关系都不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存在.社会文化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社会团体和不同的社会成员身上都有其具体的、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形成不同领域、不同团体、不同成员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例如,在政治生活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政治文化;在经济生活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经济文化;在行政活动领域,社会文化表现为行政文化.但这并不是社会文化在这些不同领域的机械表现与作用,也不是社会文化与这些不同的领域的活动的简单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庭的"孝"伦理内涵可归纳为"养亲"和"祭亲"两部分,美国家庭的"孝"则更多地体现在宗教文化中。在家庭生活中,中国"孝"伦理主要体现:在父母地位至高、视赡养父母为刚性义务、重视祭祀祖先及传宗接代。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父母在家庭中与子女地位平等、注重老人精神赡养、祭祖与传宗观念淡薄。目前,中国"孝行"面临传统孝观念淡出与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的问题,美国则面临社会养老体系成熟与老人精神孤独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