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学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其在培养、训练法律人才,促进法学研究,发展法学理论,为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对法学课程之改革是法治国家发展和法学教育之内在要求,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之关键在于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在我国对法理学课程实施改革必须论证一些基本问题:课程改革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改革目标和路径以及改革之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理学经过5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成就。这里笔者将法理学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建了较为严密、完善和科学的法理学学科体系法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法理学研究成果的综合体现,其内容和体系是否严密、完善和科学,也是法理学学科研究水平的最直接的反映。因而,改革开放20年来,法理学界通过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探讨,针对传统法学理论学科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弊端,一直在试图对法学理论从名称到研究对象和内容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和重新构建,并形成了目前较为严密、完善和科学的…  相似文献   

3.
以权利和义务作为法的基本矛盾构建的权利义务法理学,在理论上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其错误就在于用义务取代了社会公共权力,使社会公共权力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脱离了法学研究的视野,从而使权利义务法理学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在民主与法治建设已向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推倒以权利义务为基础的权利义务法理学,以权利和权力为法的基本矛盾重新构建科学的法理学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夕,中国法理学研究一直处于"政""法"二元关系和阶级分析进路之中,法学成为"阶级斗争的科学"。改革开放为中国法理学"决定性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改革背景下法治观念和权利话语开始兴起,权利本位论成为中国法理学范畴研究的显著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始终处于"古今中西之争"的研究格局中,法律移植论、法律文化论、本土资源论成为一个时期中国法理学面向西方、面向传统的典型知识论反应。迈入21世纪,中国法理学开始在法学多元竞争格局下不断反思与超越,法理学者清醒认识到,中国法理学既不可能从西方法学原理中移植而来,也不可能从中国经验中直接呈现出来;只有坚持"实践主体性"进路,在经验事实中提炼出原创理论,以科学分析方法最大限度地解释和理解中国法的客观事实,才有可能真正发现和提炼中国法理。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的话:权利一直是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学术主题。随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入关键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进一步催生了对法治发展质量的新需求,在法学领域,研究法治质量的内生要素和评价指标成为重要的理论课题。其中,权利质量与权利指数的研究是探讨法治发展质量和评估法治建设水平的重要理论问题,是法学理论研究的崭新学术领域。以往学术界对权利问题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权利范畴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是近代以降西学东渐的产物,经晚清沈家本、伍庭芳及民国时期东吴、朝阳诸法律先贤筚路蓝缕,始初呈一派蔚然之气象,然终因历史变革之缘故而学脉中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阶级斗争为纲”笼罩下的法律彻底沦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刀把子”,甚至法学专业一度曾被取消,至于法理学更成了论证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合理性的工具。改革开放后,法学界尤其法理学界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批判阶级斗争法学,破除“左”的法学教条主义,在废墟之上重建法学学科。作为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批法学家中的翘楚,周永坤教授秉承东吴法律传统,一直以无畏的理论勇气、犀利的批判精神、卓越的学术见地、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而特立独行于学界。最近,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永坤教授的《论自由的法律》,这是作者从事法理学研究二十多年的一个学术总结,她不同于一般的论文集,而是按照一定的中心予以组织,浑然自成体系的一部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7.
[提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事业,必然需要中国特色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民族法学研究在发展进程中秉持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理论传统,确立起民族政策、民族法制、民族法文化和民族治理研究稳定的叙事论域以及民族政策文本解释、民族法制理论分析、民族法文化学理解读和民族治理实证研究主要理论范式。新时代民族法学的使命是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围绕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与实践这一研究核心,全面深化民族法治研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国革命的光荣传统、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是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的理论品格,阐释宣传党的民族治理思想和政策的精神内涵、理论逻辑、实践要求是民族法学持久的学术传统、巨大的理论优势和显著的知识特征。新时代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框架由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论述、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论述、民族区域自治法制论述、民族治理实践论述、民族法文化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法治保障论述等命题支撑。要拓展民族法学的理论空间并规划发展路线图,完善民族法学学术生产系统保证民族法学持续高质量学术产出,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法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人类法治文明话语体系中,中国民族法学将一直在场。  相似文献   

8.
李步云  男 ,教授 ,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 ,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宣部、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讲师团”讲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法哲学、社会哲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出版独著、合著 2 0余部 ,发表论文 10 0余篇 ,有 12项科研成果获奖。独著有《走向法治》、《法制民主自由》、《新宪法简论》;主编和合著有《法理学》、《权利与义务》、《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中国法…  相似文献   

9.
湘潭大学法学院何文燕副教授的专著《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版),是一部较为深入地研究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的学术著作。该书从方法、体系、内容方面显现了作者对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新探索、新发展和新突破。一方法的新探索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目前尚处于注释型法学和对策型法学阶段,研究方法处在一个缺乏方法革新、少有法学争鸣的时代,难以走出教科书法学阶段、许多研究者所从事的大多是对既有祛杂的注释,所使用的方法也未超出注释法学的方法。何文燕副教授所著《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一书可以说是在以往民…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5日至7日,2011年全国法理学年会暨“法治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开幕式后,由郑成良教授主持大会主题发言,刘光磊书记、李林教授、朱景文教授等作了专题报告。二百多位与会代表分专题研讨了“法理学观念更新、实践法理学的构建与社会管理创新”、“完善法律体系与创新社会管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司法改革与创新社会管理”、“法治善治与社会治理”、“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转型与法律的实施”、“法律论证理论与法治发展”等法理学界的热点问题,并向大会提交了近二百篇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1.
在法学理论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同时在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法学体系、法学范畴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方法与法律运行实践,本土资源、民间法与软法,法律与社会,法学交叉学科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12.
从法理学的角度看,法律不仅是一个静态的规则体系,还是一项动态的社会过程和一种社会改造事业.社会诉求与实际需要使得社会工作成为法治系统的一部分,从而使社会工作与法的结合成为可能.从社会工作的法治背景、法的社会功能的拓展以及社会工作的法治属性等方面对社会工作进行了思考.把社会工作作为现代国家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管理制度看待,强调了社会工作实践的法治功能,并结合社会法学派思想探讨了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对社会工作实践进行法理学思考的意义.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实践着社会法学的理念,对其进行法学分析有利于扩展法学研究的领域及其视野.  相似文献   

13.
李达的法理学体系以中国近代正统法理学教科书体系为叙述模式,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对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解读;科学阐释法理学的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法律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及法律的属性等基本内容,试图构建与以往各派法理学有很大不同的适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李达在中国近代法学学术竞争的语境下,既保存原来的法律话语体系以利于法学范畴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又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法学研究范式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也是适合中国实际的。  相似文献   

14.
从法学理论的视角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法律的基本原理,人治、法制与法治,权利义务与人权,法律现代化、法制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法律价值、法律文化与法律精神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15.
走出法理学教学困境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教学面临着若干困境 :一是教学部门对法理学教学普遍不重视 ;二是法理学缺乏独立的学术品格 ;三是抽象的理论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不相称 ;四是教材过于混乱。因此 ,法理学教学必须加以改进 :教学部门要提高对法理学教学在整个法学教育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调整同意识形态的关系 ,树立独立的学术品格 ;实行“一分为二”式改革 ,建立内在科学的法理学教学教材体系 ;强化法理学知识整合 ,组织编写统一教材  相似文献   

16.
李达是最早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巨匠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国化的奠基人。李达于湖南大学任教时所著讲义《法理学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法理学著作,首次用科学的世界观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法理学体系。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法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研究对象,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探索了现实路径。《法理学大纲》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思想基础和哲学依据,对法理学哲学派、自然派、分析学派、历史学派、比较学派、社会学派等其他学派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在李达之前,法理学研究虽初具规模,但多为舶来品的翻译介绍,《法理学大纲》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结合中国现实,体现了法理学研究本土化的趋势,彰显了中国法学研究的自主性与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7.
我思考区域法治文化的生成机理这个问题基于几个原因,第一是在去年在南京召开的“变革时代的区域法治发展”理论研讨会上,张文显教授在会议最后的学术总评中概括的“南京共识”给我很大启发,共识认为:“区域法治发展”的概念是成立的、是可以证成的、也是经过证成的;区域法治发展理论是在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中国法学和法律界在21世纪初叶的原创性理论,必将对区域法治发展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和理论规范作用,必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法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应当是法治国家,现代政治应当是法治政治。有关法治政治的基本理念、思想渊源、法治政治建设的内容等问题,都是实现政治法治化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由常桂祥教授撰写的《法治政治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政治观为指导,运用政治学理论与法学理论对接和相融的研究方法,追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这些问题。自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后,探讨法治问题的著作和论文大量涌现,但是系统研究法治政治的成果尚不多见。《法治政治论》一书,就是一部系统探索我国法治政治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的重要著作。该书界定了法治政治的基本涵义和基本理念,对法治政治的生成条件进行了全面分析,对马克思主义的法治政治思想进行归纳与梳理,从宪政、责任政治、法律信仰、执政党依法执政、人大监督、法治行政、公正司法等角度对影响我国法治政治建设的多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许多有新意的观点,为人们思考和研究我国的法治政治建设带来许多启发。该书紧扣社会主义法治政治建设这一主题,把理论的研究与实践的可行性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理论见解和具有实践价值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9.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换届会暨 2 0 0 3年年会就“社会转型与法治发展”进行了讨论 ,其中许多命题或论证具备相当的启发性。笔者从该年会中对宪政理论、法治与德治、法治运行、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等相关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40年代,法学家蔡枢衡揭示了中国法学不关注社会现实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创造的法理学自觉发展之路。蔡枢衡的努力为中国法理学设定了直接勾连在一起的两个问题:中国法学如何关注现实问题?中国法学如何自觉发展?在思考蔡枢衡所开放的这一问题的基础上,60多年来,中国法理学进一步思考中国法学如何关注社会现实这一问题,并从对个体性中国的诸多思考中进入到对主体性中国的思考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