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马氏文通>"承接连字"有关论述的研读,以讨论的方式分析了"承接连字"的有关问题,探讨了<马氏文通>在研究汉语词类连接功能、词类区分标志、复合虚词研究、汉语语法化研究等问题时给我们的启示,并试图提出语法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的字类界说基本符合汉语实际,虽然其总体架构是模仿西洋语法的,但在具体分析过程中,往往有不少真知灼见,对汉语的本质有着深刻的把握;划分词类虽然主要依据词义,但也充分认识到了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词类划分及划分标准自《马氏文通》以来在汉语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争议。现在对《文通》的客观评价使得我们对其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认识到《文通》划分词类的标准并不是根据意义。其对汉语词类的划分就表现出了很大的先进性,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词的语法位置划分汉语词类等这些当今的理论都可以在《文通》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在建立我国汉语语法学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它在构架汉语语法体系、划分汉语词类并定下名称、确立汉语语法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立下了不朽功绩。《马氏文通》的严重缺憾并不在于机械模仿西方语法“葛朗玛”,而是在于把许多无指代词当作动词,把句末语气助词“者”当作代词这两个问题上。这给后世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笔者分析《马氏文通》的词类观,说明《马氏文通》中各词类的内涵,重点分析了其词类划分的标准。我们认为,汉语语法学史上认为《马氏文通》词类划分标准是意义,"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必然结果是词无定类的观点是错误的;在汉语语法学史上从来没有单凭意义来划分词类的,《马氏文通》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字无定义"中的"义"是由上下文凸现的义位;一个多义词可因义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词性,分属不同的词类。这种科学性是《马氏文通》的词类体系经百年批判而不倒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马氏文通》散见各篇的关于语序的论述,可以看出:马建忠有明确的语序观念;他确定句法关系的主要根据是语序;他从语序角度全面揭示了汉语文言语法规律。因此《马氏文通》关于语序研究的得失,更能显示出这部汉语语法的开创之作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最早制定划分词类标准的是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在此之前,人们虽对汉语的词类有些零碎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词类进行完整的分类。这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较为全面的划分词类的标准。《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说:“夫字类与句读,古无论及者。”而《文通》能够明确地提出划分词类的标准,这在汉语语法史上是具有开创性的。它为汉语的语法研究、发展,开创了道路。《文通》的问世,标志着汉语语法研究从不自觉地研究进入自觉地研究时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研究了《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指出《马氏文通》的语法框架是模仿西方语法而建立起来的;对具体问题的处理,也有不少模仿西方语法的地方。研究《马氏文通》对西方语法的模仿,对于汉语语法学史、汉语语法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语文法表》是台湾中小学的教学语法,是指导台湾中小学教材语法内容编写、老师讲解语法知识以及学生测试语法知识的重要依据.文章比较了《国语文法表》和《现代汉语》(黄廖版)在词类划分中的差异,并描写了《国语文法表》的特点:较为完整地采用了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词类划分体系;文法表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描写细致,便于教师操作;文法表既适用于现代国语,也适用于文言文;台湾方面注重推广文法表.  相似文献   

10.
说《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标准是"词汇意义"是不妥的,《马氏文通》是依据字的"语法意义"划分字类的。它所运用的划分字类的标准,被后来人继承并加以完善。它所建立的汉语词类系统,包括实字五类: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虚字四类:介字、连字、助字、叹字,大体上是合理的,发展到现在,除了把"字"改为"词"和做一些局部的小调整外,并没有多少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已经认识到了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由于"字类假借"说的多次出现,以及研究者们的不同理解,这就经常引发了关于《马氏文通》究竟是持词有定类说还是持词无定类说的争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马氏对汉语词类和句子成分关系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中日学者编写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言语法著作,称为《汉文典》。这些著作的“谱系”类型主要有三种:中国虚词训解和泰西“文法”系;传统“小学”与“文法”结合系;字法、词法、句法、章法综合系。确认清末中日《汉文典》“谱系”,可有效厘清清末中日《汉文典》之间的复杂关系,凸显清末中日《汉文典》的学术脉络主线,认识清末中日《汉文典》的学术创造意义,也可以意识到汉语文言语法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中具有制度上的“正统性”。 从东亚汉语学史视野来看,清末中日《汉文典》“谱系”存在不对称性。希冀在《汉文典》学史的回顾中,找到研究东亚汉语史交错与分离的符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格语法理论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以运用。该文简要回顾了海外华人语言学者、中国大陆汉语学者以及计算机学者关于汉语格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格语法理论对于语义的关注,正好契合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讲究意合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将“格”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基础教学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语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语法教学面临着尴尬的局面。因此,高师汉语教学、中学语文中的语法知识教学部分有必要重新定位,需要从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等方面去探求更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对《马氏文通》研究的贡献是他人所不能及的。他的《中国文法要略》继承和发展了《马氏文通》的语法理论 ,他的《重印〈马氏文通〉序》对《马氏文通》进行了极为恰当的总体评价 ,他为孙玄常著《马氏文通札记》所写的批语体现了他对《马氏文通》研究方法的指导 ,他与王海合编的《马氏文通读本》 ,是《马氏文通》迄今为止的最佳版本 ,他的《汉语语法论文集》里也闪烁着《马氏文通》研究的许多珠玉。  相似文献   

16.
《新著国语文法》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以前人们对此书价值和贡献的阐发多着眼于比较宏观的角度和方面,而对相对微观一些的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则发掘得还不够。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汉语语法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重描写而不轻解释;善用比较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成功使用了一些今天还在流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大师笔下的英文文法书——严复与《英文汉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翻译大师,一生译述过多种西方社会学、经济学、名学(逻辑学)、法学、政治学等作品。但几乎没有学者注意到严复也是一个英语教学的杰出探索者,曾编纂过重要的英文文法书《英文汉诂》。本文通过对《英文汉诂》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并将该书与《英吉利文话之凡例》和《英文举隅》比较,阐明了《英文汉诂》在晚清英语文法教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严复在英语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8.
类推分为类推拉平和类推创新,汉语语法和汉字构形主要体现为类推拉平和类化拉平。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可见于其历时演变、共时简化及其书写艺术。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可见于其音读、变调构词、字化及语序类型。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和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具有通约关系,其理据植根于深层的汉民族诸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对《新著国语文法》析句法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著国语文法>是我国首部系统地描写白话文的语法著作.作为一部传统语法学的代表著作,它与后来影响中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法理论和分析方法存在较大分歧.但是在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中,这种分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面对包罗万象的语言世界,单一、静态的语法体系很难给予充分的描写和解释,而研究目的和侧重点的不同也会对不同语法体系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8年是<马氏文通>发表100周年,5年来共有140余篇文章就<马氏文通>的历史贡献、<马氏文通>的语言观和语法思想、<马氏文通>的词类研究、<马氏文通>的句法理论、<马氏文通>的研究方法、<马氏文通>的作者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