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秋生 《职业》2007,(9):105
了解诗词用典,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本文谈了对诗词用典的认识、诗词用典的内容、诗词用典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2.
梁秋生 《职业》2013,(6):59-61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诗词中的用典更是引人入胜的亮点。用典的恰当使用,可以起到简化文字,深化主题的作用,用典就如珍珠让诗词更加光彩夺目,文情隽永。本文对诗词用典的类型与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不是通过传授和灌输获得的,它只能在学生主体性的动态实践中获得,培养语文素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体悟和实践的过程。听、说、读、写这些语文实践活动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外显行为,是语文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用典即是引用成语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古昔之事来比譬今日之事。因为所引用的古事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相似、相同或相关之处,就使读者产生联想,体味出作者不言自明的隐曲之意。我国21世纪语文教育目标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要以主体的姿态投入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认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和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笔者以毛泽东诗文用典为例进行赏析,概括出几种常见的用典方法,旨在帮助大学生阅读鉴赏诗词文章,提高其语文素养,强化其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4.
"用典"修辞是写好时政文献的语言表达技巧之一。时政文献中的"用典"具有广泛涉及诸子百家经典、加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贯通古今,结合中外时事、贴合大众的语言修辞特点。在时政文献中"用典"修辞可以巧妙地展示出典故与现实之间的本质联系,使旧典故焕发出新的强大的思想力量,同时这种"引经据典"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时政文献增加了魅力,含有加强时政文献的理论深度、突出文章表现力、彰显文化自信、体现作者文化修养的语言修辞价值。  相似文献   

5.
晚唐诗歌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却是独具特色,用典巧妙,意象朦胧,含蓄婉转,隐晦迷离,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唐诗推向又一个高峰。本文以李商隐的三首《无题》诗为例,阐释其独特的用典艺术。  相似文献   

6.
郑敦雄 《职业》2013,(32):147-147
本文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为例,对中职校语文诗词目标教学法进行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文坛泰斗,国学大师。先生学贯古今,对中国文学贡献巨大,其《人间词话》一部更是对我国古代诗词进行了最深入的剖析。文中取其中一点境界说,谈在诗词方面的一点小见解。从诗词的情与景的关系入手,论述情景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既定的意境标准入手,谈优秀诗词的情景交融。总论优秀的诗词揭示由情入境、借景抒情。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词中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打开诗歌思想的门径。小学诗词教学,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方式以提升小学生欣赏、感悟诗词语言美的能力。文章以人教版的山水田园诗词为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意象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旨在为小学诗词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范例。  相似文献   

9.
女诗人,女词人常常被研究历代中国诗词的学者所忽略,这对她们是非常不公允的,因为她们对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诗词做出了巨大贡献。皇后、皇妃、宫女、革命家、隐士、画家、祖母、寡妇、恋人——这些身份各异的女性们在诗词这个传统上由男性把持的领域里树立了她们自己的创作体例和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周红华 《职业》2014,(30):83-83
笔者结合青田石雕技艺的特点,借助古典诗词的教学,通过对诗词中色彩、意境、典故的讲解,深化石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诗意。  相似文献   

11.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由于古典诗词的含蓄性、陌生化特点,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古典诗词心生排斥感。实际上,古典诗词充满情趣和美,正如蔡振楚、龙宿莽两位先生说的那样"诗如才子,词如佳人",古典诗词虽然"为人深沉",但只要以真诚的态度与他展开对话,他们会给你以美的享受和满腹才华。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进而借物抒情。而这种意象的使用也使中国古诗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喻意美。在诗词英译的过程当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也常常需要译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中文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发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诗词翻译是世界各民族传承文明。相互学习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诗词翻译的历史都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的俄译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性,汉语与俄语在语体上有很大差别,在翻译诗词方面,有诸多情感不能完全对等地表达出来。本文就中国宋代诗词在俄译中的情感传递进行分析,旨在使更多读者感受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同时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不断跨向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神话和宗教元素是诗词创作中经常出现的素材,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色彩以及特有的宗教内涵使得诗人的诗词内容展现更为丰富,思想阐述更为深刻.从中外浪漫主义诗人诗作出发,运用对比分析方法,对中外诗词中的神话和宗教元素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西方优秀文化,提升读者中西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诗词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文章,有利于对学生的情感熏陶,提升学生的共情能力和自我修养。备课恰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呈现诗词鉴赏课堂的内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词,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家高层领导外交时引用的中国古典诗词和典故逐渐增多,对中国古典诗词和典故正确的口译对各国之间的交流和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展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采用逻辑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对高层领导在政府官方演讲、外交会话以及新闻发布会上所引用的中国古典诗词和典故进行分析,并主要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下,口译和口译的过程是什么?2、空间构造图式怎样重构才能在目标文本的交流事件中传递概念框架,来达到说话者的交流目的。3、在口译中怎样实现中国古典诗词和典故的图像和文化元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许渊冲先生不仅仅是北大的教授同时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在诗词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被评为"译界泰斗"。诗词因其创造者在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正是这些差异增加了诗词翻译的难度。本文将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原则"指导下对不同诗词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言志抒怀     
符笑汀 《老年人》2006,(1):48-48
中国诗词是一座文化宝库。开辟“诗与人生”专栏,探索诗与人生的某种特定关系,为的是继承传统文化,对爱好诗词的读者在阅读、欣赏与创作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王国庆 《职业》2016,(20):126-127
在基础文化课整体“失重”的情况下,古代诗词教学已不能再像小学初中那样以背诵和词句解析为主。本文从诗词的“悲剧风格”出发,就“悲剧美”在古代诗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在对教材中诗词“悲剧美”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这一教学思路对学生净化心灵和成长人格的意义。旨在以其“悲剧美”来展现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找到一条使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陆小玲 《职业》2012,(15):130-131
中国诗词简约而不失丰富,含蓄而不失形象,轻灵而不失厚重。这些特质使得诗词的语言具有了暗示性,而暗示性是借助诗词语言的词性、意象、标题、注释等来传达其极耐寻味的内容和情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