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语接尾辞的分类与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尾辞是构成日语词汇的要素之一 ,以前接词的性质为标准 ,接尾辞可以分为前接动词型、前接名词型、前接形容词型和特殊型。接尾辞不仅可以改变派生词的词性 ,而且还可以增添某种意义或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2.
敬语是体现日语特点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日语的敬语自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敬语的使用规则严格,并有多种表现形式。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是日语敬语表现形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含有表示尊敬和表示自谦两种意义。在有关日语敬语的研究中,大多数文章著述都偏重于固定句型、敬语动词、助动词、补助动词的研究,而用敬语接头词、接尾词来表示敬语方面的论述甚少。本文着重叙述了日语敬语接头词、接尾词的种类、作用、适用范围,并举例说明了各类接头词、接尾词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互译法”,将“~的”的结构进行汉、日互译,以分析汉语、日语中“~的”在语法功能和实际意义方面的异同,并指出由于受母语干扰而在翻译实践中有可能产生的失译、误译现象。  相似文献   

4.
“的”是日语中常用的接尾词,一般通过接续在一些名词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形容动词。我们对日语接尾词“的”的构词法、语意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的”的核心语意,“的”所包含的语意抽象化的语用功能是正确掌握和运用该接尾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的”是日语中常用的接尾词,一般通过接续在一些名词后面构成一个新的形容动词。我们对日语接尾词“的”的构词法、语意和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的”的核心语意,“的”所包含的语意抽象化的语用功能是正确掌握和运用该接尾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人常用的接尾辞「さん」和「君」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二者的表现意义及使用场合进行探悉,认为接尾辞「さん」接在人的姓、名或表示人的身份等名词后面,表示敬称或爱称;接尾辞「君」接在人的姓、名或姓名后,表示亲近感或轻微的敬意。它们的使用受到称呼者与被称呼者之间的上下关系、内外关系、亲密程度以及男女性别、谈话场面等因素的影响:接尾辞「さん」的使用对象为长辈、年长者、女性和不熟悉的男性,大多在正式场合使用;而接尾辞「君」的使用对象为男性晚辈、下属或亲密的男性伙伴,大多在非正式场合使用。  相似文献   

7.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词体生成 ,是历来词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但诗源说和乐源说都有偏颇。本文在对四言、五言、七言诗体形成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隋唐燕乐歌辞发展的宏观观照中 ,得出词体确立是诗乐离合嬗变发展的产物。从而说明词主要是在音乐的带动和诗乐结合传统的滚动发展以及文人歌伎联手催生等一系列社会文化条件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 ,同时也力图对词的含义作出较为科学的界说 ,揭示出我国韵文学发展的某些特殊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联绵词看汉字与汉语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中字和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字是音形结合的书写符号,词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就联绵词而言,承认它是由字构成的词,但它的字形又与词义无关,而是"因声表义",可以说,联绵词的形音义关系集中反映了汉语字词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纳兰性德生于贵胄之家,少年得意,文采风流,无论事业、创作皆得天独厚,均想有一番作为。无奈天妒英才,其三十一岁而逝。纳兰词作为其文学创作之代表,与其人格品性如分开来看,确可作为文未必如其人之典型,而其独特词风的形成,又确定是其自觉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全真道是金代著名道教,创始人王重阳。在王重阳劝化马丹阳的过程中,关于藏头拆字词的运用耐人寻味。藏头拆字词是金代道家词中特有的一种词体,其作者仅限于王重阳和马丹阳,它对于马钰的被劝化起了关键作用,由此看来,王重阳去世后首先由马丹阳来继承全真教主的地位并非偶然。也许在劝化之初,王重阳在综合各方面因素之后就已经把马丹阳作为后备掌门人的人选了。事实证明,马丹阳确能不负重托,王重阳的选择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传记研究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通过将作者和其作品的结合起来分析的方法来阐释其中的联系.李煜是位杰出的词人,他前期的词以描写爱情与享乐为主要内容,随着亡国后自身经历的变化,他的词转向了以描写思念故国、面对现实感伤又无可奈何为主要内容.李煜词内容能有如此大的转变是与其前、后期的经历的巨大变换是分不开的.本文将试从传记分析法的角度来分析李煜作品内容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敦煌词中的“征妇怨”类作品较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研读敦煌词中与征妇有关的词作,透过征妇这种社会角色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可以了解战争给当时的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也可以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背景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旧词新义这一现象深刻反映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从认知语言学有关的隐喻理论来看,它的产生、表现及其社会原因既有系统的内因,也有社会的外因.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旧词新义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使得我们的语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从而保持了社会和语言的同步.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其文艺理论思想与创作实践融合的结晶,其115首的《人间词》闪耀着作者关于"意境"理论的光辉。文章从王氏的理论入手,选取其词作,着重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意境"理论在《人间词》中的表现:一是《人间词》对意境理论的实践;二是《人间词》所表现的"意境"理论的缺憾。  相似文献   

17.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用型语言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整编与重组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8.
词的离合现象是语法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文章独辟蹊径,从与词的离析使用密切相关的准定语和准名词入手,根据句子的信息结构原则,解释了词的离合现象的成因。文章指出,话语的信息结构安排是促成句法结构重组的语用推力:话题语的指称化处置诱发了准定语结构的操作,基本不涉及词的离析;评述语受单一新信息原则制约而出现的事件化处置,迫使及物性低的双音词强行拆分以容纳事件化所需要素,是诱发词的离析并催生准定语和准名词的直接动因。文章的观点是,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汉语中并无什么离合词,词的离合只是非形态语中双音词的用法变异,是语用型语言句子信息结构进行整编与重组的副产品。  相似文献   

19.
20.
唐五代词中描写的女性形象以“男子而作闺音”的文学传统与唐五代特定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并有男性心理期待隐藏其后,从中体现出的两性心理的异化尤其是对女性的异化,成为词体本身独特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