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当代的词学研究,邓乔彬先生是不容忽视的一家,所著《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合作)、《宋词与人生》等已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今先生把二十余年发表的词学论文择要辑为一编,名日《词学廿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作为自己重新研究词学的一个新起点。该书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纵览,有论文5篇;二是词人词作研究,有论文11篇;三是词学理论研究,有论文3篇。另有学术史论文1篇。每个方面的内容都有特色,试分述如下。一、关于宏观的纵览这一部分主要用文化批评的方法,将词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意…  相似文献   

2.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3.
刘兴晖 《兰州学刊》2009,(9):174-176
唐圭璋先生先后在朱祖谋《宋词三百首》原编、重编本的基础上编成《宋词三百首笺》和《宋词三百首笺注》,促进了《宋词三百首》的广泛传播。《唐宋词简释》则是对《宋词三百首》选词的补充和完善,其间体例和选词的变化,呈现出唐圭璋先生词学思想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冰迪 《东岳论丛》2001,22(2):143-144
崔海正教授在宋词研究上成绩斐然 ,先后有《东坡词研究》、《东坡词选注》(合作 )、《宋词研究述略》等论著和多篇论文问世 ,近又欣喜地读到了他的新著《宋代齐鲁词人概观》(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 ,中国文联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出版 )。本书首次对宋代占籍齐鲁的词人逐一进行了简要的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对齐鲁词人群体进行了总体性扫描 ,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深化了宋词研究。在中国文学史上 ,唐诗、宋词、元曲 ,三峰并峙。可惜有唐一代 ,齐鲁文运不振 ,诗人不多 ,更乏名家、大家。而宋代 ,齐鲁文风鼎盛 ,大家、名家辈出…  相似文献   

5.
岭南的词学研究在已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詹安泰先生之后,年青学者已崭露头角。其中成就卓著的,应推汕头大学副研究员张惠民君。惠民君在发表了十数篇有影响的词学论文之后,编纂了《唐宋词集序跋汇编》(合作)、及近40万字的《宋代词学资料汇编》,近日又发表研究新著《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4月版),把自己从事的宋词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宋代词学审美理想》一书,从词学史上最早的一篇论文(欧阳炯《(花间集)叙)})说起,深入探索了宋代词学审美批评史上的四大高潮的代表人物:高擎“自是一家”理论旗帜的…  相似文献   

6.
隋唐以来,词体渐兴,至两宋蔚为大观。尽管人们对宋词与唐诗、元曲并列为一代之代表文学的说法有不同见解,但对词体在宋代的繁荣并无异议。这的确是事实,与词的初始阶段即唐五代词相比,宋代词人词作的数量都要超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同时还出现了不少第一流的词家;而词调之众多,词籍刊行、流布之广,风格流派之多样,词作艺术之成熟,更非唐五代时期所能有。然而,正如刘扬忠先生《宋词研究之路》谈到这一问题时所说,“在宋词研究中,困难不在于描述宋词繁荣的盛况,而在于正确解释繁荣的原因。”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探讨这一问…  相似文献   

7.
《概论》、《简论》除了有上述两大特色外,在形象思维、文学遗产、诗歌理论等三个问题上也有不少新见。 第一个问题,关于形象思维。《概论》、《简论》对形象思维问题都辟有专章论述(见第1编第2章)。著者又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以长篇专论探讨形象思维问题的第一人,所作《试论形象思维》发表于1956年5月号的《新建设》上。  相似文献   

8.
宋代的民间词散见于宋以来词的选集和宋人笔记中。清代朱彝尊编《词综》,始将一些民间词收在卷二十四和卷二十五中,胡云翼先生的《宋词选》则选入了一些较优秀的。宋代的民间词应该是很多的,而于现存的宋词中却极为稀少了。宋词现存约二万首,民间词约只占百分之一点五(据1965年版《全宋词》共收词19,900首,近年笔者辑出民间词二百余首,估计约有三百首。本文凡引用者俱见《全宋词》,不再注明出处。)民间词的大量散佚,是由于文人认为它们粗俗和不谐音律,予以简单地否定;又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憎恨它们鲜明的倾向性和强烈的现实性而亟于销毁;亦如鲁迅先生所说:“因为没有记录作品的东西,又很容易消灭,流布的范围也不能很广大,知道的人们也就很少了”(《门外文谈》,见《且介亭杂文》1953年版第95页)。郑振铎先生的《中国俗文学史》论述到民间词,可是“只提到敦煌发现的一部分,而于温庭筠以下的花间词人和南唐二主,南北宋诸大家,均不说起”(《中国俗文学史》上册,第19  相似文献   

9.
宋代吟咏昆虫的词作具有重要的诗学意义。宋词中涉及昆虫的词作很多,但单纯以一种昆虫为表现对象的词作却较少。《全宋词》中的蝴蝶词和蟋蟀词是出现较多的昆虫词,我们选取这两类词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文学意蕴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找寻宋代昆虫词的发展脉络。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言情"的词向"言志"的诗逐渐靠拢,词与诗不再有截然不可逾越的鸿沟,进而完成了词作的开拓与蜕变,由此凸显宋代昆虫词在中国词史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牟木 《东岳论丛》2000,21(4):143-144
崔海正教授多年来在词学研究园地里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的新著《宋词研究述略》(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述略》),又为词学研究出了独特的贡献。 首先,该书对近年来的宋词研究状况提供了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料。全书正文分为十章,即选择十个专题(包括宋词繁荣原因研究、宋词分期研究、宋代词论研究以及...  相似文献   

11.
据最新考订与统计,两宋词坛所用词调总数共计1490调,其中词调正名为844调,词调异名为646调;常用词调正名为206调,"低频词调"正名为638调。宋代词调"十大金曲"为:《浣溪沙》、《水调歌头》、《鹧鸪天》、《念奴娇》、《菩萨蛮》、《满江红》、《蝶恋花》、《西江月》、《临江仙》、《沁园春》。宋代词调不仅总数远超唐五代,而且众调兼备,体式多样,中长调反而显现出超越于小令的优势;宋词沿用唐五代词调仅75调,宋代创制和运用的"新声"词调则多达769调,而以创制长调慢词的成就最为卓著。宋代词调的创制和运用既有力地印证了宋词的繁荣气象和绚丽风采,而宋代词调的统计与整理也必将弥补清人所编《词律》、《词谱》的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谢桃坊先生素以学风严谨、学术胸襟宽广饮誉学林 ,所撰《宋词概论》、《中国词学史》、《中国市民文学史》等专著在学术界的影响很大 ,沾溉众多的学子。《宋词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年出版 ) 是其新作。全书共 30万字 ,由《词学研究》、《宋词评论》和《词林考证》三部分组成。它是谢先生的词学思想荟萃 ,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学术功力和学术睿智。全书的总体特点表现为一个“辨”字。它对长期以来词学界聚讼纷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辨证、勘误 ,廊清了种种因研究失误而导致的学术迷乱。通过辨析 ,去伪存真 ,使那些争论不休的学术疑团昭然若…  相似文献   

13.
樊宗有 《兰州学刊》2004,(3):256-256
词是我国诗歌园地中的奇葩。它与《诗经》、《楚辞》、《汉乐府》一样,都来自于民间,与音乐有密切的联系,都走过了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地位转变过程。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出现了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空前盛况,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魅力,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与汉乐府、唐诗、元曲相映成辉。仅收录在《全宋词》中的词人共一千三百三十多家,词作品共一万九千九百余首。大批的作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促成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又一巅峰。自然,宋词的兴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一、词与曲结合,使词…  相似文献   

14.
曹明升 《江淮论坛》2005,(5):157-162
历代词学均以对宋词的研究为核心,这在事实上已形成了“宋词学”这一专学。清代宋词学为整个宋词学史上的集大成期。清人对宋词的研究从考证版本、校勘词集、编选词选等基础文献的整理,到阐发词史、评述风格、归纳流派等上层理论的建构,不仅研究深入、自成体系,并且在客观上构成了整个清代词学研究的基石。同时,清代宋词学与清词发展之间呈一种紧密互动关系。清人出于创体构派、转变词风的需要而对宋词展开侧重不一的研究,这些研究又在实践中很好地推动了清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谢桃坊先生的词学论文选集《宋词辨》近期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词学研究”、“宋词评论”、“词林考证”三部分 ,共选录了先生自 1981年以来的 33篇作品 ,皆以考辨为主 ,故以“辨”名书。此是先生继《宋词概论》、《中国词学史》之后 ,奉献给词学界的又一部力作。词产生于唐而盛于两宋 ,千余年来 ,人们始终没有间断过对这种独特的艺术样式的关照 ,但在起初很长一段时期内 ,还主要是以一种感悟式的点评方式 ,出现在一些诗话、词话以及笔记类的作品之中 ,缺乏自觉的词学理论体系及词学批评范式的建设。近代以降 ,词学研究渐渐引起人…  相似文献   

16.
论宋词自注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体学、文献学以及阐释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颜震 《天府新论》2001,(1):73-77
词至宋代走上雅化之路.在宋词发展的链条上,柳永开创"屯田蹊径",苏轼营造"东坡范式",辛弃疾撰制"稼轩体".在儒家诗教观念作用下,这些新因子与宋词雅化相互整合,促进了宋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两宋78位女词人的180首词,不仅构成了宋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使得宋词的星空更加耀眼与辉煌.宋代女性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成就非凡.其自抒胸臆的言情范式,贵得其真的审美特征,重柔轻刚的艺术追求,推动了词体艺术的发展,丰富与拓展了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与唐代边塞诗相比,宋代描写边塞题材的词实在太少了。但它仍不失为宋词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本文拟从北宋边塞词的思想内容、在诗词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这类词数量甚少的原因等三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一 从北宋边塞词的思想内容看,主要有如下两类: 第一,反映当时戍边将士爱国守边的思想和边地苦寒而产生久戍思乡的矛盾心情。这类词应首推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凤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相似文献   

20.
宋词总论     
词虽然发生、发展于唐、五代,而特兴盛于宋。词,作为宋代的代表文体,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很可观的。据唐圭璋先生所编的《全宋词》统计,搜集有词人一千三百余家,词作两万余首,可以说是洋洋大观。这众多词人,包括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僧道妇女,范围是很广阔的。而词体方面,则小令、中调、慢词,无不格律齐备,各臻极致。其反映历史现实生活方面,则北宋词较狭窄,而南宋词则较广阔而又深刻的。在词的风格方面,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流派。技巧上争奇斗胜,各具特色。宋词和那个时代的脉搏是密切相关联的。我们推究宋词兴盛的原因,是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探索的: 首先,我们知道词最初是合乐的,而燕乐之兴盛和词作之繁荣更是紧密联系的。燕乐是古已有之。唐太宗时增隋之九部乐为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