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于光远同志最近在江西省科协、省社联、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省经济研究所举办的报告会上作了题为“学习十二大关于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论述”的报告。今特根据记录整理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文史哲》1956,(2)
自从“文史哲”创刊以来,冒牌“学者”华岗就曾经在本刊发表过许多所谓论文。这些,特别是他的“辩证唯物论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最先是作为山东大学学习报告纪錄,历在本刊逐章逐节发表过的。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上曾经有丁伟志等同志予以批判和揭发,指出他的公开剽窃及理论上的混乱和错误,其中远反常识的错误还不可胜数。其它如“鲁迅思想的逻辑发展”等作品中,经初步检查,情况与人民日报的揭发,大体相同。几年以来,本刊就作为他宜傅错误论点,公开剽窃别人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十期发表了潘际合同志的来信和王凌同志的《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回信后,有些读者对王凌同志的回信的内容提出了些意见,并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都也集中在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的如何理解上。为了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的精神实质,这一期我们把何汉云和方河清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出来。没有全文刊出,这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发表了《“茹毛饮血”辨》之后,夏鼐同志来信并寄来他以前发表的《吕思勉先生“饮食进化之序”的商榷》一文。现将夏鼐同志的来信和文章节录于下:  相似文献   

5.
自从平心先生提出了生产力二重性問題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有的贊同,有的反对,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結論。他在“四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中,提到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意見,他说: “不但有好多同志来信或口头同意我的見解,就报刊上刊載有关生产力问题討論的文章来看,也并非没有人同意我的論点的。例如在我发表了‘论生产力性质’一文之后,齐蓀同志在《文汇报》一篇短文中就采取了生产力具有社会属性与物质技术属性的論点(他的解釋同我略有出入)。”因此,不能不把我对这个问题的具体意見,加以更詳細的说明,請同志們批評指教。首先,我把在《文汇报》发表一篇“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嗎”短文的原委說明一下。当时写那篇短文的原因,是解答读者来信所提出的问题,問題的中心,在于有人誤認为决定生产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水平,因而产生了美国和苏联的生产力水平彼此相差不大为何生产关系各有不同的疑問,于是根据本人不成熟的意見,写了那样一篇文章。在那个时候,根本未曾留意到平心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委研究室的谢禄生同志,在此文中对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的韩文提出的,整个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土地制度变革往往是围绕着农业家庭经营的存在和发展而展开的,以及农业家庭经营不是由生产力决定的等观点,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不要把家庭经营作为农业生产中千古不变的唯一形式。”并据此对当前农村改革提出了一些与韩文不同的主张。对此,我们表示非常欢迎,并衷心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讨论,使之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7.
瞿秋白同志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的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文件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的珍藏,原刊于一九二七年四月武汉长江书局出版的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单行本。毛泽东同志的这篇报告曾在一九二七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响导》第一九一期发表了前半部分,由于彭述之的压制,没有继续发表。瞿秋白同志对这篇报告非常重视,主张继续发表,但又为彭述之所拒绝。为此瞿秋白同志把报告交给了党办的长江书局,以《湖南农民革命》的书名出版,并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序言,赞扬这篇报告。本刊重加发表,供读者研究。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问题,以前有若干论文发表.他们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虽在对具体问题上并不一致,但对一些基本问题已趋向统一.下面笔者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时间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党史研究》曾发表一篇文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文中讲:“我认为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才是这条道路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但现在多数同志认为毛泽东同志这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应是1930年前后,形成这一基本理论的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笔者同意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9.
陈炎同志对“积淀说”与“突破说”的讨论文章在本刊第五期发表以后,编辑部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提出不同的看法。为了进一步展开讨论,以便在总结八十年代美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好地开拓九十年代的美学研究,本刊在6月28日邀请上海美学界、出版界部分专家、学者就“如何认识评价‘积淀说’、‘突破说’”,“‘积淀说’、‘突破说’对我国美学研究的影响”,“美学研究中理性与反理性、传统与反传统、文化与反文化的关系”,“九十年代美学研究的方向”等问题进行座谈。现发表这次座谈中的两篇。本刊将陆续发表有关文章,欢迎大家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0.
自胡曲园同志的“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一文在本刊发表后,先后接到好几篇与胡曲园同志商榷的文章,除舒煒光同志的文章和胡曲园同志的答复已分别在本刊第六期和本期发表外,其余来稿,因篇幅关系,未能全文登载,特摘要综述如下: 一、林天明、林丹明同志来稿: 1.根据胡曲园同志的说法,似乎只有对立面的统一才是辩证法的核心,而研究对象本身的内部矛盾却不是辩证法的核心。他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2.胡曲园同志为辩证法的核心下的定义——对立的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有缺陷。因为,“对立面的统一”这个概念有二种含义,在通常的情形  相似文献   

11.
“廪人”别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辉同志《二年寺工壶、雍工(民攵)壶铭文新释》一文(本刊1987年3期,以下简称“王文”),发表了两壶铭文的正确摹本,并作了很好的考释,读后获益良多。但是王文对二年寺工壶铭文中“廪人”一词的解释,似尚有商榷余地,下面提出笔者的浅见,以供参考,不当之处请王辉同志及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本刊在1983年第5期、1985年第3期和1986年第2期先后发表了李长域同志的三篇探讨“唯物主义方法”的文章。此后陆续收到一些同志的稿件,有的表示赞同和肯定,也有的提出了商榷。现本着“双百”方针的精神,刊登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3.
东北鲁迅学会主办《鲁迅学刊》1981年第二期是“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特刊”,已于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前夕的九月一日出版,篇幅比第一期增加一倍。这一期里刊登了鲁迅在辛亥革命时期以“独应”笔名发表的佚文四篇,同时发表了发现这四篇佚文的彭定安、马蹄疾的对这四篇佚文的长篇考证文章。本期以显著位置刊登了全国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唐弢同志给本刊编者的信和黄源、李何林同志为本刊写的特约稿《在鲁迅身边》和《从  相似文献   

14.
本校教师艾治平同志所著《古典诗词艺术探幽》一书,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作家、本校中文系主任秦牧同志为本书写了“序”。这篇“序”不仅评了这本书,说了著书人,而且谈论了从诗词到整个文艺领域,从著书、出版到阅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人深省;读了之后还令人感到能给人以振兴中华的一股力量。这,也是“艺海”中之一“贝”吧——是闪闪发光的“贝”。我们征得秦牧同志的同意,先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熊德基教授对历史系研究生关于“论文答辩”的谈话稿。它不仅回答了有关“论文答辩”的问题,而且回答了怎样治学的问题,这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同志尤其是历史专业的青年同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现征得他本人同意,特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本刊第11期发表了且大有同志的“感性认识阶段有无逻辑思维活动的问题”一文后,编辑部先后收到读者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的稿件多篇,因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发表,这里仅就杨恩寰、羊雨海两同志来稿的主要论点,摘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发表以后,引起国内外及社会各界的深切关注。为认真学习和贯彻这一讲话精神,天津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和本刊编辑部联合邀请天津市部分专家学者,围绕“什么是讲政治”、“讲政治的现实意义”和“如何讲政治”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座谈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我在去年的“历史研究”第六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与范文澜同志论划分中国妇录社会与封建社会的标准问题”对范文澜同志的“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一编中的将西周划人封建社会的理论根据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拙文发表后,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先后看到郑昌淦同志所写的“中国封建社会是从西周开始吗?”以及及由王忍之同志执笔的集体创作“对中国通史简编的几点意见”等文。这些文章中也都曾对范同志的区别一个社会形态与另一个社会形态的标准问题提出了批评。可见国内学术界人士对范  相似文献   

19.
“同志”一词并非现代语言的产物。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就对“同志”一词下注脚:“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东汉人郑玄更明确地说:同志就是朋友;同时代的王充在《论衡》中有“好友同志”之语。元初名医朱丹溪在《格致馀论》一书的“饮食色欲箴序”中也写道:“饮食之欲,于身尤切……因作饮食色欲二箴,以示弟侄;并告诸同志云。”可见,古人用“同志”来表达的是志同道合的意思。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的《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中,也开始用“同志”这个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一大”通…  相似文献   

20.
《文史哲》1955,(8)
本刊自本年度第一期登载了“红楼梦研究讨论专辑”以后,先后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稿和来信,对於该“专辑”中几篇文章,提出了商榷和批评的意见。读者意见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对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这两个典型形象的认识、评价的讨论上。本刊除已在本年第三、四期发表了袁世硕同志“怎样对待红楼梦”和映白、孙慎之同志“关於红楼梦所表现的矛盾性质问题”两篇文章外,再将其余稿信摘要综述如下: 一、广东佛山?音同志来稿认为:“红楼梦一书主要是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时代的中国封建社会,并非如吴大琨先生在‘略论红楼梦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