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激励广大公务员实现共同的行政目标的重要保障。对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忽视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措施不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了解基本需求、遵循激励理论、健全配套制度、造就行政文化等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给出了组织实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即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自我激励机制;鼓励岗位竞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强调实绩考核,健全目标激励机制;提倡优胜劣汰,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走近公务员     
本刊曾报道过2万余人蜂拥上海体育馆,报考公务员的盛景。十一月份,新一轮公务员考试的报名工作又将展开。目前,上海公务员考试已实行“2 X”的考试方法,在综合考试科目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公务员考试的流程和内容,解决好考试与择业的关系,报考时更有针对性,笔者采访了去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已被民政部门录用的费小姐,请她谈一谈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金陵瞭望》2008,(8):89-89
2007年,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统一领导和全区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平安创建主力军作用,打牢基层基础,做强打防控主业,为全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4.
东风 《成才与就业》2012,(Z2):66-67
对于不少临近毕业的学生而言,报考公务员是首选。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市考,报名人数均呈逐年递增之势,但很多报考者未理性对待公务员考试,只是盲目跟风,碰碰运气。对于立志成为公务员的毕业生而言,了解公务员考试制度和流程是第一步。从国家建立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探索,目前上海已经建立起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它有利于克服人浮于事和官僚主义等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培训、使用、考核和管理,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环境和条件。那么,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公务员的范围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人文素养是指人通过学习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内化为良好的修养、审美的情趣、高雅的气质和健全的人格等内在的品质,并进而提升为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针对公务员人文素养需提升的现状,我们应该建立各种制度,如公务员晋升考试制度等,使提升公务员人文素养的措施伴随公务员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7.
对国家公务员所要求的五方面标准(笔试成绩、知识面、理解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赋予相应的权重,对公务员的各方面能力进行量化,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公务员招聘模型,选出所要求的最优入选及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8.
崔鹤同 《中华魂》2013,(15):26-26
2013年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在我个人的经历中,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这几句话,说出了公务员应有的本分,令人深省.行大道,要坚定信念.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信念是灯塔,在苍茫大海中指引着方向;信念是绿洲,在死寂的荒漠中点亮希望.我们党的理想和宗旨,既是广大党员干部成长进步的人生指南,也是团结和鼓舞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号角,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党的强大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9.
公务员绩效考核难题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逐渐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但是,公务员绩效考核在激励功能、考核指标、考核程序与反馈沟通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难题,亟待解决。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使我国的国家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0.
盛立中 《今日南国》2006,(12):42-43
严格筛选,门槛很高南于欧美国家近百年来历经多次行政管理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公务员人事录用任免制度都比较完善,形成了一套相当复杂的公务员管理规程。这些国家政府层级较少、机构轻灵、职位设定合理。美国政府层级一般只有联邦、州、市3级,其余大都是行业或区域协会自律组织。2004年,美国联邦和州一级的在职税务官员有14.3万人,而涉税的中介组织成员却高达38.7万人。正因如此,这些国家进入政府公务员系列的门槛都比较高,并要求在忠于国家和道德诚信上无可挑剔。在法国,新录用的公务员要到行政管理学院进行2年的专业培  相似文献   

11.
近年,社会生活中针对言论权的名誉侵权之诉时有发生。言论权和名誉权是两种性质相异的权利。两种权利冲突在法律上表现为言论权在界限上的模糊性,以及缺少解决冲突的判断标准,其根源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需要在法律上通过对言论权的界限加以确定,并确立合理的冲突解决规则,为二者之间冲突的解决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把荣誉权与人格权、人身权、名誉权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荣誉权既不能简单地归类为人身权或人格权,也不能笼统地说荣誉权是名誉权的特殊情形。因为"特殊"一词有多种含义:"一般"和"超出一般常态的例外"间的并列关系中的特殊;"整体"和"特殊的局部"间的包容关系中的特殊;哲学意义上的"一般"和"特殊"关系中的特殊等。名誉权和荣誉权之间的关系应视为哲学意义上的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因此,在民法中荣誉权应是名誉权下位阶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产权改革的步履维艰严重制约媒介市场的资本运作,长期以来的行政本位制约束了媒介管理者与决策者的思想观念,民营资本对传媒的投资屡屡以失败告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说明国内媒介产业在机制改革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迫切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文章从外部管理机制、行业整合机制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媒介产业机制改革的可行模式和发展趋势,希望能为业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歌虽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可从侗族大歌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手机彩铃等现代手段以及比赛方式等来宣传、推广、传承和发展侗族大歌,进而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出于信息和娱乐等方面的需要,大学生群体成为大众传媒的主要受众之一。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兴的网络媒介,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作用复杂。传统的三大传媒在大学生中享有良好的信誉度,大学生对舆论导向的现状总体持肯定态度,但其媒介素养参差不齐。全社会和高校自身必须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强化大众传媒在大学生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隐性采访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采访自它出现至今一直备受争议,近年来因隐性采访而引起的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侵害已经成为法律界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使隐性采访行走在法律规范的自由空间中,客观真实地反映事实真相,维护公众社会利益,维护公众知情权,是新闻媒体必须认真为之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舆论形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内郁郎、丹尼斯·麦奎尔等传播学者提出的关于传播媒介特殊的角色功能的理论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角色作用不可忽视,在中国,大众传媒已成为社会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报导信息的基本功能不断扶正,并得到强化;二是其议程设置与公众议程愈未愈趋向一致;三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开始被赋予一种公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8.
公民、法人在现实社会享有名誉权,在网络空间同样享有名誉权。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各国在对互联网内容的管制方面实行不同的措施。在我国,对名誉权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有关名誉权的保护散见于宪法、刑法、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做的司法解释之中。解决网络名誉侵权纠纷,既要考虑事前预防,又要考虑事后补救,事前的预防胜于事后的补救。  相似文献   

19.
田丹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9(3):324-325,381
通过对著名诗人郭小川名誉侵权案等案件的阐述,强调要强化新闻记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行业监管,指出了在媒体侵权中精神赔偿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信用制度的民事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主体基于信用享有权利,但守信也是其基本义务,因而信用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由于信用为广义上的商誉所包含,其权利内容难以把握,故信用权不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基于信用所产生的权利可纳入商誉权的保护范围。我国民法典应规定商誉权,对信用权宜采用间接保护方式。对欺诈、恶意的不履行合同行为,应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以惩戒失信行为。信用被侵害常使受害人遭受间接损失,应由侵权人予以赔偿,以充分保护信用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