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小玲 《统计与社会》2005,(1):35-35,29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国有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被经济结构多元化所取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乡居民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也获得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城镇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的改变,在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传统的以城乡孤寡老人、极端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的测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城镇居民贫困的测量□国城调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在农村,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5%以上,但从社会影响角度考察,城镇的贫困问题更不能忽视,城镇贫困居民虽然比农村少,程度低,但由于城市人口集中,贫困问题的社会影响却比农村更大。正因如此,...  相似文献   

3.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要解决的重要难题之一。我国扶贫形势不容乐观,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85%以上。一、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特征1、我国贫困人口高度集中于农村。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导致城乡收入分配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人口生活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研究了1988-2013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以利用“马丁法”计算的各省历年贫困线作为贫困识别标准,发现25年间城镇地区的贫困率下降明显,尤其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的贫困率已经很低,贫困人口以选择性贫困为主,即消费不足成为我国城镇人口贫困的主要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未成年子女会有更大概率陷入贫困,而教育和稳定的就业则可以有效缓解贫困。当前我国城镇地区的贫困人口认定和救助主要以收入为标准,本文认为应充分重视贫困人口消费不足的问题,拓展专项救助的范围,同时增大对教育、卫生、住房等基本民生保障的投入,减少低收入群体的过度储蓄,并特别关注贫困青少年的精神和物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城市的贫困相对农村贫困而言,直到在上世纪90年代尚不十分突出,90年代后,城市贫困问题开始显现。根据有关部门测算的贫困标准(*注),利用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5年绝对贫困发生率为4.8%,分别比1995年和2000年减少1.1个和0.9个百分点。按贫困发生率推算,2005年全省城镇绝对贫困人口96.9万人,分别比1995年、2000年增加18.3万人和7.7万人。贫困发生率有所下降,而贫困人口规模却在增加。城市绝对贫困特征家庭人口多,有收入者少对城镇21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5年我省绝对贫困户…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到1997年底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已达57O万,失业率为3.回%,估计全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达936%,超过了我国一些专家所认为的9%的失业警戒线。失业及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在构造就业经济效果二元模型的基础上,对就业的经济效果逐一加以分析。一、二元模型的构建一般来说,社会福利分为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两类。在经济研究中,“因为精神福利不能作为社会经济政策的主题”,通常被排除在外。所以我们所要研究的经济效果基本上等同于社会福利中可以用货币来…  相似文献   

8.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9%。与此相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温饱有余的阶段,正向小康迈进。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1996年底,已由1978年的2.5化减少到5800万,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但是,应看到虽然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地区、各阶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一、我国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随着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的“一槌定音”,历经15年的苍桑之后中国人民终于是梦想成真了,然后对于苦苦追求了十五年的WTO,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已经意识到它对自身的影响,虽然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排名世界第六,对外贸易出口排名世界第七,进口排名世界第八,但由于人口高达12.95亿,地区经济发展桑有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不同个人面对的将是完全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所谓的弱势群众,笔者认为不仅应包括参照国际通行的恩格尔系数法所确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和相对贫困人口(恩格尔系数在50%-60%之间),而且还应当包括在知识技能、个人财富,思想观念、医疗保健、身体条件、环境状况,发展前景等方面处于或都处于比较劣势的人口,城镇的下岗职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居民,走进WTO,这些弱势群体将不得不经受更多的负面冲击,面临更大的入世风险。  相似文献   

10.
《山东统计》2005,(2):12-13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得我国在就业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日渐显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大量增加,对城镇就业造成了很大压力。在积极的就业政策的作用下,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对城镇就业的压力已有所缓解,但其他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导致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预测》2003,(3):58-59
中国目前究竟有多少贫困人口?要想弄清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农民工”这三大社会群体板块中的贫困人口人数分别测算出来,尔后再求得一个总数。 中国城镇贫困人口人数的增长幅度是比较大的。对于城镇居民中的贫困人口数量的估计,基本上可以通过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覆盖的人数统计出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从1997年开始建立的,当时进入此范围的人数不超过200万人;到1999年底增至281万人;2000年底增至402万人;2001年底增至1170万人。2002年,由于政府采取了力度较大的“应保尽保”的政策,因而使得低保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截至2003年3月31日,城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当中国的贫困率下降、中国的贫困人口所占比率下降的时候,就意味着很多的中国人,很多的世界人口在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3.
叶连松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委原书记):建议国家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合理的反映各类城镇发展状况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监测和调控。要按照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新设计我国城镇的统计指标体系,把有关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人口质量的指标列入城镇统计范围,使我国的城镇统计和国际现行的城镇统计指标体系接轨。要重新确定城镇的范畴,准确地界定城镇人口和非城镇人口的区别,改变现行的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划分方法,实行按照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统计…  相似文献   

14.
贫困问题是一个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我国,随着二十一世纪来临,在全面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同时,如何解决好日趋明显的城镇贫困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城镇贫困是相对于农村贫困而言的。由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城镇居民的贫困问题,更主要地表现为绝对贫困,即入不敷出,生活资料匮乏,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生存受到威胁。所谓消除贫困一般指的是消除绝对贫困。一、关于城镇贫困的标准和确定方法由于时代、国家或地区及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为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使得正确地衡量和评价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问题的关键,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指标和指标体系及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问题。一、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可持续性分析城镇与乡村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理论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相互促进的,但实际上,在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不总是致,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相应的社会福利的必然增加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在二十多年GD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研究□江西财经大学林毓铭一、城市绝对贫困人口逐年攀升、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以往统计的贫困人口,主要指农村人口,“八五”期间,借助希望工程、科技扶贫、幸福工程,向贫困宣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由“七五”末的8...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2000—2019年城镇住户收入分组数据,测度与分析中国城镇住户相对贫困的程度,估计相对于经济增长和财富分配不平等的相对贫困弹性,构建相对贫困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财富分配与相对贫困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城镇住户的相对贫困率和相对贫困指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相对贫困将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旨在减少财富分配不平等的政策比提高平均收入的政策能更有效地治理相对贫困;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富分配极不平等时,增加收入或改善财富分配都对城镇住户减贫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9.
基尼系数能『二元解析』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日报》发表的《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解析》一文提出,我国存在城镇和农村二元经济结构,用基尼系数来衡量社会宏观形势,最好将农村和城镇分开来考察。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也曾提出:中国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数来说明问题,应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 基尼系数是干什么用的,我想,《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解析》作者和厉先生应该比我辈这些经济学门外汉更清楚。基尼系数就是用来描述收入分配差距的,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正比:基尼系数高,表明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人口普查中失业调查的城镇失业率对历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调整计算,得出作者认为的我国城镇真实失业率,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城镇真实失业率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度,对我国城镇失业水平的适度性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的失业—经济协调度周期性特征明显,且与GDP增长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