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过分地拘泥于探索"普遍规律",这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起源的科学模式,人类学也不例外.人类学一旦把探索"普遍规律"作为科学模式,其研究目的便成为对整个人类历史的规律、人类社会的普遍性及一般人性的探求,而忽视了对特定社会的特殊理论及特殊问题的解释和研究.即使在重视特定社会研究的情况下,也仅仅是注重其比较稳定和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思维这一概念是钱学森同志1984年在《开展科学的研究》一文中提出来的。人的思维不完全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社会的。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思维是社会思维。社会思维的本质是集体思维,是指人作为社会群体主体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无数个人思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多元复合的观念体系。首先,从思维的属性看,人类思维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  相似文献   

3.
作者比较了马克思和爱因斯坦在分别建立政治经济学和相对论时所使用的科学方法.她力图证实,两位学者所遵循的理论思维模式都是"拥护唯理论的"、"反经验论的和反归纳性的".按照这种理论思维模式,"理论图式的初始原理不是从经验事实中引伸出来,相反,后者根据前者来加以解释和重新认识,前者起着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理论和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理论的'指导性方法论'作用."由此得出,在科学方法研究中马克思处于领先地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是一致的,它们彼此能产生有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萌芽,在封建社会内部经过长期的酝酿和准备,终在17、18世纪冲破了中世纪这块板结土地,出现在西欧大地上.伴随这一新鲜事物同时发生的自然科学、哲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自己特定的独立内容和体系.在方法论上,在各自的不同研究领域内表现出平行不悖的殊途同归,即自然科学与哲学中的形而上学. 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乃是自然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科学、揭示自然界某个特定领域内的本质规律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思维方式.是采用辩证的思维方式还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以及自然科学得以发展的原来基础等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实践产生理论,生产力理论从萌芽之日起,至今已大约经历了25个世纪.它从古代的财富观和分工思想,到古典学派的系统发挥,再到马克思主义的发扬光大、承接延续,为人类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从我国相继提出"生产力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概念之后,生产力理论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任何伟大思想理论的提出,都是历史长河沉积的结果.伴随着生产力日新月异的变化,生产力理论必将更现辉煌.  相似文献   

6.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的命题,多少年来一直为中外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所关注、所探讨,但由于各人的立场、观点相异,又由于理解的角度或重点不同,所以对这一重要问题一直是有着争议的。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这样说过:“如同植物、动物、石块、空气、阳光等等理论地形成人类意识底一部分,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底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底对象——这是人类为了享受和消化必须首先准备的,他的精神的非有机的自然,精神的生活资料——这样,这些东西也实践地形  相似文献   

7.
自我的解放与背谬--吉登斯现代性思想的深层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进行深层解读.在吉登斯看来,自我心理系统由本体性安全、实践意识和话语意识所组成.本体性安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础,它以个体的生存环境具有确定性为条件.在这一理论前提下,他认为,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类追求确定性的表现,它旨在以一种人为设计的方式在未来建立起确定性的社会.但是,20世纪晚期反思现代性社会现实表明,这种确定性追求反而导致了其背谬性后果,人类的解放追求不仅没有能够建立一个可以自我控制的社会,反而导致高风险社会的出现.在反思现代性的社会条件下,自我经受着一系列张力和磨难.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革命     
"革命"不仅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同时也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以往对"革命"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社会历史进程的变革之中,其实,这是对"革命"这一重要范畴狭义片面的理解.把人类的社会革命仅仅理解成以暴力来夺取政权,这实际上是对"革命"这一概念范畴的误解.这是在语言翻译过程中用中国传统的儒家革命观替代了认识和实践领域中的"革命"概念.我们应当树立一种新的革命观,深入理解"革命"这一概念的本真涵义,倡导一种渐进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观念创新引导下的思想革命和社会革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这对于建构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神论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理论研究上可以将马克思对宗教的理论态度定位为科学的无神论,但不能将其"科学"视为自然科学或数学意义上的科学,而应把握为超越科学的真理性维度。因为在马克思的无神论思想中蕴含着理性对于知性、辩证法对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上的超越与变革,这就决定了它的内涵已超出了"科学"而达到了"真理"无神论的理论层次。自西方近代以来,18世纪的法国无神论是仅就宗教表象进行批判的,应隶属于知性的科学无神论;马克思的无神论立足于宗教的实践"内容",是辩证思维层次上的真理无神论。  相似文献   

10.
人们更多重视的是科学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但却忽视反思在其中的作用.毫无疑问,社会实践最终地决定着科学的发展,但是科学的发展并不象登梯子一样,一级又一级地,自然地由下而上,由低级到高级,这一过程不会自发的直接的发生,相反,低级向高级发展通过"反思"为中介,其中会发生某种类似革命的间断性的形式,它会引起科学思维的震荡、冲击,甚至感到毫无出路,困境重重. 对此,人们评说不一.有人称之为科学革命,有人称之为"范式"转化,有人称之为概念结构的变化,对于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爱因斯坦归之为"想象力",有的人归之为"直觉"、"灵感",也有的人称之为"发现",在我看来,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这是人的思维的反思性.这是实践和实在的新信息通过"反思"形式冲击思维的过程,在这一特定情况下,反思就表现为对思维的自我批判能力和活动,它是思维发展的内动力,它不仅怀疑、批判、否定着原有的思维,以其怪七怪八的方式冲击着原有的思维模式,使之完全意想不到,甚至荒谬绝伦,但正是这种不合规范的冲击,按着新的规范重新组织概念及其结构,使思维由一种结构转入另一种结构,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生活世界观与"生活世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亮 《社科纵横》2007,22(3):28-30
哲学进入现代,实现了从实体性思维向功能性思维脉象的转变,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理论域境.这是对以往僵化思维的突破,更是在欧洲社会发展危机中,对人性的回返以及技术与理性等现代性大背景的反思.马克思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略论"本体"的演进与自然科学发展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国庆 《学术交流》2005,5(3):17-21
西方哲学在本体追寻过程中日益显现出被自然科学所宰制的态势.这是以知识论为致思目标的西方哲学受自然科学所逐步揭示的自然界图景映射的逻辑走向.由此在哲学领域里产生了否定本体或把本体归结为主观非理性因素这二股思潮,这导致生活世界意义的缺失;汲取中国哲学融自然、社会和人生为一体的本体--道,以建构人类生活的"安身立命之本",能有效地化解由于本体迷失导致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外系统研究正在向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其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1.从研究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系统问题,进而研究解决社会科学和社会领域的系统问题。系统研究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部门的活动仍在发展,而在社会科学和社会领域的活动正在加强。系统理论广泛渗入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开始用于经济管理、科技管理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社会科学有关学科和社会领域有关部门对系统问题的探讨和处理,普遍感到兴趣。  相似文献   

14.
刘宗碧 《创新》2021,15(2):17-28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特点,在于把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价值的理论对象并由此建立相应的理论范式,这是对近代西方哲学变革和科学超越的结果.这种变革,其中最根本的方面就是在学理上把价值的对象从客体的"实体"转为实践的"主体",即"现实的人".按照唯物史观,"主体"作为"现实的人"是生产的,即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价值现象产生于"现实的人"的实践之中,价值的理论对象只能是指人的实践的现实关系.实践的现实关系作为历史事实发生,它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价值事实,对它的认识需要在逻辑上实现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而这个"统一",是马克思通过"主体"内涵的重构和由此建立新的哲学出发点来超越西方传统哲学而实现的.在理论范式上,提出对现实关系的分析就包含了价值关系的揭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价值命题是"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因此,"人的发展"或"人类解放"就是现实关系中的价值向度,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主题.基于辩证法,从事物内在固有的必然联系的本质规定来看,价值就是人的实践展开出来的未来可能对现实超越(扬弃)的发展关系.唯物史观的各种命题或范畴都是蕴含了价值揭示的理论,它们既在"认识"上揭示了价值的规定,也在实践上规定了人的行动使命.  相似文献   

15.
徐莉 《创新》2019,13(1):81-92
国内外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应用现状显示,着眼于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复杂教育系统规律,仍是当前破解教育困境的紧迫课题和难题,也说明这一新理论的真正特质和内涵并未被人们所真正了解和掌握,因此有必要重提。复杂性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复杂社会系统所具有的复杂性这一外部表征;另一方面揭示了人类复杂社会系统的复杂性表征来源及形成内因。前者是复杂性科学的前两代,后者是CAS理论的贡献,是复杂科学的新一代。CAS理论揭示了复杂社会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内在机理,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新方法。CAS理论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统一性,引导人们系统、整体地从内到外地研究事物,堪称探索人类复杂教育系统问题的新工具。可推进教育科学跳出简化思维固臼,而以新视野、新方法重新审视复杂教育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  相似文献   

17.
林伟 《浙江学刊》2001,(1):24-27
西方的自然观在经历了古希腊、中世纪之后,引发了文艺复兴的自然科学革命,人类成为自然界的征服者.中国的自然观则自始至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前提,"天"在人伦道德的阴影下不能显现其真相.西方与中国自然观的不同发展实际上也是中西思维方式不同的反映.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对中国和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历史的变迁、思维的进化,逻辑学在两千多年的历程中,呈现出源于实际应用——深化理论研究——实际应用与理论研究并行不悖、殊途同归的发展态势。本文主要以亚里士多德逻辑的产生和发展为线索,去探寻逻辑学发展的这种正、反、合走向,用逻辑学这面思维的镜子,立体地折射出人类理性文明的足迹。 一、从思维实践的迫切需要中萌生逻辑体系 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处于孕育、准备阶段的古希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论辩之风大兴,争论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伦理、法律、宗教和哲学等诸多领域。争论的各.方都逐渐认识到,论辩时仅仅停留…  相似文献   

19.
哲学总是面向于人的存在,<文化哲学>作为中国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论纲是中国传统文化实践特质的反映,表达着作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核心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意识和关注现实生活的时代观念,它面向人的现实性存在,以对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为关切,不是源于人的求知本性的理论兴趣,而是源于人的现实生存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因而在其本质上也是实践的.实践论文化哲学研究的兴起既是中国哲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对世界范围内引人注目的文化研究的回应,但更重要的表现着对社会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社会历史发展考察所形成的认知逻辑.实践论文化哲学的研究尽管以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为目的,但不同于动物本能性活动的人类自觉实践决定了其必然包含理论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和实践理性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论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指出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分化的受历史制约的暂时性,并说将来"自然科学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同样,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这将是一门科学".列宁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科学相互关系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列宁认为,科学一体化过程不仅是科学知识系统非常大的理论认识与方法论问题,而且涉及科学的社会使命;涉及科学同社会生活的其他社会制度和领域的相互影响;科学一体化过程也涉及学者积极的社会道德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