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学史热中的现代文学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文学史观讨论”和“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使陈旧的现代文学史观处于被改铸、修正的状态,特别是“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从不同于“政治标准第一”的视角重新评估有关文学现象和作家,对于开拓现代文学史研究及文学史观新局面具有启发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某种宽容的素质,因此在对它的历史叙述中,也必然吁求着方法、角度、体例的宽容性和多元性。可这时期的现代文学史观的建设与开拓虽然相当活跃,却无法称为“多元”。此外,文学史观须具有可操作性,然而在这些讨论中,学者们指责了那种写文学史的人未必有自己史观的现象,而对那种光提出空洞的、想当然的文学史观却不顾其可否操作的现象指责乏力。这些观念上的缺憾导致了新时期现代文学史写作“热闹”而欠丰富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王齐洲、王泽龙两位教授经过数年共同努力,合作推出了新著《湖北文学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成为迄今为止第一部湖北文学史专著,也是第一部地方文学通史,不仅有填缺补漏之功,而且在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学术界久争不决的一些问题上,也有许多建树,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湖北文学史》从文化学的角度观照湖北文学,把研究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载体(诸如自然、风俗、宗教、家族、地域等)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和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探寻内在的文化性格与文化精神结合起来,从而使该著具有理论性、学术性、史料性和现实性品…  相似文献   

3.
从文学史哲学层面反省现当代文学史编写,如下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编写者缺乏本体性的“文学”观念自觉,导致文学史的编写缺乏“中心意识”支持,文学事实选择及作家作品评价随意性很大;在传统“圆型”时间观念作用下,现当代文学强调的是文学的时代之“变”而非文学史内部的“通”,古今文学缺乏必要的对话;文学史叙述的空间意识不足,自然-地理形态的文学史外部空间,与文学“物自体”的内部空间尚未能进入文学史表述;对文学史编写的目的理解存在偏差,突出文学史的文学教育与学术传承功能,而缺乏文学史哲学意义上的对文学“古与今”、“常与变”的演变规律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赵明、杨树增、曲德来三位教授主编的《两汉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是《先秦大文学史》(赵明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的“姊妹篇”,是他们再次创造性地运用“大文学史观”考察与总结两汉文学的又一部很有分量的著作,是两汉文学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两宋文学史》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断代文学史。著者继承治史的传统,并透过史学的展示,展示我们民族优秀的精神内髓。在体例和逻辑关系上,注重文学现象的前因后果,不把两宋文学作为独立无缘的历史现象看待。并继承传统文论的特长,增强了对作家内在领域的研究。史料丰赡,论证详实,旁征博引,言必有据。挖掘了新资料,解决了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别开生面的一部文学史专著——读《中国市民文学史》汤君《文学遗产》编辑部曾预见到90年代将产生一个文学史写作高潮,的确如此。近年来,各种分体的、断代的、专题的、类型的文学史专著不断涌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谢桃坊...  相似文献   

7.
从域内走向海外──文学史研究献言萧瑞峰没有谁能无视或否认近年来文学史研究的突飞猛进,原先罕见有人道及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学差不多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数十部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体系的断代或分体文学史已翩然问世,从而表...  相似文献   

8.
文学史本体论反思,包含着文学史认识的特殊性、方法论及价值学问题。文学史观与一般史观有着明显的区分。相比于一般历史,历时性并不是文学史的最重要属性,文学的历史并不抽象地存在于共性(合目的性)之中,抽干历史具体性的历史共性的真实性应该受到质疑。文学的历史首先应该理解为“美的历史”,其次才是“真的历史”和“善的历史”。它不是描述的,而是反思的;不是为了确认历史的实用意义,而是为了使文学审美的历史意义得以确立或当代化。也正因此,它同时也是对文学史话语的多义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学史》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博大精深的文学史,其中的19世纪英国文学部分具有鲜明的特点,全方位、多维度、大篇幅、整体性的文学史实叙述与作家作品分析,让我们见识了俄罗斯学者的开阔眼光与博大胸怀,以及对于作家作品与文学历史的真正认识,对于我们以后的文学史编撰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为文学史叙述方式的改进与文学史理论的建构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文学史建构刍议陈庆元近年来,各种文学史的撰写方兴未艾,其中,区域文学史似有异军突起之势。囿于笔者所见,区域性的文学史,已经问世的至少有《东北文学史》、《山西文学史》、《台湾文学史》、《上海近代文学史》和《江苏新文学史》等。而且有迹象表明,这类文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美国文学史,论述美国文学史作为一种国家叙事,参与并反映了美国民族身份和文化特性的建构过程.美国文学史家将文学主体意识构建往往等同于民族主体意识建构.通过对美国民族起源、民族身份和美国文学的界定,通过不同的编写体例和内容安排,这三部文学史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格,强化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表现美利坚民族不断变化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大体是孤立封闭式的研究,全球意识相当薄弱。时代呼唤着一部全球俯瞰式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意义在于:能够从世界文化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中探究文学现象发生发展的原因;能够以世界文化为最广阔的背景和最完整的参照系,正确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民族特征、演变轨迹及其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地位。撰写一部全球俯瞰式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虽会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但终究能设法解决和克服。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一个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大省(区),它的文学具有全国不多见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和多语种的典型意义。编写出一部新疆当代多民族的文学史,为新疆这片辽阔的疆域填上鲜明的文学色彩,也就为弥补以往中国当代文学史整体性的缺失、为最后描绘完整的一幅中国文学大地图作出贡献了。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历史文化中,文学史也许是一种最不真诚的历史现象。它通过对文学观念的泛化理解,努力把人类历史上的诸多文化现象或样式纳入文学史范畴。从而营造出一个被充分“放大”了的繁荣的文学历史,给世人虚拟了一个辉煌的文学史形象。如果从读者的角度(亦即社会文学生活的角度)去认识文学的历史形象,则不难看出,在人类文学的绝大部分历史过程中,人们的文学生活是贫乏和萧条的,社会的文学资源也是短缺的。所以,我们的文学史应当把文学的历史真相告诉读者,而不应当遮遮掩掩或虚构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学史家的定位──关于文学史学的思考之一董乃斌为文学史家定位,弄清他们的职责、他们与其他文学研究者的不同,应是文学史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弄清史实,是文学史家天经地义的任务,价值衡估是文学史家自然而然在做的事,而探索规律,则是文学史之成为科学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一词本就应指文学的历史,在这里将两者并列,实际上是表明这一意思:文学史与文学的历史在此不是同一概念,“文学史”是表示各种写成的记录文学历史的著作,“文学历史”则是表示作为文学史描述对象的真实的文学历史过程.由于文学史读者直接接触的是文学史而非文学历史,因此文学历史多被忽略和漠视了.本篇论文则是要对这一被忽略的存在与文学史的关系作一番理论上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中国文学史这块园地,已是硕果累累。虽然“文学史”这个名目最初是由外国传来,但在有着丰厚的文学和史学传统的中国,它已生根成长,并且已经很大程度地中国化了。中国文学史,已是中国人文科学大家庭、特别是文学研究这个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如果我们不是把文学史仅仅限制在古代,而是让它一直通到最近的当代,而又突破以往文学史忽略各少数民族的局限,努力把中华一56个民族的文学作尽可能的涵盖,那么,各种类型的文学史研究,几乎撑住了文学研究的大半个天穹。文学史作为一种著述样式,它本身的类型就…  相似文献   

18.
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中国文学史,是由一代又一代、一地又一代的文学组成的综合体.对于地域文学史的研究,有利于探索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开创未来.洋洋 80万字的<江西文学史>上起晋代文人创作,下至 20世纪末期,绵延一千六百多年,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的江西地域文学史 .本书建构宏大,史料丰厚,史论结合,脉络清晰,是一部广收博取的深致著作,也是地域文化研究的开拓与深化.著名文学评论家张炯和缪俊杰先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江西文学史>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话形式纷繁的文学史已经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这个体系时常被视为文学学科的重要基石。相对于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之中某些令人不安的个人风格 ,许多人觉得 ,文学史是一门值得信赖的客观知识。虽然文学史著作仅仅是某些文学往事的记述 ,但是 ,这种记述包含了强大的理论意义。文学史提出特定的经典名单 ,编辑相应的选本同时给予权威的诠释 ,并且无形地颁布了两个原则 :第一 ,什么是文学 ;第二 ,什么是好文学。很大程度上 ,“客观知识”的名义是对经典的权威和文学原则的有力支持。但是 ,近时的文学史写作引起了人们许多深刻的反…  相似文献   

20.
文学史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学史分期的自觉则是近现代以来才开始出现。自觉的文学史分期不能产生于中国传统的以直观性、经验性为主的思维方法的文学研究阶段,也不能产生于西方传统的以思辨性、抽象性为主的思维方法的文学研究阶段。文学史分期的自觉是以科学的历史观、文学史观进行文学史研究为重要标志的。本文考察了文学史撰写实践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不同分期的依据,进而试图以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为基础,提出社会史的发展、文学观念的变革、文体的流变是文学史分期参照的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