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从1898年马建忠发表《马氏文通》,创立了汉语语法学,在近—个世纪的发展中,汉语语法学确实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但是另一方面,汉语语法学中的—些基本问题,如词类问题、主宾语问题、单复句问题等,至今仍未得到妥善的解决。这究竟是为什么?当然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汉语语法有着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根本特点,有着“不同于《马氏文通》以来几乎全部汉语语法学者建立起来的语法系统(这些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句法分析中的意义与形式结合问题陈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是语法分析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然而在具体研究中实际运用这一原则时,我们又常常遇到一些难以谐调的情况,有些情况在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中就已有所涉及。值此《文通...  相似文献   

3.
马建忠是中国语法学的奠基人,他的名著《马氏文通》(下称《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专著。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位次”理论始见于《文通》。、《文通》已问世八十多年了,人们对它的“位次”理论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本文从简谈“位次”理论本身的是非入手,着重对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4.
试论《马氏文通》中的“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对“读”的解释最为含混,其作者马建忠究竟想用这个术语表达什么概念,研究者们说法不一。本文对《马氏文通》中各种类型的“读”进行认真的爬梳,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得出一个结论《马氏文通》中的“读”是比附英文语法的从句“创造”出的汉语语法中的“畸形儿”,它结构形式不一,或以句子,或以词组,甚至以词的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①是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的语法学著作,它的开创之功永不可磨灭。书中创立了一系列语法学术语,但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这些术语也不易,有时仅仅依据马氏对这些术语的解释还不够,必须联系其举例全面考察,甚至还有举例与术语的解释相抵摇的地方。起词,就象大多数研究《马氏文通》的著作和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即生语,语词即谓语,大体上不错,但实际的情形并非如此简单。一、什么是《文通》的起词《文通》正名章给起词所下的定义是:“凡以言所为语之事物者,日起词。”又以“子说”句为例分析道:“‘说’者谁?‘子’也,‘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方语言学史为参照,立足于汉语语法学史,认为马建忠及《马氏文通》对于汉语研究的贡献在于:确立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指导、基本方法、系统思想及独立地位,全方位地奠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对传统词论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红梅 《学术交流》2003,(4):120-123
《马氏文通》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 ,与我国传统的语法研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无论在词法方面还是在句法方面都有对传统成说的继承 ,主要表现为 :实字与虚字、四声别义与词性转变、语助与虚字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审美角度赏读《郑人买履》,揭示了郑人从头到脚都散发着呆气,批驳了郑人怪诞的思维逻辑。展示了四个场景,让人们嘲笑无价值的丑的东西,既肯定了有价值的美的东西,又从中获得一种情感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人们谈《郑人买履》时,既有忍俊不禁的感觉,又能从笑中品味到一缕淡淡的苦涩。这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应,显示出《郑人买履》所独有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许多优秀作品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将中国古代文学置于文化大背景中研究,方能探寻其深层底蕴,这几乎已成近年来学界之共识。近读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关四平博士的新著《中国古代文学丛论》(大连出版社1999年12月版,以下简称《丛论》),深感这是一部扎实求新的学术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谈诗,中编说剧,下编论稗,收有论文22篇,是其十余年来从文化角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成果结晶。统观全书,可知其在如下三个方面用力最勤,创获亦多。 1.注重作家…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典籍与典籍文化———读《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何林夏(北京100875)周少川先生的《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通过对中华典籍的学术传统,及典籍产生、传播过程的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人类———读李著《性与法》丁守和《性与法》一书从性别分层的角度入手,论及历史和社会,为我们认识人类自身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研究的出发点不是由既已给定的概念组成的价值观体系,而是一种人类社会的历史存在。以这种历史存在为对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语法学、语义学角度对英语情态助动词will、shall进行了分析论证,指出合同类法律文中频繁使用shall的主要原因并非该体载自身的语言习惯,而是精确表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具体显现共象──读《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李洪岩由周积明、张艳国先生主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一百人》一书(武汉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从文化角度提供了一种理论,帮助我们解答了一个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个人文化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关山 《社科纵横》2010,25(11):109-111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是以儒家传统唯道德理性的思维方法为基础,对孟尝君的史实进行唯道德的片面评价,而非科学的历史评价,为了维持这种唯道德思想的统一性,文章用偷换概念、转移论题、虚假前提等一系列借题发挥的诡辩方法,所以从议论文的角度看,它是一篇谬文。但是当从文学创造的角度和文章的谋篇的角度来看,《读孟尝君传》正是巧妙利用借题发挥的方式,抒发心中块垒的妙文。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著作经常用“子”来指称谈话的对方。这种用于对称的“子”(以下简称为对称“子”),历代学者都释之为“男子之美称”或“男子之通称”;《马氏文通》独创新说,认为它“每用如代字”,是代替“尔”“汝”的代词。现代语法学家则否定马氏的说法,延用传统观点,明确指出“子”是尊称,是名词。例如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三二八页中就写道: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或形容词用如名词),不是代词”,举例中就有对称“子”例;又如郭锡良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也说:“子”是名词,不是代词,当它被用为‘汝’的意义的时候,只是借名词为尊称。”(见该书第三六五页)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中专进行语文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总结我的教学实践,基本作法如下:一、按各类系统知识的要求,保留现行语文课本篇目,打破现行教材编排顺序,运用对比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讲游记,参观记一类文章,我把散见于课本各单元的《井冈山散记》、《天山景物记》、《登泰山记》、《石钟山记》、《风景谈》,编排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加以比较,使学生获得写景、取景、捕捉景物的角度等各方面较为系统的知识。使学生从比较中,看到了各篇文章的特色,提高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7.
近读千叶宣一的《日本现代主义的比较研究》(叶渭渠编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十分欣喜。因为这一论著的出版,有助于读者从更深的理论和实证的层次,了解日本文学历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说明我国的日本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正向纵深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日...  相似文献   

18.
具有特殊语义关系的定中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学者们对定中结构语义关系的分析已很细致。现较为公认的是把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概括为修饰限制(有的认为还有统一、领有关系①),并且有的学者将修饰、限定的情况又细分为十余种,如表示状态、范围、性质、时间等等②。这里不一一列举。我们要谈的是这些细目中没谈...  相似文献   

19.
读力作《日本明治启蒙思想》王金林自8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明治维新、日本的近代化以及中日之比较,一直成为中国的日本学界的热门课题,发表和出版了诸多论著。其中,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视角进行研究的著作数量最多。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进行阐述的论著也不少...  相似文献   

20.
平日读近人诗经选本,每见注“君子”为“贵族阶级男子的通称”、“主子”、“剥削者”,心里常觉未必尽然;及至去年十月,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卒读之后,疑团愈浓。愿粗谈浅见,就教于研究诗经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