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日语“ま”类常用动词进行认知分析,探析“ま”类常用动词的类属划分以及家族相似性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并且以人们的客观世界经验和认知事物的规律为基础,阐释“ま”类常用动词共同模糊语义的产生、发展与习得的内在机制,从而建立一个解释“ま”类常用动词以家族相似性为特征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语动词"打"的语义泛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打”在近现代汉语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但研究者对其语义泛化的机制及过程却较少涉及。纵观“打”的泛化过程 ,首先以其语义特点为基础突破了“动词 +受事”的典型组合 ,在与表结果与目的的组合产生的“作出、产生”义基础上逐渐模糊其实体动词特征 ,从而与多种类型成分相组合 ,语义趋于泛化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性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动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动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显著特征,即论元结构由多价动词向单价动词转变;进入词法层面时,构词语素的语义也会出现泛化现象;动词中表示复杂(抽象)动作的多价他动词语素化演变的倾向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V往+O"的语义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探讨“V往 O”的语义约束情况,能够进入格式的动词“开、通、飞、送、寄、逃”等具有非内向性位移、速度较快、有位移工具等语义特征,O具有距起点远、范域较大等特征;从历时角度考察“往”的语义俯瞰、虚实两重性情况,能解释为什么O通常是处所词,能说明“派往、押往”的构成理据,即“往”仍带有动词性。  相似文献   

5.
以“霸”为类后缀的“X霸”新词中,同一“霸”字形成了两类不同的“X霸”新词,其分类依据在于类后缀“霸”语义的不同。探析“霸”语义的古今演变,可以发现产生这种语义现象的原因。另外,作为类后缀的“霸”,其语义也发生了不完全的虚化。  相似文献   

6.
结合英汉对等翻译语料分析英汉语中“走”类动词的词化模式和词化程度,发现英汉“走”类动词词化模式都为“走 方式/原因”,英语“走”类动词数量较多,包容的语义丰富,词化程度高,一些表示特殊步态的语义,英语用综合式表达,汉语没有相应的词,用分析式表达。“走”类动词的基本范畴:“walk”和“走”,使用频率都很高,汉语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7.
"敲敲打打"类词既有动词的特征,又有形容词的特点,因而其归属不定.在词的构形形态、语义特征、语法功能三方面分析,这类词归为动词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上古有一类动词不仅包含了动作,也包含了动作的对象,人们在使用时无须特别说明其对象即可明确表义.这类动词从上古向中古发展时期出现了对象义素外现,即原先隐含于动词中的对象义素外现为可见语素.如“俯”、“仰”的对象义素“首”外现,“瞋”的对象义素“目”外现等.这与汉语语义的变化及人类思维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古今汉语中的多功能语素“除”有动、介、连三类用法,清除、排除、限定、加合、必要条件等9种语义,基于其构建的“排除”范畴概念空间及“除”类词语义图表明其语义演变有较强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演变路径的“非任意、有理据、模式化”特征。“除”类词语义演变的机制包括“特化”“隐喻”“转喻”“回溯推理”“语境义吸纳”“等值义凸显化”等,“排除”义及其隐含语义框架“论域=排除项+剩余项”是其他多种后起语义的共同来源与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10.
名物化现象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层面都有。在以往的研究中,语法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颇受关注,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则不太受到关注。而对于词汇系统中的名物化现象也缺乏清晰的层次观念,对语素层面的名物化缺乏充分的认识。这就导致一些分歧观点的产生,如对“逆序类”结构是否存在的争论。名物化不仅发生在词层面,也发生在语素层面,其认知机制为转喻。明确语素名物化的观念对词汇语义和形式的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在意义方面,转喻机制不仅使语素本身发生语义转化,而且通过语义转指发展新的语义类范畴,改造整个词汇语义系统。在形式方面,语素不仅可以以本义参与造词,也可以以转义参与造词,从而提供高效的新词产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时量副词因其语义和句法表现需要单独建类.其内部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分为若干小类,从而构建时量副词系统。时量副词的四种关系(时量副词与相关时量成分;时量副词与有生动词/无生动词;时量副词与“时候”/“时刻”;时量副词与“间”/“之间”)反映出时量副词的特定句法特征,依此可将时量副词与其他副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2.
"很有……"句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新词语层出不穷,其中“度”作为构词语素,不断形成新词,称此新词为“X度”结构或者“度”类词。在此背景下研究分析“度”的语义演变情况,从历时角度研究出发,描述“度”结构现象,从相关辞书中搜集语料,对“度”进行分类考察,清楚其演变轨迹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为运动动词,包含运动动词所具有的基本的语义要素。随着其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在”所具有的运动动词的语义框架仍然被保留下来,这成为其转变为时间副词的重要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主体和运动目标之间这种空间差距的特点投射到时间领域,从而使“在”表现出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5.
非"宾语前置"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把”后名性成分不能还原为句法宾语,其语义范畴要由动词来指认,且与不同类别的动词有一致关系。除施动句外,一些状态句也可以转化为非“宾语前置”把字句。是否选择把字句、选择何种把字句,要受句法、语义、语用的综合制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检索《广辞苑》第五版中的复合动词「-出す」,对其构词形式、整体语义与前后项动词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复合动词「-出す」的前后项动词构词为并列关系时语义无偏重项,当其前后项动词构词为熟合式时产生与前后项语义无关的新语义。当前后项构词为主谓、补充关系时语义有时偏重前项动词主要表示动作的开始发生,有时偏向后项动词主要强调结果或状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说"搁"     
此文从一个新的语法现象——介词“搁”的出现入手,分别探讨了动词“搁”和介词“搁”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对动词“搁”虚化为介词“搁”的过程、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同时分析动词“搁”虚化为介词“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群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所谓"白"类词语是指包括"白"在内的以"白"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白"类词语既与普通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白"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空间隐喻方向性的角度,运用语义特征的方法将汉语及物动词体系分为“单向动词”、“无向动词”与“兼向动词”三大类,并运用变换分析方法对这三类动词进行了区分实践,并特别对“拿”等动词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并认为,“拿”不属于“取得类”动词的典型。  相似文献   

20.
“丝毫”总是和否定词共现,“丝毫”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在“丝毫 不 动词”、“丝毫 没有 动词”这两种结构中,动词常是动作性不强的、消极意义的动词,或是中性的、语义强度比较低的动词。在“没有 丝毫 名词”这一结构中,名词一定在抽象名词这一论域中,也可以是“动名词”。在“不 动词 丝毫 名词”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多是表示存在意义的。而且主要动词前常有“能”、“会”、“敢”等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