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代言者与“根”的意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文化角度和作家创作精神角度对赵树理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赵树理创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他作为农民文化的代言人上。正因为如此,赵树理不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即使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非常特别。同时,他对农民文化的熟稔和热爱,是他能够立足于农民文化立场创作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对于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们来说,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 赵树理首先是一个革命者,一个战士,一个村干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后才是一个作家。所以,他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恣情驭笔,他总是怀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循着革命现实主义的原则和道路,严格地、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创作。在创作中“干预生活”,并通过“干预生活”而达到促进生活的目的。有一次,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理事会。会议中间,赵树理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窗口,不安地向外望着。主持会议的邵荃麟同志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就停下讲话,问:“老赵,怎么啦?”。  相似文献   

3.
人民作家赵树理,是反映农民生活的铁笔圣手,农民的贴心人。下面记录的是他在平顺县西沟公社川底村的几件事情。走访一九五二年春天,赵树理离开北京来到全国农业合作社兴起的地方——晋东南试办十个老社之一的平顺县川底村郭玉恩农业生产合作社。老赵来到川底,看到这里家大业大,干部指挥生产缺乏办法。一天,他对社长郭玉恩说:“老郭,有人说池底(川底南面一村)最近搬来一户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中的赵树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树理方向"代表着对赵树理大众化创作成就的高度肯定.赵树理在文学史中的评价相对稳定,优缺点非常鲜明,但对于其不足,相当多的批评存在有盲点.赵树理的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主要接受者的,他的"落后于时代"实际是以农为本、关注农民利益的表现.如果时代"进步"到抛弃农民,他就会坚决落后于时代.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发现赵树理的新价值,尤其是他对于当代文学中农民叙事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 赵树理解放区小说最具魅力的当属生动、浓厚的民俗描写.小说中那些被津津乐道的人物、情节、环境无不是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生活为素材的.赵树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熟谙农村的风俗习气,洞彻农民的生活习惯,他自始至终都是生活在农民圈子中,所以他不存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与农民"结合"的障碍,他不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6.
闫薇 《齐鲁学刊》2007,4(1):99-101
赵树理的创作不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且也以为农民代言为己任。作为现代农民作家的典范,赵树理无论是在延安时期的大众化运动中,还是在建国后“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语境中,都坚持自己的农民立场。在当下文学日益疏离农民立场的文化语境中,重申赵树理创作对农民立场的持守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论赵树理笔下人物形象的文化底蕴刘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无疑是拥有最多的农民和一般劳动群众读者的作家,这一显著的社会审美现象,确立了他在文坛上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而吸引广大读者,并为之带来极大声誉的,首先得力于他作品中那些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这些...  相似文献   

8.
陈非 《学术论坛》2006,(9):142-146
赵树理的创作立场、艺术视角、解读方式、文化姿态等均与知识分子作家截然不同.他的农民立场以及由这一立场出发而形成的文化守成姿态与艺术表现上的民间传统坚持,同五四新文学的开放意识、启蒙精神、文化批判以及对艺术审美的现代化追寻有着极大的疏离.正因为此,众多文学史家试图把他纳入五四新文学传统框架中的种种努力都归于虚妄.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文学史上,为农民而写,写农民的作家中间,真正达到农民化的,除了赵树理,就是高晓声。他们同是农家子弟,都经历过农民生活。作为创作主体,他们的精神能够完全跟农民息息相通,完全进入农民的理念范畴,思考方式,完全进入农民的具体的视野之内、感情之内。赵树理与高晓声,是两株独立支撑的大树,他们形成了各自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但这丝毫也不意味着,他们之间不存在内在的联系,他们的作品中没有表现出共同的原则和倾向。恰恰相反,两株大树绿荫交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个小说家都有自己的艺术世界。对这两位小说家的世界,我不打算全面考察;我所感兴趣的是通过比较而看到的交融或者相异的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和孙犁均是延安文坛的代表作家。与“五四”一代作家相比,他们更多地继承了民族文学自身的传统。在创作主题上,他们坚守着中华民族数千年一脉而来的道德伦理和性情本色。在艺术方式上,赵树理主要将传统的话本评书资源纳入小说创作的现代建构;而孙犁则将古典诗词散文的审美格调和韵致作为小说创作的内在诉求。不同的路径选择带来了两人不同的命运变迁。  相似文献   

11.
凡是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都是有自己的美学追求的,他们总是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来探索、揭示、提炼生活中的美。所不向的是,由于生活经历、思想修养、艺术趣味等方面的差异,在表现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往往反映出各自独特的美学追求。那么,赵树理的美学追求是什么呢? 我们认为,这位“象农民一样纯朴”、“憨直而又机智诙谐”的人民作家,所刻  相似文献   

12.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唯一的真正成熟的流派,有一批成熟的作家,如赵树理、马烽、孙谦、西戎、胡正、束为。该派孕育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达到鼎盛期。“山药蛋”以“写农民”,“农民看”为创作宗旨,追求小说的“新、短、通”,不少作家担任过农村干部,在他们通常采用的近科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民间故事结构方式的作  相似文献   

13.
山西作家赵树理在成名之后来到河北南部解放区 ,迎来了自己创作的新阶段。他在此阶段的小说创作 ,既延续了“问题小说”的创作思想 ,又受当时当地生活斗争和地域风俗的影响 ,显示出另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说家,其实也是一位在文艺思想方面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家。他的文艺思想虽然不成体系,但很丰富,也很独特,而且极具现实意义。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艺必须为农村、农民服务;二是文艺怎样为农民服务。赵树理认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文艺不仅要认识、理解农村和农民,而且要充分重视普及工作、重视民间艺术的继承和转化。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不仅是一位很有成就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在文艺思想方面颇有建树的文艺思想家。他的文艺思想虽然不成体系,但很丰富、很独特,而且极具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艺必须为农村农民服务,二是文艺怎样为农民服务。赵树理认为真正为农民服务的文艺不仅要认识、理解农村和农民,而且要充分重视普及工作、重视民间艺术的继承和转化。  相似文献   

16.
林霆 《文史哲》2012,(1):155-168
十七年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与现实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裂隙,如果简单地以"不真实"概而括之,将对十七年文学的生态环境,以及作家、读者等群体的精神状况造成深度的遮蔽。立足于十七年文学复杂的政治文化场域,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来探讨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的真实性问题,可以见出有三种层面的真实性表现形态,即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和被教化的真实。话语建构层面的真实,是指部分作家尽管亲眼目睹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造成的利益损害,以及农民和农村党员干部对运动的反感、抵触,但却不会因此而否定运动本身。相反,他们会运用所学的思想理论来理解现实生活,在小说中以反映历史本质真实的姿态去反驳、抵制现实的真实;未经教化的真实主要是在大量的社会学史料中得到呈现,在十七年作家的笔下只有微妙曲折的表达。作为代表人物的赵树理,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不合作心理及其困苦生活抱有深切的同情,他的小说因此成为表达微妙意味的复杂文本,有限地传达出了农村现实的真实信息;被教化的真实,则体现在政治运动对于农民、农村党员干部以及作家、读者的宣传教育和鼓励/惩罚的机制中,个人的想法往往是被赋予、被引领的结果,其表现形态极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道德关怀是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根本出发点。对他来说,小说创作首先是一种伦理行为,是一种讨论乡村生活的方式,是一个拯救乡村道德的平台,是一种试图为农民进行艺术"解困"的实践与探索。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他的道德关怀被批评家成功地转换为政治关怀。赵树理虽然因此而放弃了文学的全面继承与创造、人物形象的现代建构、文学语言应有的优美,但却肩负起比审美建构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升华出超越在审美之上的道德意义、献身精神和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被鲁迅先生誉为乡土文学作家的蹇先艾,抗战之前曾在北京生活了十七个年头.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不久,古城沦陷,他因为家室拖累,经挤困窘,一度滞留城中,亲历了这场历史的大变动,目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九月底,作家化装携家逃出北平,经一个月的流亡生活回到贵州.蹇先艾返回故乡后,积极投入大后方抗日救亡活动,从事抗战文学创作,《古城儿女》就是他献给神圣的抗战事业的一部中篇作品.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坛众多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中,朱晓平也许并不那么光彩照人。他不仅出手较晚,在题材与手法上似乎也没有什么新鲜之处,然而,在1985、1986年各种流派风起、各类奇葩竞艳的小说领地中,朱晓平却以他的几篇象泥土一样厚重而朴素的文字,令世人刮目相待,并为自己在热热闹闹的文坛上争得了一席之地。朱晓平的成功,不仅仅是由于他作品中浓郁的生活气息,出色的人物及场景描写,以及对五四以来农民题材小说中反封建主题的开掘,更在于他的作品较为深刻地突现了这样一个当代文学的基本主题:人的解放。正是由于对这个基本主题的深沉而痛苦的思考,使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当代性和厚重的历史感,使这位描写农民生活的青年作家,与他的上辈作家(如赵树理、柳青等)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观念及视角,也使他的作品在当代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显出了不同的分量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位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思想,正如他的文艺作品一样,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又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对其进行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研究他的作品和创作道路,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