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志辉  苏禾 《理论界》2003,(2):63-64
经济学分析中的基本前提假定,即人的行为机制问题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核心,也是经济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批判,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假定--"主体劳动人",将"劳动人"、"主体性"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  相似文献   

2.
要发展市场经济,只靠经济学理论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哲学理论从深层次上认识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能否稳定、持续地向前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人的主体性作用是否真正的发挥。因此,认真研究解决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关系,对调动亿万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考察市场经济,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视角。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市场经济是优化资源配置的良好方式;从法学的观点看,市场经济必然是也必须是法制经济。那么,从哲学的观点出发,如何看待市场经济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就正于同志们。一、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是主体性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价值增值过程提出这个命题是从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两重意义上考虑的。从一般、普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首先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提出来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生活的运行无论是生产、流通,还是分配和消费,都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与道德建设郭湛我们的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空前地解放了人,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但是,人的主体性可以在正负两个方向上表现出来,有建设性的主体性表现,也有破坏性的主体性表现。社会上各类犯罪增多,许多人道德观念淡薄乃至沦丧,就是这种破坏...  相似文献   

5.
人的主体性何以可能晏辉主体性问题是近年来我国一些论者提出并热烈争论的哲学课题。目前学术界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主要着重于主体性问题本身,但我以为,主体性问题还有更深层次的基础性问题。诸如,主体性是不是人的全部属性?如果不是,它与其他属性具有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刘敬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突出企业主体、个体主体的主体性经济,它将会充分发挥和实现每一企业每一个体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生活的巨大变革;同时,市场经济体制也会带来主体性发挥与...  相似文献   

7.
充分认识哲学对经济行为分析的积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仅是一门关于财富的学问,更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现实经济活动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又属于哲学范畴。在许多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经济学思维与哲学思维交融在一起。然而,本世纪西方主流经济学背离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传统,摒弃了对人的主体性及其全面发...  相似文献   

8.
人及其主体性问题是近几年国内哲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则是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焦点。这两个焦点问题不是彼此不相干的,而是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功能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其精神实质和文化意蕴之一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从对政府的过分依赖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走向市场并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确立他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通过人来实现,人的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在近几年的  相似文献   

9.
论人的受动性──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辛世俊(郑州大学)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的特性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在看到马克思关于人的能动性思想的同时,也不...  相似文献   

10.
为了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创作140周年,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大学哲学系于1998年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了“马克思的经济学与市场经济”学术研讨会。省内知名学者孙伯、李华钰、刘林元、张一兵、侯惠勤、王金福、王灿、陈天庆、周毅之等近20人,及南京大学哲学系的部分博士、硕士研究生,苏州大学管理学院的部分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这次会议。与会学者就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哲学批判方法、《手稿》中的异化问题、《手稿》与市场经济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时期,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沿袭了几十年的旧体制旧观念正在瓦解与离析,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给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问题和新的矛盾。在这种背景下,考察人的主体性问题,就会发现一个难解的二律背反现象: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物质利益原则、竞争原则等经济法则,给人们主体性精神的觉醒与张扬注入了活力;对物质利益的过分关注和一味沉溺于功利,又恰恰造成了人的主体性精神的抑制、扭曲乃至失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六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过渡时期。与这个时期相对应,中国经济学必须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继续清除“左”的错误思想影响,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中国经济学要涉及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经济利益关系、抽象研究方法、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性、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适用性、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运用等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不能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个别论断作教条式理解,又不能割断历史的继承性,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精髓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建立起崭新的能跟国际经济学交流对话并且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市场与市场经济,是经济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概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进程中,必须对这两个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客观联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一、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区别我国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前的几十年时间里,无论是在经济学理论上或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长期将市场与市场经济相混淆,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由市场来调节经济的,因而,市场就等于市场经济,就等于资本主义;同时,西方经济学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同样的理论观点。这种把市场与市场经济混为一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几点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经济具有主体性和反主体性双重效应。市场经济是当代中国无可回避的选择。因为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而传统社会和文化背景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苦于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就主体性效应而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但就反主体性效应来说,它们二者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特殊使命。应当克服和避免固守于社会主义抽象理念而拒斥市场经济和夸大市场经济作用而无视社会主义原则能动制约的错误倾向,既使市场经济的主体性效应升华为广义的人文精神,又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严格限制在纯经济领域,最大限度地抵制人的物化。  相似文献   

15.
宗教文化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文化与市场经济高长江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之中,从政治体制到经济格局,从意识形态到精神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市场文明的崛起,使人的主体性在经济及社会生活中由受动地位而开始转向主动地位。这种主体性的转换实际上隐含着两极的意义。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说,是研究马克思人学思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涉及健康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问题.多年来,高清海教授用“族群本位”、“个人本位”和“类本位”来界说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说,这既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错误概括,又是对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说的曲解。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和发挥人的主体性是必要的,但却不能确立“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是与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去主义市场经济相背的。解决近些年出现的全球性重大社去问题也不是靠树立“类水位”、“类存在”观念,而是必须消灭产生全球性社会问题的祸根——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与主体性建设马俊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为基础重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已成为当代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人心所向即大势所趋,故这成了当代中国的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与此相适应,中国人的主体性也必然有一个大发展、大提高。近年来哲学界关于主体性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少人常常使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不加区分地交叉使用,存在互相重叠的问题。这种研究状况,无论对两大学科的自身建设与发展,还是我国当前的体制改革、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本文认为发挥两者在市场经济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指导作用,本文从历史、中外比较、研究对象与内容、方法论的角度分析和揭示了产业经济学与工业经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与制度(包括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实施机制)的互动关系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人与制度关系研究的重心是非正式制度。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人与制度的关系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他们重视了对物的有效配置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潜力的发挥的研究。行为经济学关于异质的人假设、人类演化的分析及对人类的意识、信念及意识形态的研究为我们研究人与制度的关系提供了可行路径。中国的非正式规则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冲突,这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诸多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为此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构建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非正式制度,从而为我国适应市场经济的正式制度建立提供支撑条件;实现从人格化交换到非人格化交换的转换,构建人与制度互动关系的良性机制;重构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组织构架缓解非正式规则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人与外部世界的本质关系是实践关系,实践关系是人的主体性本质的最终确证和极大彰显。主体性品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随着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必然促成新的主体性价值的生发。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催生了作为新时代主体性价值表征的个能性、功利性、自由平等性、民族性与普世性等的勃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