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研究是一条研究者的自省之路.自省是一种学术自觉.不断地检点行装,摒弃陈规,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保持独立的学术个性.我向往于在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地域文学研究、现代文学文献研究、现代文学思潮研究领域走自己的路.我并不在意结果,只愿意在路上不断的自省,不停的跋涉.还要强调,师友相互切磋,搀扶,同样是研究者实现学术追求的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10年前,郝庆君来到了北京.和所有北漂族一样,他怀揣着梦想和决心,想在北京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青春不留遗憾.现今33岁的郝庆君已是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总务办副主任,工作10年来,获得大大小小奖项不计其数.2008年,郝庆君在北京奥运会医疗卫生保障中获得奥运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他又在国庆60周年大型活动保障中被评为北京市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3.
4.
符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0):40
我读中学时,我的伯母在学校的图书馆工作,所以放学或假日时,我常常泡在一排排的书架中,任意阅读。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乱七八糟什么书都读——只要是我感兴趣的。读师范时经常去图书馆借书,那时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还有书店的图书很有限,种类没有现在的多,美术书在当时很难买到。象我现在仍然喜欢的《四世同堂》、《呼啸山庄》、《远大前程》、《傲慢与偏见》、《假若明日来临》、《巴黎圣母院》……以及张爱玲、柏杨、林清玄、三毛、龙应台等等作家的书,大多是在我参加工作后逐渐搜索来的。工作后开始喜欢上童话书,喜欢童话书中亲切、美… 相似文献
5.
6.
符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0):40-40
阅读是一种生命需要。若是为了所谓“获取知识”,就闲得无趣了!基于生命需要的阅读,滋养了我整个灵魂。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所产生的知识,我几乎都已还给了岁月。哲人说:自觉的、不被强迫的阅读,才是汲取知识的真途径。我九岁左右开始读《山海经》,那是十分有趣的书,之后就是《故事会》,这两种书籍,使我很多年来做着传奇的梦。十三岁那年读完了《林海雪原》,这是我读的第一本“大部头”。之后就开始有点瞧不起“小书”了。开始接触四大古典名著,虽然看不太懂,却自以为喜欢着。十五岁那年去念师范学校了。师范三年,我的学习虽然老是“补考…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978年的夏天,受一位喜爱书法的同事影响,我也开始临摹字帖,同时开始喜欢上了欣赏名家书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先后收藏了萧劳、刘宗继、孙天牧、刘凌沧、任率英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并和他们有了一些交往。其中很多事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7.
18.
1997年年初,在结束了英国的求学生涯后,我们一家三口迁居到加拿大小城金斯顿。由于急着找份工作,我也效仿众多求职者,向几个不同的方位散发了个人简历,其中有一份电传到了当地教育局。教育局人事部把我的那份简历转给了局里主管国际教育项目的教育中心主任波娜戴迪。这也就成了她与我接头的线索。突然而至的好机会那是1998年圣诞节前夕,我突然接到市教育局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们准备与当地另外一个教育局联合为在校高中生开设一个题目为“学习中国”的课程,正需要一位中文老师。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我这个中文科班出身,曾在国内当… 相似文献
19.
邢福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0(3):60-65
2009年3月教育部专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说明当今学术界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现象已十分严重。学风浮躁与学术腐败虽然与学术管理与评估体系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相关,但更与学者的道德修养和学术良知分不开。有感于此,本刊与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联合开辟"当代学者论治学"专栏,目的就是为学术界树立正面形象,倡导严谨务实的学风和开拓创新的治学精神,维护中国学术共同体的尊严。我们热忱欢迎全国广大专家学者赐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