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季志高 《金陵瞭望》2009,(29):18-18
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大的理念.在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进程中.不仅经济发展要实现新的突破.民生和社会发展也要实现大的跨越。  相似文献   

2.
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通过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和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思想内涵 ,指出我们要深刻理解并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为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进行重大创新的典范 ,为我们全面理解“先进生产力”的内涵 ,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建立国家创新体系 ,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教育创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 ,指出 :高等教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教育创新的目的是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创新来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创新的重点是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科技大发展时代,其标志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环节和过程。处于落后的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要在新发展阶段取得跨越和进步,依赖于经济结构及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即实施新工业化战略。新工业化进程的根本是科技进步及其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的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技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 ,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些论述 ,是对“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化和提升 ,对我国高校真正成为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机遇。高校理应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纵观近代科学技…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理论创新的成果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符合广西建设事业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精神指引下 ,开创广西发展的新局面 ,就必须建立健全广西社会的创新体系 ,全面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要求 ,大力推进先进文化的建设力度 ,不断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以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政治胆识、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 ,它形成于二十一世纪之初 ,有其内在的客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共产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实践证明,发展先进生产力要求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要求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要求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要求正视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的现实,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长期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历史性的回顾.文章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四川旅游业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越,已经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并成为四川重要的支柱产业.在今天,四川的旅行社、旅游饭店的规模、档次均大幅度提升,能有效满足面向国际旅游市场的需要;旅游交通发生巨大变化,这使四川得以成为一流国际旅游目的地;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优势日益突出;四川旅游,在创新中深化、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论高等教育跨越发展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发展规划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保证,观念创新是跨越发展的先导,抓住机遇是跨越发展的关键,拔尖人才是跨越发展的根本,创造环境是跨越发展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论述了四川培养IT人才应从科技与教育两个方面构建机制 ,提出了构建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为主体的教育机制 ,构架科技平台、科技环境为重点的科技机制 ,以及教育育才、科技兴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非参数的DEA分析方法,使用Malmquist指数计算我国东北三省2002—2014年科技投入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和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分析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3年平均技术效率为0.937,科技投入存在6.3%的资源浪费;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增长不快主要是因为资源配置得不到有效优化。应推进建立市场机制,鼓励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科技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加快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宏观科技传播研究:体制、政策与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传播是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力发展的一项社会事业,科技传播研究不能局限于微观的技术性研究,也要特别关注宏观层面的一些重大现实课题,例如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问题。本文在总结笔者前期研究及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科技传播体制、科技传播政策、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等概念及相关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发展科技传播事业的过程中,应建立“一府(政府)两体(国家科技传播体系和科技传播事业的社会援助体系)”的科技传播新体制,建立包括公益性发展政策、产业化发展政策、技术发展政策在内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建立定位于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到2020年的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将科技工作的重点向民生科技转移。通过对成都市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和成都高校科技研发状况的关系分析,探讨未来成都市民生科技研发中的重点领域选择,认为,目前成都市高校民生科技发展应该选择生态治理环保科技;城镇建设与节能减排科技;人口健康与公共安全科技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科技理性的迅速膨胀招致科技的伦理异化难题与人的异化困惑。现代科技的异化难题归根到底是"伦理"问题,而不仅仅是科技发展问题。科学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总体上呈现出"为人"的伦理本性,因此,推进科技"人化"是规避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并发展"人文科技",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并发展"绿色科技",搭建沟通互动的科技参与平台并进行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推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建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大学所重视。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而言,人文社会学科具有激发创新能力、促进学科融合和提升人文氛围等独特的意义。基于海内外两所著名大学建设人文社会学科的经验,结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实际情况,对理工类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建设作出思考:将人文社会学科定位于对理工学科在“工具”、“视野”与“内涵”等层面具有辅助作用;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优势,解决人文社会学科师资困难;全面促进人文社会学科与理工学科的交叉融合,并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城市文化的辐射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作为生态文化研究的焦点问题备受世人关注。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为自身造福的手段,它必须从根本上与人的发展相一致。这就要求科学技术必须符合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存在,一方面,科学技术要通过提高人对自然以及自身的认识来促进人的发展;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又要通过对自然与人性的保护和优化来促进人的发展,如此,科学技术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其自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科技的伦理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进步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力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科学技术进步。在当代科学前沿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上 ,高科技通过创新不断发展 ,我们要关注和研究它所提出的伦理问题 ,关注科学技术进步可能对传统伦理带来冲击的方方面面 ,以避免或减少这种冲击造成的社会混乱  相似文献   

19.
西方对科技异化的批判已形成危险的思维定势:把科技等同于工具理性本身,不断放大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甚至否定科技本身。这种“等同”与“否定”,丧失了扬弃科技异化的实践根基。必须用辩证实践的眼光审视科技,把握扬弃科技异化的历史唯物主义路径。当代中国既要大力发展科技,又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立场,防范科技被既得利益集团操纵成工具理性。  相似文献   

20.
科技传播政策是科技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相对完善的科技传播政策体系至少要包括科技公共传播政策、科技传播产业化发展政策、科技传播技术发展政策等基本组成部分。科技传播政策的目标应定位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强化科技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科技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