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官托",是指以捞取好处为目的而替人谋官,在官场不择手段地穿针引线的中间人。"官托"是官场客观存在的腐败现象之一,是官场乱象丛生和病象蔓延的产物。领导干部为官一任、责任重大,应当带头应对、整治"官托"现象,正用人风气,净思想  相似文献   

2.
这似乎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题。有多少人因其官场之"成熟"而亨通,有多少人因其官场之"幼稚"而止步,在这个特殊的"场"里,到底什么才是成熟与幼稚?成熟就是圆滑吗?幼稚就必然会出局?  相似文献   

3.
《领导文萃》2010,(1):12-14
<正>作家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将中国的官场潜规则通过文学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作家于卓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与王跃文并称为"南王北于"。在新作《首长秘书》中,他首度以人性化视野关注官场,对官场生态的认识由平面  相似文献   

4.
基层公务员“懒政怠政”的治理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公务员"懒政怠政"的三大特点1.顽固性。"懒政怠政"被当今一些人喻为官场"牛皮癣",主要是因为它屡治不愈,非常顽固。这种官场病症不是现在才有的。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中说:"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其中,"尸位素餐"准确地揭示了旧时官场"为官不为"的现  相似文献   

5.
博文集萃     
《领导科学》2012,(1):58-59
官场妙语1.关键的人,在关键时刻,给你说关键的话"。关键时刻"就是机遇,而"关键的话"却取决你的能力,一方面是你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是你的工作实绩。  相似文献   

6.
<正>官场逆淘汰的存在是不容否认的现实,官场逆淘汰的危害是不容轻视的,正所谓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举一小人则群丑齐趋,此乃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大是大非问题。官场逆淘汰"逆"在何处,从不同的维度可以给出不同的答案,平庸淘汰杰出、劣质淘汰优质、小人淘汰君子等不一而足,然而透过层层面纱,官场逆淘汰实质上"逆"在依附性人格淘汰了独立性人格。  相似文献   

7.
<正>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对官场的诟病素来不少。或认为官场险恶,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认为官场阴暗,黑幕重重、潜规则多。按照这样的逻辑,进入官场,无异于进入大染缸,难免被染黑,如果洁身自好,则将遭到"逆淘汰",早早出局,或被边缘化,成为闲人。这种千年积淀的认知,导致不少人对官场形成了某  相似文献   

8.
鞠靖  孙甜甜  杨翘楚 《领导文萃》2014,(17):115-119
正某个晚上,一名中年男人叩开了郭振华家的门。"有个姓池的人找你。"女主人高声招呼郭振华。"是池、池厅长?"郭问。"哎呀哎呀,池厅长,您,您来看我们?"意识到来者的身份后,女主人恭敬地赔笑道。这是官场小说《沧浪之水》中的一个桥段,刻画的正是官场中人对"称呼"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作家王晓方接连推出三部长篇小说<驻京办主任>、<驻京办主任(二)>、<市长秘书>,以强劲的势头一跃成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但不少人直到最近才知道,这个被誉为反腐作家的文坛新星竟是沈阳"慕马大案"中巨贪马向东的秘书!一个巨贪的秘书,为何选择当反腐作家?他对官场是如何认识的?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近日,<青年周末>记者对王晓方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是中国官场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在各种治理与规约下,官场"酒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因为官场"酒文化"是人情逻辑和制度运行双重作用下的产物,它并不是对正式制度的破坏,而是嵌在正式制度之中的补充性因素。官场"酒文化"具有构建信任的功能,官员喝酒能够弥补科层制政府的信息不足,满足上下级之间的非制度化诉求。官场"酒文化"还具有提供激励的功能,是对组织激励不足的补偿,也能够缓解临时性任务给基层干部带来的工作压力。但官场"酒文化"也存在着弊端,不良的官场酒风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官场"酒文化"的治理与规范,提升制度化治理水平,提供激励与利益补偿,构建上下级信任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是流行于当今职场的一句口头禅,多出自于那些重权在握、公务缠身的领导干部之口。认真咀嚼,仔细品味,其中不乏对官场风险的沉思,也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12.
古代官场波诡云谲,险象环生,多少文武名臣遭人构陷,不得善终,令人扼腕.涉足官场的人,防范风险是必要的,谨慎从事也很重要.但很多官员从消极方面吸取了前人仕途蹉跌的教训,或从此谨小慎微,或变得世故圆滑. 老官僚告诫新科进士,做官不能直心肠 很多官员都懂得,要立于不败,就要穿几套"盔甲",把自己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不能让别人...  相似文献   

13.
古代官员从小接受主张"忠君"、"仁爱"的儒家道德教育,可还是有不少人成为官场腐败的同谋。这个官场到底是什么样呢?对民众来说,忍受官吏的盘剥侵害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文化现象;对官员来说,盘剥百姓、贿赂上司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正因为如  相似文献   

14.
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这是官场很经典的一句话,可以称得上官场潜规则之一。有人甚至认为.这三个短句的排序还说明,"跟对人"比"办对事"更重要。现实可能有些官员会发现,身边很多老实人,事儿是办对了,可是因为没有“跟对人”,总是仕途不得志,郁郁寡欢,还真应了那句,“跟对人”比“办对事”重要。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跟对人”的官场文化呢?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官场,"圈子"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对优秀青年干部的影响更不容忽视。官场"圈子"虽有严格的"准入条件",但在面对优秀青年干部时,往往会降低门槛,主动拉拢。原因很简单,"圈子"要想发展壮大并长久存在,必须有潜能十足的新鲜血液加入。因此,优秀青年干部更应看透"圈子"的本质,抵住"圈子"的诱惑,在大声说"不"的同时,用实际行动完成对"圈子"的跨越。对官场"圈子"的"病根"要看得透搞小"圈子"的人形形色色,其目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痴中滋味     
正痴,常被人视为迂,视为傻,视为癫。实则不然。痴中有执着的追求,有忘我的至情。如果某人沉溺于某事不能自拔而达到痴的地步,对名利地位、荣辱得失全然不顾,他的人格常常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所谓"无求品自高"。痴,大都有醉翁之意。王子猷之爱竹,和陶渊明之爱菊、周敦颐之爱莲是一样的。其意并不在竹、菊、莲,而在借以抒情抒怀。有人愤世嫉俗,放浪形骸;有人孤芳自赏,独善其身。所以,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生态好,源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政治生态好,根在政治清明、官场清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些道德品行差、工作能力低、爱跑爱送、善于逢迎拍马的人被提拔重用了,那些埋头做事而不善声张"造势"、清正自守而不好吃喝、不跑不送的人反而被淘汰了。这种怪象就是官场逆淘汰。所谓官场逆淘汰,是指在选人用人上,那些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作风务实、  相似文献   

18.
正官场"两面人"作为政治生活中的一种乱象,引发我们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乱象,并且屡禁不绝?官场"两面人"的存在,纵然原因多种,但是根源在于少数领导干部思想生锈,以及制度碎片和纪律松弛,导致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进一步分离,最终出现官场"两面人"乱象。一、思想生锈造成信仰失灵,带来思想不忠,阻碍思想觉悟提高,难以长期为继,从而使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人"蜕化为自私自利、言行不一的"两面人"  相似文献   

19.
<正>官场哲学,一度被解读为传统官场微妙而复杂的潜规则与生存哲学。自古以来,中国官场上就有很多不成文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经过千年沉淀而形成的人身依附、裙带政治、唯"上"是从等官场糟粕,在当下官场仍然有大批拥趸。局外人看官场,似乎总会戴上一副有色眼镜去看待官员群体行为。十八大以来,在反腐"高压态势"下,官风好转,整个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一些官场"明规则"逐渐发挥净化政治生态的功能,并对污染  相似文献   

20.
王运宝 《决策》2008,(2):54-57
[湘·官·人] 2007年的湖南官场,一场变革正悄悄地运作和开展,这个地处中国中部的省份正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进行有条不紊地"试水"."县乡干部直升省厅"、"招贤博士后"、"外省干部空降湖南"、"湖南干部外挂粤浙沪"四大方面,成为湖南官场引人注目的关键词和新闻点,这种干部交流的创新模式也成为地方治理创新中的人力资源组合样本.被媒体称为张春贤"湖南新政"的用人大动作,范围涉及到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和四川等6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