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盛产木材,特别是黔东南地区的杉木被称为"苗木",质地优良。明清时期,贵州是朝廷修建宫室所需木材的主要供应地。贡木从朝廷额解到招商采办,促进了贵州省木材的商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森林过量砍伐,资源严重下降,以采伐林木、经营木材为主要内容的森工企业正在困境中挣扎,已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密切关注。改变森工企业的经营机制,走出困境,是当前林业经济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下面就昭平森工企业的实际,对木材经营存在的弊端和如何解决,谈点个人的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吴大澂是晚清著名的学者、官员和军队统帅。他精通古文字和篆刻,以金石学和古文字学造诣而享有盛誉;他勇于任事乐于实践,以赈灾、治河、勘界活跃于晚清政坛;他热衷洋务关心时局,由帮办吉林防务步入军旅,成为书生戎马、文臣领兵的典型。19世纪80年代吴大澂在统兵带兵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练兵思想。在练兵宗旨方面,他提出了以势御侮的建军构想,既反对挑起边务纠纷,又反对削弱防军力量;在军队整肃方面,他提出了严禁兵痞作风的治军主张,从训诫和惩处两方面着手治理吸毒、游荡、空额吃饷等恶习;在军队武装方面,他提出了器用尚新的装备理念,主张从外国购买最先进的美德后膛枪炮武装军队;在军队操练方面,他独崇枪法,认为只要枪法精准就能先发制人,形成了枪法准头至上的训练思维。吴大澂的练兵思想,既有学习西方与时俱进的进步性,也有只知武器不知兵事,只知枪法不知战术,只知引进利器不知发展本国军工技术的局限性。他并没有练出一支能御侮的军队,其练兵思想也未能指导晚清东北军队实现近代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吴作栋原来只是一个技术精英,70年代中期开始步入政坛,后来被李光耀选为接班人。作为第二代政治领袖,吴作栋一方面继承了他的前任李光耀的许多传统做法,另一方面,他又有所革新。吴认为,他的政治哲学与前任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给政策注入人情味。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道德价值的疏离王南湜当今中国的国民面临着一种道德抉择上的巨大困惑: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社会的现代化所必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某些与传统道德价值相悻的市场行为方式,却又使人们疑虑重重。这种困惑也不可避...  相似文献   

6.
林则徐(1785-1850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的官场上度过的,在漫长的官场生活中,林则徐是一位廉洁的封建官员。他的廉洁思想和作风,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有欲刚则无在清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场上,林则徐无论是在整顿河工、兴修水利、救灾放赈;还是在查禁鸦片、改革财政、开发资源等等方面,不仅表现了他的施政才干,使他所主持政务的地方,经济生活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而且还表现他的廉洁思想——有欲刚则无,从而被当地人民群众称为“好官员”、“林青…  相似文献   

7.
吴有恒是我国著名作家,多才多艺,著作甚丰。他既能吟诗作赋,创作长篇,又会作曲编戏,更增长杂文。他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和历史小说集《香港地生死恩仇》,还写了《榕荫杂记》、《榕荫续记》和《街谈巷议》等大量杂文。吴有恒的创作生涯是从杂文开始的。1934年秋,吴有恒从恩平家乡来到广州,同神交已久的萧殷、赖少其相会,他们住在中山大学,一起参加革命学生运动。当时由于斗争需要,吴有恒便开始学习鲁迅笔法,开始写杂文,由赖少其配漫画,共同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他们的杂文配漫画,经常出…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与十九世纪末的朝鲜金在善1882年(光绪八年),袁世凯随淮军提督吴长庆入朝鲜,协助朝鲜国王李熙镇压汉城兵变。1884年吴长庆被调回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保荐他接统庆字营。1885年,李鸿章又奏准袁世凯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此后,...  相似文献   

9.
丰溪一秋叟     
发源于黄山的浮溪流经洽舍,与富溪交会,以下称丰乐河,途经歙之西溪南(今属徽州区)称丰溪,“丰溪”古时就是西溪南的代名词。丰溪至明清两代更是人才辈出,不仅有众多富甲一方的徽商,而且涌现出了不少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到了晚清,丰溪又诞生了一位一生坎坷的书画家——吴镆。吴镆。号秋鹿,一号秋叟,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据方少求先生考证:吴少时在浙江余杭当学徒,店老板延师授图让他作伴陪读,他睿智过人,并勤学苦练。画学浙派,  相似文献   

10.
工赈作为一种救灾形式,其有效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建筑材料作为影响工赈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其采办情况不仅影响到工赈的实效,而且反映出政府在救灾活动中的效率和组织程度。经对18世纪清代中国工赈工程所需建筑材料的基本类别及其供应来源、工赈建筑材料的采买情况以及工赈办料中存在的弊端等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可知18世纪清代的中国政府在工赈建筑材料的采办方面,不乏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同时也不失一定的灵活性。但是制度性和灵活性之间的衔接转换又给一些承办人员留下了侵蚀、糜费国帑的机会。承办官员在办料中侵蚀、糜费国帑,懈怠敷衍、扰累百姓等弊端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工赈救荒政策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是我国南方重点产材省(区)之一。但森林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有林面积不足2亩,人均木材蓄积量不到6立方米,两者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特别是近年来重采轻育,过量砍伐,使森林资源日渐减少,木材产量急剧下降。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我区年产木材一万立方米以上的县,已由1979年的41个下降到1989年的29个,十年间减少了12个县;年产木材五万立方米以上的县,也由过去的9个,下降到1989年的6  相似文献   

12.
吴趼人“恢复旧道德”的政治主张,以孟子的民权思想为核心,同时又兼容了洋务派与改良派的思想及西方的民主科技思想。“恢复旧道德”并不标志吴趼人的消极厌世与思想倒退,而是他探求济世之术、设计建国方略的积极用世思想的体现。“恢复旧道德”的政治主张虽有局限性,在当时也行不通,但它又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不应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13.
香港正在成功地走向平稳过渡吴奕新邓小平提出用“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解决港、澳、台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他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按照实事求是、一切从...  相似文献   

14.
博大情怀风范长留─—抗战时期的李世璋吴小卫李世璋(1900~1983),字明斋,江西临川人。他一生经历了满清、民国的大动乱和新中国成立三个历史时期。1919年5月,他就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踏上了革命征程。此后,又为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立下过汗...  相似文献   

15.
皇太极在十分复杂的形势下,在十年间巩固了自己的权位,维持并稳定了满族社会的发展,同时迅速扩大了后金政权的控制范围。尽管他多次发起讨论和征询满汉臣僚对于明朝所应采取的攻守之策,他仍然只能尽量适应自己本民族发展的时代水平,不得不受原有习俗、惯例、趋势、欲望、意愿等的制约甚至对抗。在满汉官员的分歧中及时发现和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意见分歧,在短期利益与长远目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充分发挥彼此的优长加以权变和利用。皇太极称帝改号,是清朝争夺全国统治权的重大决策,但他却没有接受汉官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义原则,而是依然在放纵杀掠的利诱中维持着八旗军兵的攻取强势。明朝实如一棵内里腐朽又遭砍伐的大树,成为败亡之必然。  相似文献   

16.
曾读过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年轻人,冬天时常在树林里砍伐枯树作为取暖的木柴。春天来临时他惊讶地发现,那些曾被他砍伐过的“枯树”,根部居然都吐出了绿芽。这时一位老人对他说:“记住,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因为那时你看不到生机。”  相似文献   

17.
闯王李自成     
李娜 《快乐青春》2011,(9):51-52
李白成,陕西米脂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有一身好武艺,又待人热情,行侠仗义,在当地很有威望。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21,(4)
在吴趼人小说《恨海》中,一位作为明显的负面人物形象登场的车夫,先是表达了作为"大清朝"国民的初步的民族国家意识,又表现了以精于算计和对财富的追求为特征的接近"理性经济人"的特质。吴趼人越是努力地控制这个人物,想把他写成一个小丑,这个人物在《恨海》中的独特性就越是凸显,吴趼人写作的目的和他写作的结果的矛盾也就暴露得越充分;在写实主义写作手法之下,他所推崇的人物的惨状与这位车夫的从容之间的对比,正足以体现出,这位车夫才算是表明"时代精神"的"当代英雄",他的形象集中表现了某种典型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吴学本体研究吴文化博览苑(吴文化公园)是中国农民办的第一家文化园林,吴学研究所也是这样。建所后,以吴学研究的宗师顾亭林倡导的“经世致用”作为指针,又以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精神指导。因此,我们提出了“学术走向民间,研究面对现实”的研究方针,依靠学术界的支持,做了些启动性的探索一初步积累些许成果,开始为海内外瞩目。值此新岁之首,就“九五”吴学研究选题,经所内同仁反复讨论,归纳如下:一、选题要旨。(一)中国人民当前正在做篇大文章,即实现现代化,实行与世界工业社会对接。占全民人口85%的农民,占全…  相似文献   

20.
勇气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想委任一名官员担任一项重要的职务,于是就召集了许多聪明能干、文武双全的官员,想知道他们谁能胜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