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翻译过程中,显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显化主要是由语言文化的客观因素和译者的主观因素造成的。透彻认识显化成因,有助于译者准确理解原文隐含的各种意义并分清其主次轻重,从而尽可能地传递原语文本的意义。笔者依据莫里斯的意义分类理论,结合自己的英汉翻译实践,探讨了显化的翻译策略,具体分为:加注、增益、具体化和释义。认为只有从具体的上下文出发,选择合适的手段来传达原文的意义,才能做到译文和原文最大限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2.
有时翻译存在的问题,就是中西文化差异的问题.通过调整译语读者对译文进行推理时所产生的系列设想,使译语读者和原语读者的推理空间等距,可以有效地解决文化差异中的很多问题.这里以中华酒文化的翻译为例,探讨推理空间等距原则在文化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翻译的共性研究已进入大讨论时期。然而,学者对翻译共性之一显化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笔译层面,口译中的显化现象鲜有人涉及。通过对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中190个口译语料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测试环境下测试者在口译过程中显化现象使用明显,测试者在使用引起显化现象的人称代词主语和逻辑关系连接词时呈现出单一性。  相似文献   

4.
5.
论文摘要英译对于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迈入国际学术论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医学论文摘要为例,从语料库角度分析论文摘要英译的显化特征。通过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CMAC与CMATC)及英语类比语料库(CMATC与NMAC),分析发现:摘要英译中连接词与代词使用均具有显化特征,但仍然存在不足。为使译文更为地道、得体,译者应把握好连接词、代词显化的具体类别及"显化度"。  相似文献   

6.
显化是指在翻译的过程中,将源语中含蓄隐晦的信息在目的语中明白无误地表述出来,文学翻译中明显存在着语用显化的倾向。基于语用显化理论,结合古典诗词的常见英文译本、钱钟书《围城》中部分语料以及清末民初一些翻译实例,探索处理文学翻译中文化成分的5种处理模式,认为其中3种归属于语用显化策略。分析了语用显化倾向的形成原因及限度,并尝试解决文学翻译中文化符码再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自然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翻译中为达到语用等效,其前提正是正确地理解自然语言.因此,关联理论就成为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通过关联理论可以解释翻译中一些特殊现象:如词汇空缺、词汇增补、文化缺损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将语用学理论引入翻译这一学科当中,并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语境观,并从关联理论出发,通过阐述明示推理模式,解释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在交际中谋求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达到交际成功,完成其翻译任务。并指出关联理论中动态语境观对于翻译在文化差异及历史变化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学者对翻译中显化现象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但主要集中在文学翻译的层面。研究利用计算机统计工具ParaConc软件过对数据库PACCEL-W语料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描述了中国英语专业本科生在测试环境下笔译中人称代词和逻辑关系连接词在非文学文本类型中的数量和频次。结果显示,测试环境下,测试者在笔译过程中,人称代词主语和逻辑连接词两个方面均有较明显的显化现象发生,人称代词主语的显化程度明显高于逻辑关系连接词的显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语料库语言学是描写性翻译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项实证性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文章采用语料库的实证方法对汉英科技类文章中的显化特征进行研究,以自建的小型理工科硕士论文摘要英汉平行语料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连接词的考察和分析,验证了在科技文章中也存在显化特征这一假设,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Sperber&Wilson(1986/1995)提出关联理论的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为认知语用学打下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基础(冉永平,2002),但该理论面世以后却引起了各种非议甚至是误解。有学者认为关联理论所含内容过于泛泛,似乎事物之间都可找到一定的关联,没有区分的界限,从而失去了其作为理论的科学严谨性。因此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原则入手,围绕关联推理以及关联理论与合作原则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旨在说明关联理论的看似无界性中其实包含着相当的有界性。  相似文献   

12.
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将交际看成一种认知活动,话语理解基于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事物进行认知表征的能力,以最大关联为取向,以认知语境为参照。从比较关联理论、语码模式和合作原则的对比中来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推理机制的发展,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的本质,同时还根据英、汉语在句型结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如何在关联原则指导下,依据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关联理论观点,从认知角度出发解释了人们言语交际中违反CP的情况.以往提到CP的违反,人们往往会用PP来进行补充解释,然而有些情况无法运用PP做出合理解释.本文运用关联理论中最佳关联的观点,根据语境效应与处理努力合理平衡来解释违反CP的话语的产生与理解,为深入理解言语交际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言语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以往的言语礼貌研究都缺乏一定的普适性。文章将尝试运用顺应-关联模式对其展开研究,旨在对其生成和理解机制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中医英语翻译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在既体现中医理论的精髓又充分考虑读者群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采用各种方法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联,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Sperber和W ilson的关联理论试图从人的认知特点和过程来揭示交际的规律,而格莱斯首先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则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对自然语言的研究。理解这两个理论的基本框架,探讨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理论之差异,对于解释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与交际失败现象,最终取得成功的交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围绕这两种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在理论来源,推理模式,明说和暗含,语境四个方面讨论其差异,指出两种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关联准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文章就小说中"会话含义"的理解与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译者要准确把握好关联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建构起与原文相似的语境.译者只有对原文的会话含义和关联度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翻译时根据读者接受的情况向他们传递出会话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提出了对话主义理论,重视“他者”的概念。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重新审视了交际中的含义概念,将话语分成显义和隐义。显义作为隐义推导的依据有其自身的对话特性。显义概念的内涵符合巴赫金提出的主体间性特点。  相似文献   

20.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论与Grice的合作原则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是对合作原则的修正和补充,对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意义、修辞格、语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日常交际中两种理论之间的差别,以期更好地掌握关联论研究领域的这一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