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时空观念的相对性和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指出:“人类的时空观念是相对的,但绝对真理是由这些相对的观念构成的;这些相对的观念在发展中走向绝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信。”(《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77页)在整个人类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到目前为止,人类的时空观念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和正在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由目的的观念实现活动和目的的现实实现活动所构成的目的实现活动过程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以往,人们对目的实现活动的研究,往往只停留在其前提、出发点和结果诸因素上,并没有把这些因素上升到规律的高度进行系统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次尝试。一、目的实现活动是目的的观念实现活动和目的的现  相似文献   

3.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建立低碳社会成为当代世界共同的理念,其发展也是经过自发低碳社会——高碳社会——和谐低碳社会的过程。和谐低碳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长期以来争论较大。自从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人类历史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在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肯定了否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否定观的分析,考察了后现代主义从否定形而上学到否定理性观念,进而否定主体,否定知识,从虚无主义走向主观主义的基本历程。  相似文献   

6.
规律必须具有客观普遍性,并能对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特征的适用性有很大局限,“否定之否定”不是一条客观普遍规律。事物运动的真实规律应是“辩证否定规律”,这一规律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自然观的一条主线,它经历了人充当自然的奴隶的肯定阶段,人争当自然的主人的否定阶段,而今演变到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人和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变的根本契机则是人工自然的产生和发展。人工自然是人对自然的胜利,是人类的幸福之源,却又伴随着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因而也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祸害。人工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既祸福相兼,又相互转化,其所以如此,从根本上说,在于它既是自然物,又是人为物的矛盾两重性所致。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发展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从古代哲学的存在论到近代哲学的认识论,再到现代哲学的实践论,体现了哲学发展的脉络,表明了哲学思维层次的深入和哲学思维水平的提高,代表人类哲学最高水平的现代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哲学是对古代存在论和近代认识论的否定和超越,又是一种新的存在论和认识论统一。实践论是哲学以存在论为起点经否定之否定的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常的逻辑只涉及静态否定的概念.文章建立了几类动态系统来刻画动态否定概念,并引入相应的语义,然后证明这些系统相对这些语义是可靠和完全的.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伦理观念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前后两大阶段。传统人类伦理观念以人类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当代生态伦理观念则以生物生命中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二者都存在着虚妄性,都是一种狭隘的生命特权主义伦理观。物种伦理观念是在对传统人类伦理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全新的伦理观念,它把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内,主张建立起人类和各物种之间的全面的种际伦理关系。物种伦理观念是对传统人类伦理观念和当代生态伦理观念的双重超越,是伦理观念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多余否定是指句子的表层结构中含有否定词或否定前缀而其深层结构却表示肯定的一种常见的言语现象,它丰富了人类的语言宝库和语言的表现力.对多余否定这种言语现象进行归纳分类,从扩展标准理论、语言及语用功能角度分析其用法.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实践证明了这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并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然而,由于社会意识的历史传承性与现实敏感性,反映在“似是而非”的社会形态上的观念,出现了交叉,甚至混淆界限,以至于潜替概念,造成思想混乱,其根源则是没有把握辩证否定的这个对外开放的哲学观。本文就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以及"地理大发现"导致人类观念的改变是历史哲学兴起的主要条件。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创立历史哲学,提出人类社会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能够认识历史的观念。该观念成为西方思想史的新转向,也是唯物史观思想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正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义的问题是从古到今一个未获解决的问题。正义是社会性的;有人主张,它即是幸福,但什么是幸福呢?正义本质上只能是主观的、相对的价值判断,但人类不以此为满足,渴望绝对的正义观念。思想家不断寻找这项观念。柏拉图的“绝对善”的理念和耶稣的“爱”的教义代表形而上学与宗教派的正义观念。另有理性主义派,企图从人类理性来说明正义,提出种种原则:“给各人以应有”、“还报”、“平等”、“己之所欲乃施之于人”,等等。亚里士多德的“中庸”说,也属于这一派。但两派对于绝对正义问题都未曾提供满意的答复。最后,作者提出容忍作为相对的正义——“容忍正义”,即容忍思想自由发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并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反作用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是社会结构的要素,并在社会结构变迁中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形态。作为观念形态,文化则是人类活动的一种潜在的时空领域,它所赋予的乃是人类行动的能力。文化寓意是对社会发展理论的整合,解读社会结构变迁的文化寓意实质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观念重建。文化的时间意义及其时态特征,是我们理解文化多样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论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维方式是主体的知识、观念和方法有机构成的反映客体的相对稳定的样式。它具有主体性、手段性、社会历史性等特点。人类的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否定了人之主体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把目前全球性的环境、生态、资源危机归罪于"人类中心论"和"人之主体性"的过分张扬,并认为解决危机的出路在于"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取消人的主体资格".这是不妥的.实际上,造成人类困境的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张扬的那种"残缺"的主体性.可持续发展决不意味着一般地否定人的主体性,相反,解决全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弘扬人的主体性.但是,这里弘扬的是一种健康的完善的主体性,而不是某种"残缺"的主体性.为此.应该在对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基础上对人的主体性进行重构,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英汉两种语言的否定结构在否定词条、否定方式、否定焦点和否定范围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区别。汉语的否定结构相对简单,而英语中的否定结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9.
but 一词在英语中使用范围广,词性活跃,词意广泛。一般说来,but 常作连词,表示“但是”、“可是”,用来连接两个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词或句子。但 but 也可表否定。本文试就 but 表达否定含义的用法,略谈一点浅见。一、表达“排除否定”but 放在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以及从句等前面,表示将其后的内容从一个整  相似文献   

20.
对学界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考察表明:作为一种类存在物的人类共同追求,普世价值是内在的植根于人们头脑中的价值认同,是具有相对自主性的、抽象的观念存在物.这种内含于人类思维中具有某种共性的价值观念,需要基于现实实践即具体实在物的活动来加以体现.就当前中国而言,对待普世价值的态度应该遵循"普世价值是观念导向、特色价值是行动指南"的原则,将普世价值理念内在地融贯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为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