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概念分析框架运用到国际关系理论中,提出了一系列诸如:文化、认同、互动、规范等新理念,并运用这些核心概念,对国家、利益、冲突等国际关系基本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国际体系与体系转换理论,共同体和平理论;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认识和解决国际问题,如何构建国际新秩序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扬 《太平洋学报》2012,20(7):26-34
对信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社会学领域.信任理论自中国古代以来就有论述,但作为国际关系的分析框架则是冷战后的时代议题.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应用信任理论分析国际关系的现实,以信任理论的概念为起点,分析国际关系中信任的作用,以国际关系中信任理论的构成要素为核心,建立信任理论的基本框架,结合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分析其制约因素——互信问题.  相似文献   

3.
佟新 《社会理论》2001,(1):48-55,16
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根源何在?这是近20、30年来性别社会学和女权主义理论一直寻求答案的问题。分析的视角很多,有从文化的角度,也有从政治权力的角度,但更多的是分析是来自经济和劳动的角度,本文主要展示近30年来西方社会学对妇女劳动和性别不平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兴起的系统思想,着重阐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政治系统理论三大学派中系统思想的内涵、历史地位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以社会秩序问题为主线的社会学思想史论著层出不穷。尽管这些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堆砌观点、人物和理论的常规社会学思想史路径,历史叙事相对连贯且意义清晰,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通过梳理既有的相关作品,加之深入剖析大泽真幸的《给每个人的社会学史讲义》,我们指出,社会秩序问题虽然无法引导作为整体的社会学思想,但该问题作为重要的社会理论问题,仍然能够作为一种恰当的历史视角,以考察社会学在解决社会整合问题上有所变易但又相对稳定的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志 《国外社会科学》2023,(5):192-209+247
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后,学术界对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融合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国际关系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科学化取向是其主要特征之一,这与秉承诠释路径的区域国别研究存在较大差别。尽管如此,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仍然存在融合的可能,因为社会科学理论建构的经验来源于特定时空,社会科学理论由此带有了文化属性,文化理论也就成为搭建国际关系学与区域国别学融合的重要桥梁。以区域国别研究思路为基础,通过总结欧洲、中国、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化特征可以发现,依托国际关系理论,提炼出工具理性、关系理性和荣誉理性概念,能够更好地解释大国的地区一体化政策。探讨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学的融合,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并形成多元理论格局,也有助于提升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关注了近期历史社会学的三个发展:国际关系领域中的新韦伯主义历史社会学、多元现代性学者采用的"文明分析"方法及美国历史社会学的第三波文化转向。这些发展是对早期历史社会学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回应,然而它们并没有真正地解决问题,没有摆脱欧洲中心主义传统的窠臼。基于此分析,本文提出应当以"关联的历史"(connected history)观为历史社会学分析的方法与手段,以满足全球历史社会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景萍 《社会》2007,27(5):26-26
西方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形成时期虽然理性主义占统治地位,但与此同时情感的研究颇有步步为营之势,非理性主义思潮也偶露峥嵘。在情感社会学发展时期,社会危机论、情欲革命论、批判理论、冲突论成为情感研究的主流导向和强势声音;成熟阶段的情感社会学研究朝着学科化和现实化两个方向发展。情感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呈现出五大特征(或五大态势)。  相似文献   

9.
宏观与微观:从对立到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回顾了社会学关于宏观与微观从对立到联结的发展历史。指出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这种区分主要体现在理论视野的不同 ,到近代则演变为一种二元对立 ,严重阻碍了社会学理论的健康发展。近年来 ,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之间的对立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 ,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连接两者所做的理论尝试反映了社会学界理论综合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氚 《社会》2011,31(5):207-225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经历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40年代的理想主义,从30年代延续到50年代的现实主义两个阶段,60年代进入科学行为主义的全盛时期.这种不仅采用政治学,而且还采用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理论的行为科学,由于使用了计算机和计量方法,丰富了迄今一直以社会科学为对象的理论,使国际关系理论更接近于综合理论学科.不久还会采用自然科学方法,使它成为一门地道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中国特色”问题自提出以来一直处于激烈的争执当中 ,至今国内学术界对此尚未形成主流观点。本文从争执当中的几个焦点问题着手 ,试着从“中国有没有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要不要突出‘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国际地位与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等 5个方面去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历史发展对社会学理论演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在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学理论往往在某一国家形成国际性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与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相一致,并随其转移而转移。社会学理论中心的转移,以某一主导理论的出现为标志。这一主导理论与所在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也使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入一个新局面。一方面,居于主流地位的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与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的争论仍在继续;另一方面,向主流理论发起挑战的被称为反思主义(reflectivism)的非主流理论群也日趋活跃。这些非主流理论,包括规范理论(normative theory)、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三角和平论”是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综合性言论 ,认为民主、经济相互依存及国际组织是实现现今国家间和平的“三驾马车”。其论证过程与理念具有明显庸俗国际关系理论的痕迹 ,然其价值不在于结论 ,而是其论证过程 ,反映了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综合性趋势 ,带动了方法论的辩论 ,是考察国际关系理论困境的很好个案。反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呼唤建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述“三角和平论”的目的正在于揭示冷战后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趋势及其阶级实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理论述评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本文对“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以及近期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评述,并认为该理论在社会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行动、社会不平等和经济社会学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7.
探讨中国外交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了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外交时常常陷入的一个方法论误区,即撇开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盲目地运用酉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研究中国外交。同时也通过具体的分析指出,西方较多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政策理论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具有某种方法论上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现实主义理论与方法在美国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流行的时期,也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行为主义和进化论理论与方法在美国兴起和广泛传播的时期。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是对“经典现实主义”表示“不满”并进行“批判”的产物,都是把其他社会和自然科学学科、特别是史学和社会学,以及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和系统分析技术引进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结果,同时也都是美国学术界在进入70年代以后为建立一种所谓“全面系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而奋力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平野健一郎是日本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以研究国际文化理论著称。他从70年代后期起就注意从文化现象入手,分析国家间的往来,进而涉及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国际文化理论代表了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学理论界的最新成果,是平野对这门学说的补充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政治权力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等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其中权力可以视作手段、目的、关系过程与行为结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政治权力的认识、发现并批评了古典政治哲学与现实主义政治权力观的不足,在再认识的基础上,对政治权力的载体、目标和话语等进行了深刻反思,相应地从内涵、认知、目标等方面对政治权力进行重构。本文认为,政治权力的主体价值,是使政治权力的领导者构成得以重塑,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则推动了区域化与全球治理进程,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