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波周期中,主流科技产品社会渗透率提升之后必然面临市场约束。广泛存在的分利集团阻碍了市场的自动调节,导致滞胀现象更加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分利集团在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全球性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分利集团加剧了中国经济滞胀恶化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分利集团利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调控政策,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导致供给恶化和流动性过剩并存。应对滞胀的长期选择是制衡分利集团,激发社会活力,推进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信息     
切实抓好物价过度上涨问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全国物价大检查工作电话会议”上强调指出,放开了价格不等于改革完成,对市场价格不能撒手不管。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调控体系,是价格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物价问团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政府一定要把控制物价过度上涨问题提到重要位置切实抓好.邹家华提出,为了控制物价过度上涨,今年要抓好几项工作。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合理。严格按国务院统一部署组织价格改革项目的出台。今年的价格调放项目,各地方、各部门不得搭车涨价,不能层层加码。…  相似文献   

3.
王云中 《江汉论坛》2006,3(5):65-69
货币对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货币供给的特性问题,货币对产出、就业和物价等经济运行的影响问题,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西方经济学者长期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对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做出拓展研究和创新研究,以丰富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和增强马克思货币理论对相关经济实践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山东抗日根据地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的措施申春生保持市值和物价的基本稳定,无论是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都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同时也为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拟对山东...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软着陆”成功,特别是物价涨幅明显回落,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下岗问题取代通货膨胀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增加而扩大的要求就业规模约为4356万人,每年新增近1000万劳动力。“九五”和“八五”期间,许多涉及到裁员的改革措施没有真正落实,企业破产和人员精减等方面的工作都累积到“九五”期间。据测算,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机关事业单位的精减,将有3000余万隐性下岗者或就业不充分者走向社会,加入到劳动力供给者的行列。至于农业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6.
打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的攻坚战,必须要做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这篇大文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的改革、发展只有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而改革、发展又常常会打破原有的运作机制和利益格局,引发出新的矛盾。如何把稳定与改革、发展统一起来,使之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成为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从根本上提高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大局。一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方能壮大,人民生活才会…  相似文献   

7.
一 需求导向型经济和供给导向型经济是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供给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受供给的支配和制约。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受需求的支配和制约。简单地讲,供给导向型经济就是由供给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发展式经济,需求导向型经济就是由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拉动发展式经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经济总量平衡,为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经济正常增长和发展,必须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大致的平衡,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它们进行调控。调控…  相似文献   

8.
经过1993年底至1996年3年多的宏观调控,我国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既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又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1997年我国经济、财政、金融、内贸外贸运行平衡,经济保持了在低通胀下的适度快速增长,这是近几年宏观调控良好效果直接影响的结果。但是,在当前经济生活中,在总供求趋于基本平衡的同时,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业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转变,重复建设仍然存在,确保物价稳定的基础还十分脆弱,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步履维艰,等等。也就是说,处于新旧两种…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7,(3):155-161
"价格问题,实为战争经济上最重要之一",抗战时期的物价扶摇直上、快速飙升,给社会、经济、财政带来极大危害。作为战时重要的财政经济措施,国民政府的物价政策经历了一个由放任到管制、由个别管制到全面管制、由宽管到严管逐步加强的过程。国民政府虽然在物价管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物价飞涨的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但并没能根治物价上涨问题。战时物价管制为我们在特殊条件下管制物价提供了基本启示:控制货币发行,慎用增发货币弥补财政亏空;发展社会生产,扩大各类物资供给;疏导社会游资,严禁商品囤积居奇。  相似文献   

10.
我们面对大好的经济形势,也要正视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今年国有企业的再生产循环,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和产品库存增加;债务链条十分严重,阻滞了国有企业的再生产循环,也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的非良性循环。国有企业失业和待业人数已增加到100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只能维持最低生活需要。此外,全国约有50万离退休人员领不到离退休金,多数人不能报销医疗费用;物价涨幅过高,低收入阶层难于承受;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约有30个重新实行凭票、卡限量供应平价粮油。这种影响一部分人基本生活需要的矛盾已成为冲击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社会不稳定因素中最具爆发力的是: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的不满,对贫富差别扩大的忧虑。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前经济矛盾与社会矛盾并存。 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宜解不宜结。化解经济矛盾,就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化不稳定因素为稳定因素。 1995年经济运行有哪些矛盾?怎样化解这些矛盾?我建议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较为宽松的经济环境”的正确决策,从调整宏观调节对策上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要“合理掌握生活消费增长的幅度,使之与生产的发展的相适应”。这是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消费的增长与生产的发展,二者必须相互适应,这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违  相似文献   

12.
推进青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社会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着力点和关键所在。当前,青海正处在经济加速发展、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大局、社会稳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战略任务,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增强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全省各族人民平等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上半年,河南省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增长、保态势、调结构、抓转型、防风险、促稳定,全省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外贸形势持续下滑的态势依然没有缓解。下半年要抓住宏观政策持续宽松、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以及稳增长累积效应显现的有利条件,加大全面创新力度、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切实增加投资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新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努力改善民生福祉,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增长8%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4.
按照现代经济理论,价格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是引导并实现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在非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引导并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用虽仍存在,但在不同制度的经济环境中具有极为不同的效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价格引导常常能实现社会资源的较好配置,致使经济运行出现较高效率;而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环境中,价格引导却往往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较好配置,致使经济运行出现低效率。我国为改变经济运行的低效率状态,正在改革过去那种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计划体制,努力实行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机制。这就涉及价格运行和控制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价格与价值、质量与价格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重构--基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改革,在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同时,也拓展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空间。在公共服务购买中,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理应是良性互动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却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求发展,这是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基本脉络及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调整的基本逻辑,在增加政府资源供给的同时,增加社会组织自身资源供给,促进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在澳大拉西亚社会主义国家研究协会主持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现代化问题座谈会上的书面发言。写于1982年2月。文章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全程看,中国物价基本上是稳定的。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物价也有过几次波动,由于采取了果断措施使物价基本上稳定了下来。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就国内来说,关键在于实现财政、信贷和物价平衡。稳定物价不是冻结物价,主要是避免价格的大升大降。稳定物价,也不是说对价格不进行调整。首先,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供求关系经常变化,会直接影响价格。最后,货币发行量变化,也会影响价格。这几种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是经常变动的。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进行调整,价格总是有升有降,一般说来,不会影响整个物价的基本稳定。今后中国的物价趋势,在短时期内,价格水平可能会有所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会逐步缩小,从长期来看,物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今年头四个月,我省经济形势总的特点是: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国民经济运行健康,重大经济体制改革进行顺利。但是在大好形势面前,出现一个比较鲜明的问题,这就是市场物价涨势太快。这个问题既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又是人们议论的热点,也是人们感受到的难点。因此,把市场物价涨势太快作为集中点加以解剖研究,无论对改革、发展、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今年初全国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中央领导的讲话十分重视抑制通货膨胀问题,提出了加强物价监控、抓好菜篮子和控制基建规模等三项措施,我省出席两会的主要领导,也…  相似文献   

18.
去杠杆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质上是收缩信用的过程,经常会伴随较大的金融风险。根据马克思的信用理论,信用在市场经济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信用能够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信用的过度扩张又可能引发货币和信用危机。通过去杠杆收缩信用,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虚拟资本价格下降、社会信用关系崩溃等问题。我国经济在去杠杆释放金融风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实体经济融资困难、债务违约现象增加、银行不良资产比率上升、隐藏的金融风险逐步暴露等。为了实现良性去杠杆,当下需要创造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采取措施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滞”是指经济停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低经济增长率(甚至是零或负的经济增长率)。“胀”是指通货膨胀,其表现形式或者是物价上涨率偏大,或者是名义上物价不变,但商品短缺,有价无货。“滞胀”是指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滞”、“胀”与“滞胀”的根源何在?能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政府工作失误或受到偶然事件的影响呢?对社会主义经济的非均衡状态的分析以及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分析充分说明,无论是“滞”、“胀”还是“滞胀”,都有深刻的内在原因。如果说政府工作失误或偶然事件的干扰多少与此有关的话,那么这只是加剧它们或诱发它们的因素而已。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种非均衡的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总量失衡和结构性失衡都有可能发生。总量失衡可能表现为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不一致而导致的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结构性失衡可能表现为由于关键性产品需求与供给的不一致面导致的经济停滞或通货膨胀,这样,“滞”或“胀”或者由于总量方面的原因,或者由于结构方面的原因而单独出现。如果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同时发生,那么就可能有下述四种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价格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经济杠杆,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物价部门应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驾驭宏观经济的能力,积极运用价格杠杆,既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又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