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背景还原”的方法具体地历史地揭示马克思哲学观中所蕴涵的“非形而上学化”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与传统观点相区别,形成对于马克思哲学观的变革意义的全新理解。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观是黑格尔之后西方哲学非形而上学化的整体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路径和环节,虽然其自身具有不可避免的“二重性特征”,但仍然对后世西方哲学的转型与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沉思”具有“形上之道”的性质,即关涉纯粹理性的沉思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唯有少数人才可能享有的神性至福。但是“沉思”并不具有西方哲学严格意义上“形而上学”的性质.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是自然形而上学而不是道德形而上学;退而言之。与适用于一切有理性者的“道德律”相反。不可普遍化的“沉思”也不属于道德形而上学范畴。“沉思”的形上性和非形上性体现了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与传统中国“形上之道”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实践理性的自然基础——中国哲学对意识能动性的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性即意识能动性 ,中西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意识能动性反思规定的不同方向和结果。西方哲学把人的意识能动性理解为超越感觉经验的理论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西方哲学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传统。中国哲学把人的能动性理解为超越禽兽的道德理性的能动性 ,形成了中国哲学的道德形而上学传统。中国道德形而上学的合理性及其世界意义在于 ,人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需求就内在地包含着实现自身的界限和规则 ,即“良知”、“良能” ,从而实现了性与理、天与人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洪江 《理论界》2003,(6):78-79
“形而上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产生于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说它常新是因为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在关注它、探讨它、研究它。“形而上学”二千多年来的发展之路是充满荆棘的,时至今日它遭受了更大的挑战,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流派要“拒斥”它,“终结”它,“消解”它,似乎形而上学在今天已没有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形而上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育林 《学术研究》2006,2(8):41-47
一部西方哲学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发展史。古代形而上学是纯客观的实体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是思辨的主体形而上学。马克思哲学批判地继承、改造了古代和近代的形而上学,以实践为基础,创立了实践形而上学。实践形而上学认为真正的本体性存在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创造的现实生活。实践形而上学不仅开启了形而上学的现代转型,而且其思想涵盖了当代西方哲学的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复兴”和“重建”形而上学的基本视域,是现代形而上学的真正重塑。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方哲学的最高范畴和追问对象的“存在” ,在西方哲学滥觞之时是具有灵动活泼的生成命意和矛盾性质的。但随着哲学思想的矛盾本性的展开及其思维的概念化 ,“存在”逐渐成为抽象的超验实体 ,哲学也成为本体论和方法论双重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的主旨即在于通过扬弃形而上学恢复哲学思想的活性。马克思所发动的哲学变革 ,也首先是在传统哲学之核心和基础的本体论论域进行的。经由对本体论及其形而上学的深入剖析 ,马克思给出了关于“存在”的全新理解并形成了新的存在论———生存实践论 ,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的致思取向和功能。关于“存在”和“存在论”的研究在当前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释道本质上属于境界形而上学,故它不同于西方哲学的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实体形而上学.境界形而上学是基于对“仁”、“道”、“空”等存在的觉悟,而实体形而上学则是立足于对“是”的分析.所以,在儒释道中存在论和境界观是统一的.虽然说,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有本质主义的倾向,但是它仍认为“性”和“理”是相互内在的,所谓“性即理也”,即宇宙本体的“理”存在于人的“性”中,并能通过人的境界体现出来.陆王心学的“宇宙便是吾心”是典型的存在论和境界观的统一.在道家那里,“道”是存在,也是境界.在佛教那里“空”也有存在和境界两重含义.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属于境界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独立于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与人类共存。对哲学形而上学作了纵向考察,从哲学观的角度来认识康德哲学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该文分析了康德对传统形而上学所作的先验批判以及未来形而上学的重建原则,认为康德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念,把传统形而上学和未来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界定为;前者研究存在的实质及其规律,后者反思理性自身及其原理,因而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境界。因此,康德在西方哲学史上,不仅在认识论上,而且在哲学观上都实现了“哥白尼式的倒转”。  相似文献   

10.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知识型”、“文化比较型”和“当代解释型”的三个阶段,“三阶段说”借鉴了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与“修正的形而上学”之说,尤其凸现斯特劳森对描述的形而上学与修正的形而上学的区分所体现的“方法更新”方面.“方法更新”对三个阶段的“范式转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