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关于形上对象的论述着手 ,从柏格森、卡尔纳普对形上与科学在语言上的差别的阐释以及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的非超验性言说中 ,得出形上的对象、语言、使命的超验性的结论 ,并考察了形上书写、形上本文的独特性和个别形上体系的共同性 ,最后展开了对形上的人文性、形而上学中的形下倾向的批判 ,把形而上学与哲学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研究文献中,汉语"无定名词主语句"是指"一量名"名词性成分作主语的句子,其特点是主语无定。一些学者认为,形容词谓语是用来描写某个对象的,在"无定名词主语句"中,对象无定,无从描写,所以该句式没有形容词谓语句。同构推演的症结是,在生活中多以刻意联系、灵感为表征,强调论辩色彩排斥理性。将起于感性、终于感性的同构推演引入推导研究——同构假设,使其起于感性、导向理性,具有方法论意义。用同构推演的方法分析"无定名词主语句"在特定语言领域内的语言创新情况,发现在谜语、新闻标题中这类句式的谓语可为描写性形容词;在图画说明句中"一量名"形式的主语具有特指性。不同于以往对某一语言特区语法突破现象的研究,本研究是围绕"无定名词主语句"这一句法语义问题探究它在几个特定语言领域内的语言创新现象,对丰富"语言特区"语法突破的内涵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3.
尼采用"语言即是修辞"的观点,颠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根基,推翻自柏拉图到笛卡尔以理性居首位,视语言为工具的传统。尼采重新阐发真理形成以修辞为手段,颠覆柏拉图真理高于语言艺术的观点。尼采认为逻辑概念的语词所指的真实与日常事实并不对等,从而批判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思想。尼采通过颠倒主谓语法的因果关系,揭示笛卡尔语法奴役思维的弊端。尼采对西方传统语言观的批判,对探讨尼采语言思想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洪谦是我国研究维也纳学派和逻辑实证主义的第一人.洪谦立足于语言学转向之后的哲学新理解,分别从隐蔽的先验主义、知识的逻辑构造、直观主义、现象学命题的无意义性角度,对胡塞尔现象学提出严厉批评,强调语言分析是哲学的首要任务,驳斥了胡塞尔观念主义的意识哲学.分析洪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批评及其失误,有助于重新审视逻辑经验主义在分析哲学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日常语言是哲学语言产生的基础,但哲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相互区别.日常语言具有经验性、非系统性和含混性等特征;哲学语言具有超验性、系统性和精确性等特点.探讨日常语言和哲学语言的差异性,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哲学语言的本质,以表达哲学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归结为语言分析或语言批判.他先后建立了人工语言哲学和自然语言哲学."意义图式说"和"语言游戏论"就是这两种语言哲学的基本方法.两者各有侧重点前者注重"逻辑分析",致力于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构造理想的人工语言;后者提倡"自然描述",强调从日常生活经验中研究人们实际使用的语言.其结果为西方语言哲学开辟了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英语名词化的象似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化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中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英语名词化为研究对象,探讨名词化的象似性,包括标记象似性、数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等,旨在加深我们对语言与认知、形式与意义之间的认识,同时对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英语造句的根本特征是主谓构造,包括语法性和逻辑性"主谓结构".逻辑性"主语一谓语"结构的逻辑主语采用中心词为主格形式的名词词组,逻辑谓语采用非限定动词词组或无动词词组,是一个具有独立性的意义表达单位.该结构既分布于大句,也分布于小句,既可以是从属结构,又可以独立存在.在一定语境下实现意义表达的简洁化是其主要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指出,刘永康先生提出的"狼顾"、"人立"是主谓词组,"狼"、"人"不是比况性名词状语的观点,从语义、成分、施受、结构等方面来看,都不能成立;从汉语发展的实际情况、历代的注释、语意和结构等方面来看,"狼"、"人"确实是比况性名词状语,而不是"顾"、"人"的主语.  相似文献   

10.
试析"是……的"句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的"句有判断和强调两大功能,在结构上也各有其特点.当"是……的"中间是名词性词语时,"是……的"表示判断;中间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时,"是……的"有两种功能:一是表示判断,二是表示强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常语言一般皆有诗性 ,即具有暗指未说出的东西 ,从而使个人独特的东西得到他人理解的特点和功能。诗的语言在语言中最具“思辨性” ,最大程度彰显了语言的诗意本性。从中国古典诗作中我们可以解读出诗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言约旨远 ;象征性和暗喻性 ;画意性 ;音乐性  相似文献   

16.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一种交际教学途径,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国内推广过程中,其效果并不明显。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心理和认知理论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兼顾语言形式和意义,把语言的用法和用途融为一体,将有利于对当前一些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形成补充。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意义和作用入手,分别探讨了语言本身的环境和语言的社会环境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论述了运用语言的优劣得失是对于语言环境而言的.指出了我国传统的汉语教学在这方面重视不足,提出了理想的语言教学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20年我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语言服务的相关事实来观察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讨论其与社会语言生活相关的一些问题。研究认为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具有不同的领域分野,语言应急侧重从社会行为视角进行观察,可以分为自发应急和自觉应急,其内部各有表现与特征;应急语言侧重从语言符号系统视角进行观察,在需求、规划、使用三个方面各有不同的特征维度与表现。文章进一步基于语言应急和提高应急速率、应急语言和提高应急质量目的,针对语言应急体制机制建设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申论和建议,希望能从语言应急和应急语言的角度对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治理能力的提高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