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2.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人权思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各个时期的宪法中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为人权作了制度保障。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汪海霞 《学术探索》2004,3(8):29-32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宪法的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至此中国的人权观完成了由"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的成功转换。而新中国人权思想的酝酿、提出并进而发展成熟,肇始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者从人权的一般原理出发,在梳理邓小平人权思想从"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转换的进程中探视我国人权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国家的基本责任和重要功能。2004年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的概念引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宪法的纲领性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立法,才能转换为明确的、制度化的规范性权利。法律的认可与保障是人权主要的和最有效的保障手段和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宪法的价值中 ,最重要的价值是保障人权。保障人权是宪法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第四次 (2 0 0 4年 )修宪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彰显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理念 ,将使我国公民权利的保护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正案将人权概念明确地载入宪法 ,这标志着人权由观念向制度的巨大转变 ;人权入宪将推动我国民主宪政事业的重大发展 ;人权入宪也会更有利于我国人权的国际保护。贯彻人权原则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已成为国家机关的基本工作准则。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在已经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对老百姓可以随意地指手画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一治国方略载入宪法,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规定深入人心,赢得了一片喝彩声.可以说目前我国法律保护人权已达到了历史最高的水平,但不代表我们的人权观念也很快扎根在每一个人心中.  相似文献   

8.
陈文辉 《理论界》2004,(6):56-5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的里程碑。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宪法中的神圣地位;人权入宪,将增强全民“知权”、“爱权”和“维权”意识;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人权入宪,自由有了法制保障;人权入宪,有助于我国人权事业纳入国际保护和监督。  相似文献   

9.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表明我国的人权保障水平已经提升到新的高度.成年监护制度作为民法保护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的一项重要制度,承担着保障人权的使命,然而,自2004年宪法修正案以来,我国人权保障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在成年监护制度中体现出来.在世界各国成年监护制度对欠缺行为能力成年人的人权保障目益完善的情况下,我国也应该加速修订成年监护法,以使其与我国的宪法修正案相呼应,进而与国际人权标准相对接.  相似文献   

10.
人权入宪与人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权入宪使中国人权教育获得了国民教育的地位,同时使我国人权教育受到严峻挑战。我国应将人权教育及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尽快确定人权教育的大政方针,大力加强对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人权教育,及早建立有效应对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人权教育体系,将中国宪法蕴涵的人权价值和人权精神转化为全民的人权理念,从而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政精神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