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是鲁迅为研究和写作中国小说史而钩辑整理的三种小说文献,他谦虚地称之为“资料长编”。从鲁迅后来成书的《中国小说史略》看,《古小说钩沉》是前七篇的资料准备,《唐宋传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一生著作丰富,小说创作在其中尤占重要地位。人们回顾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成就时,无不推崇《呐喊》和《彷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奠基作用,而惟对《故事新编》这部新奇的小说集却仍多疑惑,争论不休。 《故事新编》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集?应怎样评价它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贡献? 《故事新编》中的八篇作品大致是在前后两个时期创作。《补天》、《奔月》、《铸  相似文献   

3.
自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赞叹与责骂声的交织中进入中国,近20年来,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就是巨大的,其累累硕果自有一摞摞书卷在,有一篇篇奖掖有加的书评在,这方面只须表态性地投个赞成票,似可不予置喙。不过,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相对冷静的、超脱的态度分析一下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研究状况,也很容易发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这样一类带根本性的问题:什么样的小说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最有价值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的成就积累到底应以怎样的现象或形态为标志?许多学者撰著过或者正试图撰写各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史略》材料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搜辑考订大量材料,为《中国小说史略》奠定深厚根基,但由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的差异,导致《史略》内容上的不平衡性。因个人偏见造成对某些材料的排斥和忽略,则是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有益开拓——评《中国中篇小说史》程王月目前,我国出版的小说史研究专著已有许多,王万森、张达合著的《中国中篇小说史》(百花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中篇史》)无疑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部。它以中国中篇小说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试图说明它的体裁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说史略》“汉书艺文志所载小说”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史略》作为学术经典,其价值不容怀疑,然而,由于受当时文献条件限制以及中国小说史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故白璧微瑕,在所难免。如该书第三篇“汉书艺文志所栽小说”,其中就存在所述文献不准、所举文献有误、论说不甚严谨或偶有失误等缺憾,应该引起中国小说史研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浅谈《夜雨秋灯录》与“三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绪初年宣鼎的《夜雨秋灯录》,被鲁迅称之为笔致乃《聊斋》者流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二篇),时代文艺出版社则径收它入“后聊斋志异丛书”排印行世。然而,不应忽视的是它不仅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也在个别情况下,与“三言”相关联。宣鼎援“三言”故事,易通俗为文雅的作品,集中在卷二,占卷二作品的十四分之五。《东野砧娘》是《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的“翻版”。闵贤与东野子良陈  相似文献   

8.
《儒林外史》的结构,在许多以西方近现代小说观念作为评价标准的读者眼里,一向只是短篇的汇编.胡适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曾说:"《儒林外史》没有布局,全书是一段一段的短篇小品连缀起来的;拆开来,每段自成一篇;斗拢来,可长至无穷."鲁迅也认为:"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解放以后的各种文学史、小说史著作基本上采用这一说法.  相似文献   

9.
(一) 何谓“文言话本”? 本文是据《明清文言小说史稿》中的一章改写的。在《史稿》中,笔者已对“文言话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作了评述,这一部分主要是想谈“文言话本”在小说史上的意义,特别是它和文言小说、世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猥亵小说以及古典戏曲的关系。那么,什么是我所说的“文言话本”?为了简捷,就从成书于明嘉靖年间的《清平山堂话本》谈起。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小说史写作的理论设计--兼论《中国小说史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史是在西学东渐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其成熟的标志是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问世。自此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进入多元化 ,但绝大部分著作仍沿袭鲁著的理论框架并未有大的改变。综合考察中国小说史的发展轨迹 ,在充分承认鲁著的历史成就的同时 ,客观分析其存在的缺陷不足 ,对于中国小说史进行新的理论设计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明人戴钦非死于廷杖,而是死于服食药石。他的著作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文献记载共有四种,即《鹿原集》、《玉溪存稿》、《戴秋官集》、《鹿原存稿》。今存前二种。《鹿原集》见于多种目录记载,《玉溪存稿》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2.
王瑶,山西平遥人,著名的文学史研究专家。鲁迅研究只是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1953年出版了《中国新文学史稿》,这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这为他后来从宏观角度研究鲁迅打下了基础。此前,出版过《鲁迅与中国文学》。1983年,他把近三十年来所撰写的论文,分别编为《鲁迅作品论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集》.前者是研究鲁迅专著,后者有些篇也论及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有一些研究鲁迅的论文,散见于各报刊。  相似文献   

13.
小说一知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研究者中慕《蜃楼志》之名而无缘得见此书者大有人在,而自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迄今,各中国小说史对此书均一字不提,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据我所知,著文评论《蜃楼志》的有郑振铎先生和戴不凡先生,他们一致认为《蜃楼志》是部好小说。  相似文献   

14.
1997年5月7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举行中文、英语专业6门课程备课会,来自湖北教院、湖北大学、武汉教院和湖北师院的有关任课教师参加了备课会,由各课程教材主编组织教师讨论教学目的要求、教材重难点、授课方式、课时安排与考试题型。现集中将各门课程备课讨论意见和教材处理意见分述于后。《明清小说史》明清小说是明清时代文学的代表性成就和代表性文体,是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重点,现就教材《明清小说史》之编撰特点及学习重点与方法作一些说明。绪论完成三个任务:一是通过“小说”概念之贬损含义的挖掘,说明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15.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说: 马卿为自叙传,具在其集中。子长因录斯篇,即为列传。班氏仍旧,曾无改夺。寻固于《马·扬传》 末,皆云:“迁、雄之自叙如此。”至于相如篇下,独无此言。盖止凭太史之书,未见文园之集。故 使言无画一,其例不纯。照刘知几的讲法,《司马相如集》中有一篇《自叙传》;司马迁《史记》里的《司马相如列传》是照抄这篇《自叙传》的。这个看法,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著研究的3部专著都涵盖了台港澳地区的现代文学史论著,表现了中华文学大一统的气概,但3部专著都撇开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一个症结。作为第一部中国现代小说史,夏氏专著奠定了新的、更完备、更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小说史的基础。正因如此,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绝不能闭口不谈夏氏《小说史》。只有将夏著纳入自己的版图,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才真正称得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辛勤耕耘了数十年,陆续出版了5本成果的结集:《厄鲁特蒙古史论集》、《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中国边疆研究论稿》、《跬步集――新疆史探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18.
一 本书分上下两集。上为“《诗经》新解”共12篇。内中除《诗·淇奥》篇及一两篇古诗新译之外,大都是十年前“《诗经》批注”的整理稿。下为“古史新论”为24篇。它与上集那十二篇新解正相反,除了《关于古代典籍的亲称新解》以及两三篇关于周世父、子及伯、子,男三族之称的古义新释外,大都是成篇于八十年代前后之新作。 至于作者由当代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战线,跨入古史、古诗的研究领域的史姻世缘,已约略在“代序”——《关于茅盾先生题签“金文新考”的附记》,与《答日本东京大学宫宅君问》中,分别作过忆述了。  相似文献   

19.
试论元好问的《续夷坚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好问写的史料性、杂纪体小说集《续夷坚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收,其后的小说史、文学史以及《辞海·文学分册》等,多失载。但是,作为有金一代流传至今的极为罕见的小说,它具有明显的特色;它出自金元诗文之冠元好问之手,其思想和艺术也非同一般。理应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续夷坚志》四卷,二百零三篇,其中第四卷《女真黄》、《日本冠服》。《焦燧业报》。《孔孟之后》等四篇有目无文;《宣靖播越兆》一篇残尾。书名是承南宋洪迈《夷坚志》而来(唐张慎  相似文献   

20.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欧阳健所著《中国神怪小说通史》,是在本学科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的一部优秀力作。此书补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新出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神怪小说史》相关叙述的不足,详考了自远古无名氏《山海经》至清末陆士谔也是西游记》等一大批文言、白话体神怪小说,全书长达57万言,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原创性见解随处可见,堪称第一部名副其实的中国神怪小说通史。 《通史》刻意为神怪小说作科学正名,努力刷新神怪小说“终未免荒诞迷信”的传统认识。该书开卷倡言:“神怪小说的本质在于:它不期待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