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溯因被认为兼具创新性和逻辑性,但因两大特性难以兼容而成为争论焦点。通行的解决方案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并招致了其它困难:将创新思维形式化以便将其纳入逻辑范畴,或彻底否认溯因的逻辑属性,只是从认识论角度对待溯因。若从以下观点出发,便可在充分尊重皮尔斯的前提之下,合理解决不兼容问题:溯因与溯因推理分别来自不同的概念领域,后者是前者的子集;属于溯因却不属于溯因推理的部分被称作溯因洞见。洞见具有创新性,而推理具有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溯因推理越来越受到逻辑学、计算机等领域的重视。皮尔斯最先提出溯因推理,他认为只有溯因推理才能产生新知识,并通过对演绎、归纳和溯因推理的形式的分析,阐述了溯因推理的意义。汉森进一步总结了皮尔斯的溯因推理理论,并确切的提出了溯因推理概念。Harman和Josephsons把皮尔斯的溯因推理理论和"最佳解释推论"相等同。溯因推理从假设的前提能够得出猜测性的结论,其在本质上是非单调性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皮尔士的认识论思想--溯因逻辑,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思维习惯的形成,结果指出,译者思维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在猜测本能基础上的溯因推理-归纳-演绎的知识获得过程,即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译者首先本能地运用溯因推理做出假设,并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使用归纳来检验假设,然后再创造性地演绎出翻译规则和理论,最后内化为译者的思维习惯,使其翻译活动的潜意识程度得到提高,从而加快翻译速度.  相似文献   

4.
5.
溯因是有别于归纳和演绎的第三种推理逻辑,创始人皮尔斯基于此提出了"科学研究的三阶段循环"。其后续发展除了最佳解释推理(IBE)以外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溯因逻辑弥补了归纳法和假设演绎法各自的不足,因而被认为"好的科学在方法上应当是溯因的"。溯因方法论在行为科学研究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指导价值,在定量研究中,方法学家海格提出的科学方法的溯因理论克服了以往研究惯习中只重视"辩护语境"而忽视"发现语境"的偏颇,强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定性研究中,溯因分析对扎根理论的革新也有助于完成其理论构建的使命。  相似文献   

6.
溯因推理是语言理解过程中建立假设和论证假设的前提。关联理论是为获得最佳解释而确定所溯假设合理与否的重要手段,是在溯因背景下运行的论证机制。词义的调整和产出是利用溯因推理为起点,将所得假设作为关联理论推导含义,验证其合理性的系统过程,从而达到在语境条件下确定词义和准确理解说话人意图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英语单词形义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着词义或词形提取的轻松程度;英语单词形义联系的建立有赖于构词成分策略的使用。在运用构词成分策略重述已知词义的过程中溯因推理,把英语词汇形义联系的过程转化为动态逻辑推理,也可解决英语词汇的已知词义重述问题:从待解释项"单词的汉语词义"出发,结合构词成分等背景知识,到解释项"单词英文拼写的意义拆分"进行逆推。溯因推理有利于促进并优化单词形义联系的建立,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蒯因(W.V.Quine)提出的不确定性论题是一个有关语言哲学的认识论命题,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内涵或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外延或指称的不确定性。通过探讨翻译不确定性的直接原因和隐性原因以及翻译不确定性与可译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可知蒯因不确定性论题对当代译界有一定的启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模糊的,翻译过程是不确定的,翻译理论与策略是多变的。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使我们能够更正确地看待翻译实践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矛盾,并重新审视不同风格和水平的译作。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研究前沿的翻译过程实证研究谈起,在认识皮尔士哲学思想、溯因理论发展过程、溯因逻辑推理的基础上,从皮尔士认识论角度探讨皮尔士溯因本能的假设生成过程和溯因推理的假设评估过程在翻译研究中的体现:翻译单位的动态变化,同一译者、同一文本使用的不同的主客观翻译单位,翻译策略使用中去桎化策略与心理词汇提取过程体现溯因猜想和溯因推理的相融、交互的动态过程。同时对翻译过程实证研究的哲学严谨性、确定性真理观进行探讨,呼吁用皮尔士理论对翻译过程进行反思,以促成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确定性》是维特根斯坦晚年一部未完成的著作,对知识的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思考,在当代哲学中引起了广泛深入讨论,但在各种不同视野中也带来了许多误解。这里试图根据全书的四部分内容,提出一种温和的解释,即维特根斯坦是把确定性与怀疑相对立,而不是与不确定性相对立,认为确定性表明了不可怀疑,这与基本经验事实有关,而与我们的知识和信念无关,唯有知识和信念才会存在不确定的问题。不确定性不是维特根斯坦想要拒绝的东西,而是他试图在某些信念中安定下来的东西。他承认知识的不确定性,并建议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这种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在我们的语言游戏中被实例化。通过与实用主义、克尔凯郭尔以及当代神经科学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维特根斯坦关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并不会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推理分为实质推理和形式推理,学界一般认为法律推理也应包括实质推理和演绎推理。作为一种专业活动,法律推理实际上就是并且应当是演绎推理。由于受到法官前见、大小前提的不确定性以及案件语境的影响,作为法律推理的演绎推理并不能像纯粹形式逻辑中的演绎推理那样确保其结论的确定性。司法结论的不确定性之具体表现是法官几乎总是可以、并应当在是或否以及多或少的问题上做出自己的主观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律推理形式,设证推理的基本过程是在已经具备某种前提性结论的基础上寻找对该结论的最佳解释.从司法过程的运行来看,双方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寻找任何理由能够支持其主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设证的过程,它有别于从法官视角出发的归纳或者演绎推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证才是司法过程的“真相”.从具体运行来看,设证推理是一个对原初结论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最终形成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13.
法律推理是司法运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类比推理作为法律推理中的一种创造性方法有其独特的推理过程与重要的价值体现。类比从本质上来看既不是推论也不是亚推论,而且也不仅仅只是一种纯粹的逻辑思维。因此,厘清类比的性质必不可少。同时通过对其基本步骤与推理过程的阐述,并结合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刑法具体案例剖析个案到个案与个案到规则两种形式的类比推理过程,从而发掘类比本身所蕴含的同案同判与创设规则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4.
Logic Reasoning     
《阅读与作文》2010,(9):7-7
  相似文献   

15.
由于知识领域成为工具理性主导的市场,客观主义的科学标准成为衡量一切知识的标准,唯概念思维成为人们思维的“意识形态”,致使人文教育在整体上深深陷入唯概念的、唯理性的思维洞穴之中。出路在于立足于知识的“默会维度”来理解人文知识的特性,探索出符合人文教育特点的理论和方法。被忽略了的中国传统人文精髓———“象思维”———正是当代人文教育需要承继和复兴的智慧所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模型不确定系统的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控制,引入无穷时域的性能指标使闭环系统达到稳定.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系统的未知参数,在每个采样点基于估计的状态模型来计算控制输入.通过施加新的终端等式约束,将无穷时域性能指标的优化问题转化成可解的二次规划问题.利用后退时域性能指标的单调性证明,给出使连续时间广义预测控制达到闭环稳定的条件.仿真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具有不确定的时滞微分大系统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不等式分析方法,给出了不确定性时滞微分大系统在不依赖时滞的反馈分散控制下是稳定化的、渐近稳定化和指数稳定化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语境不仅仅是一个定性的、模糊的概念,它具有清晰的结构,可以表征计算。语境可以分为文本语境、境遇语境和认知语境,每个都有自己的结构和表征计算形式。每个语境形式都有自己的变换模式,科学推理是基于语境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好的广告语可以达到显性表述与隐性表述相得益彰,意味悠长,让人过目不忘的效果,其解读和创作都要用到常规推理。常规关系是两个事物之间的自身的关系,可以抽象为相邻/相似关系,是人们以关系的方式把握世界的一种认知工具。人们依相邻/相似律,通过常规推理便可解读广告语的隐性表达,而广告创作者也可以利用常规关系创造出充满智慧、妙趣横生的广告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