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十年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概况及特点从1949年新中国诞生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30年里,为推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报刊发表了1.2万篇文章,编印了500余种书籍,多为心得体会和辅导材料。这个时期以群众性的学习运动为特点,研究工作并不突出。近十年,“学习热”有所降温,形式主义的东西更加少见,作者队伍从工农兵转向专业理论人员。已发表的文章达7000篇,出版思想研究的专著、论文集及回忆录、传记等,也不下500种。与前30年相比,心得体会和辅导材料减少,研究性论著增多;数量  相似文献   

2.
《劫后余稿──试办初级社文存》自序王谦“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的办公室和宿舍多次被抄掠。过去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和未及发表的手稿,荡然无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特别是近五、六年间,几位好心的朋友把寻觅到的文稿交给我,并建议结集出版。中共山西省委党史...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现代哲学史,历来是研究的薄弱环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一领域的研究日趋活跃,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较好的论著.袁伟时教授撰写的《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就是这一领域的突出成果,综观全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已经出版,全党都要认真学习,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学习的领导。 学习《邓小平文选》,是今年秋冬即将开始的全面整党的重要思想准备。整党首先是从思想上整顿。目的是把全党的认识牢固地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所确立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学习《邓小平文选》,对于加强全党思想上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邓小平文选》系统地反映了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在1975年针对“四人帮”的破坏,为整顿各方面的工作而进行的斗争;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为纠正“两个凡是”的错误,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而进行的斗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全面进行拔乱反正,深刻总结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王梦奎同志是我国经济学界的后起之秀。他的主要论著大部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表的,而且以探索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主旨。因此,他的论著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的研究,作出了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贡献。最近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书,就是他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著重要论文的集萃。虽然它是一部涉及面很广的论文集,但读起来却有其内在的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对于继续深入研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有相当大的启迪作用。 该书的鲜明特点在于,它着力研究“中国特色”,勇于触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敏锐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全书收入论文二十八篇,其中二十五篇是探索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重大理论问题的,其余三篇虽然讲的是一般理  相似文献   

6.
约翰·罗尔斯是现代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和新自然主义法学家。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罗氏先后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论著,特别是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一书,引起美国哲学和法学界的广泛重视:称《正义论》是美国“全国各大学政治科学和哲学课程的标准精神食粮”。显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所阐述的新自然主义法哲学思想无疑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临渊斋”     
我的书斋早就取名“临渊”,但从未公开发表过。为什么叫“临渊”?我在《夏氏箴言手册》加注云: “‘临渊’取‘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意。‘临渊’的含义总的说来是学术上的冒风险精神。搞学术要冒风险,这与建国后三十年间常将学术同政治挂钩有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了,但与政治联系的倾向与气氛尚未完全消除,且难保那些‘左’派不死灰复燃。一贯主张学术上不断创新的我,名其书斋为 ‘临渊斋’是恰当的。”研究学术还有什么风险,这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国理论界以至全党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结果,是重新明确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为恢复党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九年以后,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又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并且指出:“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力标准就更  相似文献   

9.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讨论,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帷幕,实现了建国以来历史的伟大转...  相似文献   

10.
<正> 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一书,以简洁的文字,搜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在中国革命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该书时限从1911年—1949年。共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人物三大部分,总计近130篇,440多个问题,40万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革命史的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编写者面对这一现实,将“新”字贯穿于全书的始终。一是它恰当地运用了新史料。如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党的一  相似文献   

11.
<正> 由蒋俊,李兴芝合著的《中国近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一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衰落,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一、领域的开拓。学术界对中国无政府主义的研究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的,但长期以来,绝大部分论著涉及的范围局限于“五四”时期,其重点则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无政府主义的批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研究的范围拓宽到辛亥革命前后,“天义派”和“新世纪派”的思想成为讨论的热点,但对1907年以前和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的无政府主义思潮的研究基本上仍属空  相似文献   

12.
一、研究概况 据初步统计,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迄今,已出版有关邓小平思想(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论著200余本,研究文章5000余篇,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和座谈会有100余次(其中全国性研讨会20余次)。研究范围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生平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完整提出、2012年党的十八大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这一命题,始终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多年来,学术界、理论界陆续发表、出版了大量的高水平论著,其中不乏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因此,进一步深化、创新、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并非易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论纲》是林建华教授等人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该书在全面、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政府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就和平解决香港、台湾问题制订一系列的特殊政策,并同英国政府进行友好谈判,完满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初步显示了这一构想的强大威力,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一国两制”构想的由来及其威力中国政府关于“一国两制”的设想,是从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的.这次会议在制订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时,就有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改革面临的局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尤其是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以后,教育改革在各个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没有改革,就没有新时期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教育事业在前进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困  相似文献   

16.
“左”的错误的不断出现,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的一大难题,即使在粉碎“四人帮”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以后,这种难以根治的顽症仍不时发作。80年代发生在党的理论战线上的一桩“哲学公案”就是一个明证。祸起萧墙1983年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3月...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行政学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关行政学的讨论会和教科书也相继举办、出版,但对行政学的研究对象——行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弄清“行政”的含义,对于建立科学的行政学体系无疑是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进行“行政”定义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确立一个理论命题。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8.
1921年,在浙江萧山的衙前爆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农民运动,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发动民众,组织农民协会,发表《宣言》和《章程》,和地主阶级进行抗衡和斗争,其范围波及萧绍平原80多个村落,时间持续了半年左右。这一重大事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相似文献   

19.
被疏忽的课题:毛泽东与中华爱国主义徐梁伯自毛泽东逝世以后,关于他的思想、理论的研究,“不但在中国,在世界也引起了浓厚的兴趣,国外已经发表的论著数以千计。”①国内发表的论著更是不胜枚举。但笔者发现,所有这些论著都极少涉及毛泽东对中华爱国主义理论的伟大贡...  相似文献   

20.
戴平万是“左联”时期一位有过一定影响的广东籍作家。“左联”成立之前,他是“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和蒋光慈、饯杏邨(阿英)、杜国庠、洪灵菲等一起出版《太阳月刊》,创办《我们月刊》,并在党的领导下,参加有关“左联”的筹备工作。“左联”成立以后,他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是“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的撰稿人之一。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年,他先后在《太阳月刊》、《我们月刊》,《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上发表了二十多篇小说和译作,还撰写介绍外国革命作家的论文,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出路》、《都市之夜》、《陆阿六》,中篇小说《前夜》和《荔清》,被当时的评论界誉为新兴文学的花蕊。他的小说《陆阿六》,还作为“左联”时期的优秀作品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去。一九三○年以后,他主要从事其他革命活动,创作较少,但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