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心理图式是审美主体进行文学活动的心理根据,是其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戒。审美心理图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存在形态和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审美心理结构在内容上表现为以真为基础、以善为主导的对梦、幻、奇的追求,其直接意义在于在想象中重建某些神话和历史事件,其深层意义则在于重建心理天平,在真与善的维度上实现新的提升,实现新的心理完形,意识形态性质十分复杂.审美心理的形式也是多样复杂的.为了实现审美的心理完形,在运用审美的基本心理形式时,要重视直觉的瞬间自明作用和替生命活动保存诗意自由的作用,又要超越封闭性的生命体验的局限;要善于调控由主客相似关系引发的顺应性情感移注和由主客对立关系引发的逆向性情感体验;要善于进行形式冲动与内在的冲动相互转换,善于解读形式密码,进入哲学式体验状态.  相似文献   

3.
巴金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在现代文学史上 ,他的猛烈地、坚决地反抗旧制度、旧礼教 ,热情地追求革命 ,歌颂革命 ,并对未来充满胜利信心的小说 ,不知使多少青年人摆脱了苦闷和彷徨 ,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新时期 ,巴金以带病之躯 ,用那支永不停息的战斗之笔 ,历时八年 ,完成了累积 1 50篇 40万字的五卷本《随想录》 ,轰动海内外。被誉为“五四以来 ,继鲁迅的杂文之后 ,我国最伟大的现代散文 ,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出现的第二座高峰” ,“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楼肇明 :《散文摭谈—…  相似文献   

4.
影响和支配音乐创作主体的心理因素有感知记忆、思维想像、审美体验、直觉感悟、实践意志等。考察和探究这些复杂的心理活动 ,有助于创作主体对自己创作过程的了解 ,并为人们理解音乐这门艺术提供一个认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审美心理结构动力学揭示了人类审美心理的动态构成。审美心理结构是在人类的遗传过程和经验的基础上生成的。对应于审美显意识、审美潜意识、审美无意识,人类的自我形成为创造性自我、经验性自我、本能性自我、创造性自我在本能性自我和经验性自我的基础上生成了审美的自我,从而在自由选择的社会实践之中生成了审美心理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6.
审美移情理论都注意到了人们在主观意识中将主体情感赋予客观物象这一事实,关注的对象在于对感性经验的陈述而没有对审美移情在心理活动中的情况作以分析,情感在审美心理的机制与活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分析审美的移情必须首先从情感的作用入手,从审美的角度对移情的情感心理机制作以探讨是发展审美心理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主要探讨了文学翻译译者审美心理结构的主要因素,其心理结构的耗散性,及耗散结构理论对译者审美心理研究的启示。在文学翻译中,美感的产生就是审美主体(译者)与审美客体(原作)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其相互作用中,作为中介的审美心理结构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的耗散系统,其内部各个因素与系统间的非线性关系产生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相对的稳定和有序。  相似文献   

8.
审美心理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物形式在人神经系统视觉区与快感区建立的联系通道,称为记忆型审美心理;一类是人神经系统中先天或后天形成的对一定形式的心理需求,称为需求型审美心理。本在分析众多审美现象的基础上,依据现代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记忆型审美心理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论审美时尚的非审美心理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时尚的个体心理动因是多种多样的。本文分析讨论了8种心理动机,并指出非审美动机在审美时尚参与者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2.
巴金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将博爱、悲悯、宽容、慈善等人道主义情怀和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漫长历程之中,生命意蕴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融合了他的独特的生存感悟和审美体验而获得了存在的鲜活性与合理性,作家的人格和艺术的风格、人品与文品的有机契合实现了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他通过自己的生命意蕴的审美体验和细致描摹与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跳动在了一起.以热烈酣畅充满感情色彩的语汇为社会的发展踪迹和人物的生命神态描摹尽相,成为文学史上无人替代的生命意蕴的抒写巨匠。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小说的“传奇”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传达出普通人在平俗的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怪异、苍凉的感觉。“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照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有其家族氛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14.
巴金作品中的女性美丽、善良、多情、勇敢,而男性则摆脱不了委琐、莽撞、虚伪、病态等性格缺陷,其性别世界是严重失衡的。这种无法平衡的审美心理,源于他无意识中的一种恋母情结。这种恋母情结与巴金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和生活遭遇有很大的关联。这种情结体现在文化上为泛女性心理,表现在具体的创作中,巴金为读者奉献出圣母型和弱母型两类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原始巫术思维是建构天人合一审美关系的基础,而基于原始思维建立的天人合一关系,奠定了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基础.原始巫术思维和巫术实践促进了原始先民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审美过程中的直觉审美、功利审美、艺术审美等三个层次作了梳理,并简要阐述了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构成了人类的文明史。心理学对求真和崇善的研究比较重视,而对于审美的问题则关心不够。青少年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其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四个阶段:审美心理的初步萌芽期、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审美心理的逐渐成熟期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期。国外关于审美认知发展阶段的两种理论及其对青少年审美认知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审美认知发展的三个倾向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题材到形式,从形式刺激到形式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中西(异民族间)的文化心理构成的异同导致其审美感受的异同,了解并认识中西的这种审美心理形态的异同性,能使我们达到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19.
译学与美学早已结下不解之缘,许多美学理论思想和审美范畴对翻译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审美经验过程主要是由审美主体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这四种心理机能的通力合作其共同完成,而"心理距离"审美态度又是当下恰当美感经验产生的前提,它在文学译者整个的审美经验实现过程中起到促进、协调、规范的作用,它同时也是译者审美欣赏和创作要共同遵循的原则,对文学翻译的审美和表美具有实践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禅宗以一个关于“梵我合一”的精致周密的世界观理论,一套“自心觉悟”的解脱方式,一种“以心传心”的直观认识方法,对中国文学产生全方位辐射,渗透和影响到审美及其他各个文化领域,直接推动了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趣等审美心理诸因素的发展和完善。也直接铸就了与以伦理为中心的“诗言志”审美心理传统相区别甚至是相对立的另一种审美心理建构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