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素质,是一个国家永立世界强林的最可靠保证。高校是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主要场所。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的理论思维。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大学生解放思想的内在推动力,是大学生思维准确性与创造性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灌输多,启发少,大学生思维品质的独立性、批判性、灵活性较差。为此,引导大学生建立符合时代精神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而推动整个民族思维方法的转变、创新以及能力的增强,这是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思维方式,指的是认识主体在思维…  相似文献   

2.
一、思维方式的类型社会群体及个体在社会(或自然)矛盾作用下所形成的思维渐变和突变过程,有些具有继起性和并存性,有些具有间断性和偶发性,由于交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诸多的思维差异,由此构成的思维方式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因袭式思维方式。承袭历史的传统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处事原则,使思维沿封闭圈下意识运行的一种方式。其典型特征是“祖宗的章法不能变”,安于现状不求创新,个体潜能在承袭的精神鸦片中麻醉了。2.直线式思维方式。习惯于用现成模式或程序思考和解决问题,就事论事、按图索貌、自我设限的一种思维…  相似文献   

3.
张作兴 《东南学术》2005,(2):137-143
本文试图对经济学思维方式作个较系统考察;研究了思维方式与经济学之间的相关性和重要性.通过对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历史回溯,初步揭示经济学思维所具有的过程抽象性、内涵时代性、方法多元性、结构层次性和学科交叉性等重要特征.文章对西方经济学核心理念和主要思维工具作了精简评述,着重阐述了每种方法的内在特定性和时空相对性.文章强调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科中,要扬弃借鉴、跟踪研究、综合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思维方式,尤其是方法论层面上的分析方法和思维工具,不能过分迷信某种方法包括数学这种被广泛运用的思辩工具,以期在基本构架、素质造就、战略思维等方面寻求创新.文章还对如何培养新时期经济学者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蓝文权  蒙运芳 《学术论坛》2007,30(12):87-90
思维方式的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的思维方式要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或非科学的思维方式中解脱出来,确立想和谐、谋和谐、促和谐的思维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对象创新、方向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和趋势创新.  相似文献   

5.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定,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综合国力的突出位置上。科学技术创新实际上就是知识创新,即包括经验知识的创新(如: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等)和理论化的知识创新(如:创造新的理论)。怎样才能知识创新呢?恩格斯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恩格斯的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理论思维在知识创…  相似文献   

6.
论汉语言与汉民族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表征,对民族的整体素质及其历史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族思维方式的生成与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民族语言的特点相关联。一个民族选择了什么样的语言,也就选择了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因此,探讨比较民族思维方式之差异乃至民族文化之差异不能不关注民族语言与民族思维的关系。人类语言的源起是一致的,即都衍生于原始的歌唱和下意识的手势的不断重复,而劳动过程的日趋复杂和人们交往的日趋频繁又促成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一过程在任何民族是无差别的同一。但不同民族语言形态的具体生成…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实践思路及其特征?并形成各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呢?归根结底都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关。因此,思维方式作为规定和影响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体系的基本因素,是由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所决定的。本文拟从大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思维方式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探讨并揭示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能源,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理性认识阶段,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和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都体现着思维能力的竞争。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发展形态各异,发展速度不一,表现出各有特色的社会发展特征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或不同,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如何反映、把握和调理客观对象的一般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思维方式将由新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所代替,并对创新思维的概念、基本特征及发生本质作了较详尽的探讨,同时强调了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来自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挑战。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利地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深入地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进行实事求是地反思,既要看到我们民族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孙景芬  邢辉  于淼 《理论界》2006,(2):136-137
本文从医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分析了医学思维方式的演变及其特点,指出医学创新思维在现代医学创新中的作用,并对医学创新思维障碍及其克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与中西哲学思维的整合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网络化交往方式的工具理性手段 ,不断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深层的实质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渗透和综合创新 ,集中体现为中西、古今多元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相互整合与共同创新。文化的整合最终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创新 ,特别是各种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在思维目标、主体致思趋向、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的重心诸方面的相互整合 ,这种整合 ,可以借助数字化的虚拟网络语言实现跨越时空维度的创新。经过整合创新将会建构起一种共性愈来愈多的全球性思维。和而不同是建构全球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时代发展要求哲学必须与时俱进,这不仅反映在内容上,更反映在基本内核——哲学根本思维方式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思维方式是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内在蕴涵着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辩证的思维方式、没有固定模式的思维方式。深入理解和体会这三种思维方式在现实中的导向作用,对于培养人们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期,人才的素质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和民族的盛衰。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创新教育。人的感觉器官中,以视觉获取的信息最多,视觉在信息的收集、加工中形成视觉思维。视觉思维的方式一般有直观法、选择法、发现法、探究法等,这些方法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其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则是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而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形而上学是传统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的体现。要做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整体统一、自觉体验、中庸调和、内倾意向等传统思维特征。在新的历史时代,反思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新精神,对于张扬人的个性,适应新时代的变革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告别几十年僵硬的中央计划经济模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阶段,这是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迈出的伟大的一步,这是一场带有根本性的深刻变革。这样一种经济结构和社会运行机制的转换,必将引起整个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必将引起人们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的重大转变,导致一场全社会性的思维方式大变革。因为“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与思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培养、造就民族创新能力的关键就是教育。在知识经济、全球化浪潮即将席卷整个人类社会的今天,我国又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战略构想,可以说,注重创造、强调创新、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整个教育界甚至全体国民的共识。然而创新教育的实施却并没有象人们想象的那样顺利。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一、传统哲学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必然联系我国教育长期以来沿袭着知识教育的传统,“创新”虽也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在知识…  相似文献   

18.
2 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人在认识世界过程中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外在的有机联系 ,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可以物化的思维活动。一般具有求异性、逆向性、多向多维性、发散性、系统性等思维方式。培育和开发创新思维 ,应着重注意五个方面 :一是积累丰富知识 ;二是养成多思、勤思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三是进行想象和联想的训练 ;四是把握直觉与灵感 ;五是冲破思维定势束缚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术》2007,(2)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的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相似文献   

20.
论中西思维方式的分殊丁素(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不同的区域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性,形成了中西方个性迥异的思维方式。就整体而言,两者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从思维方式的构成到属性,从结构到习惯、到思辨方式等,都表现出各具特色的明显分殊。这种差异更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