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基层社区内形成民主管理,社区事务的治理以居民自治为主、多方参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研究文献,从主体视角和机制视角分析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现状。概括了党政机关、自治组织和社区居民在居民自治中的不同作用,分析了社区居民自治中政治机制、法律机制和文化机制的作用。目前的居民自治研究主要从宏观着眼,为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指明了道路,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并不多。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上海市D社区基于生活、关系、空间三维向度的城市社区融合共建某种意义上表明了当前社区建设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动回归,通过社区动员培育居民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营造社区文化,深化关系联结,从而有效提升社区社会资本,推动社区多元主体整合,形成以基层情感治理为主线、以专业工作介入为手段、以社区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城市社区整合共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新社区是我国农村社会变迁中乡村治理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民主化建设的基本单元,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和规模基础上的自治载体,是乡政村治模式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条件。本文以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基础,分析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制度环境,并从支持系统、机制创新、功能结构运行、权限实现等方面提出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制度安排设想,初步设定了农村新社区自治的目标框架。农村新社区自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并在党的十七大继以发展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国城市社区自治实践向农村的延伸和拓展,是农村新社区基本治理结构的探索和基层政治民主化建设的一个创举。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和嘉兴市为例,就农村社会变迁过程中新社区自治的制度和目标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文  段召 《城市观察》2021,(1):43-55
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改革是基层党和政府与社区各类组织之间权力职能关系的一种多方位调整,居民自治、党建引领与企业参与分别代表着目前实践中的三种不同改革思路,其内在逻辑折射出改革者对于解决社区现实问题的区别性研判,以及对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内容的差异化理解,并将深刻影响城市治理的发展向度.在住房商品化改革深入推进,社区形态经历复杂转型,社区利益主体日渐多元,居民的民主法治观念逐渐觉醒,基层群众自治需求增长的现实背景下,以深圳在居民自治、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等方面探索出的"盐田模式""南山模式""桃源居模式"为例,阐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对于研判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改革的趋向和特征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历史悠久,积累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是以公民自治为基础,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等多社区精神的培育等,都为我国社区治理实现公民自治的路径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章敏敏 《城市》2018,(5):19-25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治是实现城市社区自治的重要推动力.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自治及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治概念的界定过于笼统,缺乏实质性的效能分析,亟须从理论范式上明确自治及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笔者结合国外对于自治的两种经典争论,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对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治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测量维度.同时,指出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在发育不成熟的情况下,自治性并不是越高越好,要对其进行适当监管,从而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鹏程 《社会学》2005,(2):25-34
中国现代化正处在一个以城市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城市的社区以价值认同和自主精神形成了实现公共理性的良好氛围,成为市民塑造现代人格的公共平台。为了解鲜活的新型社区及真实的社区治理过程,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考察了解社区自治研究的现状;对11位与TF社区相关人员作了深入访谈,记录了他们对社区自治的态度,结合观察,TF社区发生的系列事件,了解社区事务的过程与实践,概括出社区是如何受正式、非正式权力的影响,社区冲突对社区自治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社区自治理论探讨中,一直存在对"国家"与"社会"、行政化与自治化、管理与治理、权力本位和权利本位等概念的争论。然而,在地方政府的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对社区放权还是让利,都在政府主导下开展,这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问题——行政化困境和边缘化困境。在行政主导型社会仍会较长时间存在的背景下,"放权—增能—再放权"是社区自治得以顺利实现的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9.
武鸣县的例子表明,社区选举向农村的选举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农村选举所积累的经验为城市选举所借用,可以对城市的选举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可以让城市的选举少走一些弯路。在吸收农村经验的基础上,可以让城市的选举进行得更好。在这个基础上,城市选举可以多进行一些制度的探索,并进行得更好。我认为,武鸣直选的成功提出了一个社区直接选举的发展战略问题,就是如何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推动社区直接选举。从1999年到2001年的社区直接选举的基本情况来看,从指导思想上讲,是要从大的中心城市推动社区的自治,而在推动自治的过程中,社区的选举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但不是中心内容,中心内容是社区的自治和管理。但是,  相似文献   

10.
深圳"盐田模式"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厘清社区行政职能、自治职能与服务职能,从而实现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性.但是,"居站分离"在现实运作中仍存在行政权与自治权失衡的问题.从"居站分离"模式发展到"1+3+X"模式,从行政权和自治权适度分离发展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反映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圳市盐田区由原本的政府一元治理走向合作治理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1.
深圳"盐田模式"社区治理体制创新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厘清社区行政职能、自治职能与服务职能,从而实现社区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性.但是,"居站分离"在现实运作中仍存在行政权与自治权失衡的问题.从"居站分离"模式发展到"1+3+X"模式,从行政权和自治权适度分离发展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反映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深圳市盐田区由原本的政府一元治理走向合作治理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2.
董彪 《城市观察》2016,(2):97-105
创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社区类型解体后,取而代之以"街居制"为主导的城市社区类型,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权力类型从单一转向多元。如何在多元化的权力碰撞过程中实现善治目标值得考虑。有必要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行政权力的作用、社区自治的理想与现实、社会组织的定位、居民委员会的性质进行分析,就城市社区治理的法治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肖潇 《现代妇女》2014,(1):149-150,142
参与式社区自治的核心内容,没有居民参与的社区自治不能称之为自治,没有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如空中楼阁。行为是意识的表现,作为公民社会应有的公民意识最终还是反映在公民参与公民社会的行为上,因此,公民是否具备了公民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来衡量。本文将选取山西省临汾市区120名公民发放120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98.3%。以这118名公民为研究对象,针对公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现状进行调查,并针对公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海燕 《科学发展》2013,(10):72-78
当前,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从"单位制"向"社区制"发生变化,社会成员逐渐从"单位人"转向"社区人",基层社会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利益需求不断增多。上海外滩社区(街道)居民自治的发展思路是:完善基层自治的功能,找准居民自治的切入点;拓展基层自治的空间,推进居民自治的生长点;加强基层民主的建设,促进居民自治的增长点;适应基层社会的变迁,聚焦居民自治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5.
蓝宇蕴 《城市观察》2014,(1):129-138
近年来,政府力推社区建设,大有社区建设非政府主导莫属之势。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政府主导型"的社区建设,具有特殊意义。政府垄断性地把持着所有关键社会资源,并能藉此营造社区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支持系统,建构超越社区自身局限的发展条件。但政府社区建设中的强势介入,一定程度上亦成为社区发展的主要制约,可能造成对社区谋取自主发展空间的一种挤压。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社区建设,暂时还难以离开政府的主导性参与,但需以发展社区自治为前提,需根据不同的社区发展阶段,适时进行职能调整,以求政府与社区关系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裴峰 《科学发展》2013,(2):28-33
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大背景下,社区已经成为城市管理服务的主阵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的"前台"和"窗口",推进"一口受理"是其提升服务能级的必然选择。推进"一口受理"公共服务模式关键是整合资源、再造流程,这就要求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健全管理机制为核心,不断完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门式服务、一口式受理、一体化运作"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创新"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是有效推进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泉州市在"城中村"社区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要实现以"城中村"社区治理工作的创新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泉州应该在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工作方式民主化、居民保障水平提高、社区管理者素质提升、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等五个方面继续推进各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陈朋 《科学发展》2013,(2):34-44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网络虚拟社会正以其信息多元性、交互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社区治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基于上海市6区15个街道(镇)39个社区(居委会)的实证调研表明,虚拟社会在丰富上海社区治理资源的同时,也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严峻挑战。这主要表现在:虚拟社会的"参与式社区自治"难敌现实社会的"任务型社区自治";虚拟社会呼唤社区治理"崇尚自由"与现实社区治理强调"建构秩序"难以实现有机均衡;虚拟社会期待社区治理实现"多元共治"却遭遇了现实社区推行"自上而下"的治理。为此,网络虚拟社会背景下的上海社区治理创新需要明确的思路是:坚定一个模式——协商合作而不是"独自打保龄球";明确一个原则——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有效治权而不是无原则的屈从"民意";正视一个态度:积极正视而不是有意回避网络社会给社区治理带来的风险。要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尊重居民情感和地位,畅通网络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形成自觉、自主、自治的网络舆论平台;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完善社区网络预警及保障体系;重心下沉,努力探索社区公共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转型社区是在城市化与"城乡二元结构"松动条件下,城乡关系重构的结果。也恰恰是在这一过程中,转型社区形成独特的社会结构,即"城乡混合结构"。该结构作为阶段性的本质特征,是转型社区深度城市化的基础和出发点,其存在和运行,虽然有助进一步拆解城乡二元结构,但也使社区关系过度纠结,结构性张力过大,并呈现出普遍的治理之困。把转型社区纳入城市运行系统、建立或健全现代社区组织结构、改革集体经济体制机制、建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及地方政策法规,在城乡机制或规则的互动中求得平衡,是走出治理困境的主要应对之策。实践中尽可能避免剧烈地打破原社区结构,而是通过多元渐进路径,以实现转型社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朱光喜 《城市》2012,(5):52-57
一、问题与分析框架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自治中存在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两种不同的自治机制.然而,这两种自治机制的效果却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一方面,传统的居民自治正不断出现“内卷化”现象,即不仅没有真正实现居民自治,反而出现了居民委员会的结构科层化、功能行政化和成员职业化现象,而这种“内卷化”使政府推动的社区自治越来越呈现出“形式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近年来刚刚出现的业主自治却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不少社区中出现居民委员会选举冷清而业主委员会选举火暴的场面,甚至有居民发出社区有业主委员会即可的评论和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