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过程中的母语思维是不可避免的.在二语词汇习得的很长阶段里,学习者会受到母语思维负迁移的影响,依赖母语来获取二语词义,并将母语语言的搭配方式和学习策略应用到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不断积累的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知识以及母语和目的语思维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减少二语词汇习得过程中对母语思维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二语词汇学习的必经阶段,二语词汇语音、词形、语义、搭配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都会受到来自母语的正迁移、负迁移,回避或过度运用的影响。学习者对迁移各种表现形式的意识和不断积累的目的语文化知识将有助于缩短这个过程,提高二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角度探究了母语的可迁移性问题,语言迁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深入理解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充分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减少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制约母语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尽可能地让学习者们在今后的二语习得过程中促进正迁移,避免负迁移,保证语言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思维对二语习得的迁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母语对目标语的影响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本文从语言与思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母语迁移现象中的负向迁移和正向迁移,并指出了这两种迁移现象在二语习得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语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母语迁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语言、社会和心理三个角度探讨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7.
母语迁移研究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母语语境在习得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旨在通过对自建语料库(SCLEC)的分析从新的视角强调母语及母语语境教学对外语学习过程的作用。研究显示,母语语境知识是导致语言迁移的一个关键因素。低层次的英语学习者更容易在动词词汇搭配使用中受母语语境影响,而高水平学习者能够更复杂地使用此种搭配。反之使用的动词词汇搭配趋于简单,倾向于使用万能的虚化动词。  相似文献   

8.
母语迁移研究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母语迁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语言、社会和心理三个角度探讨制约母语迁移的多重因素.  相似文献   

9.
母语迁移的认知理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语在中介语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热点.受不同时期的理论思潮的影响,母语迁移研究经历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论和对比分析理论、心灵主义的迁移最小论和认知学的迁移制约论几个阶段.人们对母语作用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不再把母语迁移当作二语学习困难和中介语错误的唯一根源,或者根本否认母语影响的存在,而是视迁移过程为受语言结构的标记性、学习者的心理类型和中介语发展的自身规律等因素制约的二语习得过程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就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以拉祜族的母语为拉祜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则是第三语言为出发点和基础,阐述了拉祜族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语言迁移:正迁移和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语言嫉妒是语言态度的一种表现。世界语言系统中,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国际地位低的语言对国际地位高的语言的嫉妒、本土语言对殖民语言的嫉妒、民间(土著)语言对官方语言的嫉妒等。语言人的语言嫉妒主要表现为操弱势语言的人对操强势语言的人的语言嫉妒、单语单言人对双语双言人或多语多言人的语言嫉妒、语用能力差的人对语用能力强的人的语言嫉妒等。语言嫉妒的产生跟语言地位和语言人的地位、语言矛盾和社会矛盾及民族矛盾、语言政策的制定是否合理得当等有关。提倡语言平等、反对语言歧视;注意兼收并蓄、化解语言矛盾;调整语言政策、完善语言规划;增强语言习得、适应语用环境等,是消解语言嫉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语言间既存在个性特征,也存在共性特征,语言的共性是形成中介语的基础之一。语言共性源于语言产生的基础,这种共性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4.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结构、交际和社会文化三个方面的功能构成了相互依存的互动功能系统.从语言结构的价值观看,人类语言只有结构和形式上的差异,没有"发达"与"原始"、"复杂"和"简单"之分,更没有"优秀"与"低劣"之别.从语言社会文化价值观看,人类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以及不同的文化和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只有通过渐进的、和谐共处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把人类的社会文明不断推向前进.从语言研究的价值观看,各种语言变体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研究方法的不同价值取向,会影响语料获取的路径以及对语言事实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语言具有社会性、工具性和时空属性.语言的社会性可反映出人的心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语言的工具性是人们交流的基础;而语言的时空属性突出表现为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发生的明显变化.概括性或简约化已经成为当今语言使用的一大特点.结合对语言的属性分析,探讨了在语言教学中运用这些属性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语言教学必须以交流活动为主,教学双方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多地重视高科技给语言传播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属性合理利用、适度控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语言教学交际法涉及的基本概念“usage”和“use”的阐述,力图证实语言教学交际法的科学性和有助性,以期推动它的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交际日益频繁。人类交际带来语言接触;语言接触加剧了语言竞争,导致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语言的本质、社会价值和语言态度促使语言权利的产生,语言权利促使语言维护。国际社会濒危语言维护的措施与经验对中国汉语国际传播及少数民族语言保护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族语的迁移是二语习得研究中一个颇有争议而又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迁移的概念和迁移理论的核心观点,进而讨论和评述了迁移理论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相关研究,最后探讨了迁移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胡塞尔把"是"判断和"具有"判断看作是两种最基本的判断形式,"是"判断与形容词相关,而"具有"判断与名词相关,它们都源于亚里士多德主谓命题形式(S是P)中的"是".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既具有逻辑意义(作为系词"是"),又具有存在意义(作为动词"有"),它既与形容词相关,又与名词相关.然而,命题主谓理论的发展使形容词逐渐成为谓词域的核心形式,而名词等形式被忽视了,"是"的"具有"意义也丧失了,命题形式日益形容词化,命题语言成为形容词性语言,由此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哲学问题.维特根斯坦语言批判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对形容词性的命题语言的批判,恢复和确立以名词为主要形式的日常语言的地位,从形容词性语言走向名词性语言.这一结果被胡塞尔称为"具有"判断的恢复和形容词名词化,是语言哲学的内在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