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永刚 《领导文萃》2008,(12):59-60
1927年8月.蒋介石突然宣布辞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离职下野。此后,国民党各个派别之间,你争我夺,闹得不可开交。蒋介石则抽身局外,隔岸观火。不久,由于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一片请蒋介石复职声中,蒋介石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2.
李早 《领导文萃》2011,(10):79-81
“12”对于蒋介石而言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在蒋介石生命中,12月几乎可以算作他的灰色月份,许多不幸的事情都在12月发生。1931年12月,在粤中央委员的胁迫下,蒋介石下野;1936年12月,杨虎城、张学良发动“双十二”事变,蒋介石被软禁;1949年12月,国民党形势几于崩溃,蒋介石退守台湾。  相似文献   

3.
1948年4月14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了一张蒋介石在南京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礼堂主持召开会议的照片。照片上蒋介石站在主席台中央,主席台后排右侧,与蒋介石仅两人之隔的一张小条桌上,一男一女两位速记员,正埋头将蒋介石的话变成一个个速记符号。靠蒋介石近些的那位年轻女速记员,就是抗战期间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被我们今天称为“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沈安娜。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20):147-148
<正>《蒋介石的后半生》陈红民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出版前不久,"蒋介石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举办,这是大陆第一次以蒋介石为对象的国际研讨会。浙江大学特别成立"蒋介石研究中心",由陈红民教授担任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蒋介石的后半生》,是该中心的一项颇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新书荐推     
正《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还原13个历史真相》杨天石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本书内容分为抗战时期、国共谈判、战后中国、退守台湾四部分,通过引述和研究蒋介石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就相关历史时期蒋介石亲历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入详细的分析解说,提出了具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内容包括绥远抗战与蒋介石对日政策的转变、蒋介石与德国反纳粹地下活动补述、蒋介石收复  相似文献   

6.
师永刚  张凡 《领导文萃》2011,(20):52-55
1903年,蒋介石进入奉化县城的凤麓学堂,接受新式教育。他在县城的照相馆里拍摄了自己的第一张个人照片.17岁的蒋介石稚气未脱,面容清瘦。衣着仍为旧式的大对襟棉服。次年蒋介石转往箭金公学,亦有照片留存。  相似文献   

7.
《领导文萃》2012,(5):62-64
初次见面不欢而终1925年11月,国民党右翼召开西山会议,反对联共。苏联顾问季山嘉和蒋介石关系不和,他竭力拉拢汪精卫反蒋。蒋介石很是烦心,于是前往黄埔散心。当时,黄埔四期步科的学生正在上战术课,蒋介石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悄悄地坐在了教室后  相似文献   

8.
正1950年3月,为了台湾的改革,蒋介石打算更换"行政院长"。他想以陈诚换掉阎锡山。陈诚是蒋介石信任的嫡系将领,跟随蒋介石东征北伐、"剿共"、抗战,屡立战功,深为蒋所倚重。蒋介石曾表示:"中正不可一日无辞修(陈诚)。"在蒋介石的眼里,陈诚果决刚毅,乃是最能担当改革大任的"行政院院长"人选。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行政院长"提名必须经过"立法院"的同意,蒋介石积极与党籍"立法委员"沟通,但遇到相当大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平生恨别人擅权,对身边人员更是防范甚严。蒋手下曾有一名得力助手杨永泰,此人是旧政学系首领,精明干练,满腹经纶,1930年,由国民党元老张群推荐给蒋介石。蒋杨相见,大有恨晚之慨。很快,杨永泰就被破格提拔为军事委员会秘书长,成为了蒋介石首席智囊。杨永泰对于蒋介石贡献最大者,莫过于他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战略。  相似文献   

10.
何立波 《领导文萃》2005,(9):119-124
朝鲜战争爆发让蒋介石喜出望外1950年6月25日的清晨,蒋介石和往常一样,洗漱后开始吃早饭。此时,蒋经国匆匆给蒋介石送来一份情报。这份情报并不详细,只是简略说明朝鲜南北发生战争而已。深夜10时,台湾国民党当局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给蒋介石发来报告,蒋介石这才较为详细地了解到朝鲜战争的情况。蒋介石对于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期盼,可谓是心情急迫,望穿秋水。而现在,战争的爆发,似乎让他看到了希望。战争爆发当天,正在密苏里休假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接到了国务卿艾奇逊的电话后,震惊不已,匆匆赶回华盛顿。对于蒋介石而言,统治台湾的精神支…  相似文献   

11.
王丰 《领导文萃》2008,(22):99-103
有三个重要因素促使蒋介石急于在1965年发动“反攻大陆”的战争:一、中共研制成功原子弹;二、越战的持续扩大;三、蒋介石担心自己年寿有限,他必须尽早发动反攻战争。  相似文献   

12.
正一场大规模战争谁胜谁负,同双方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否正确直接相关。抗战胜利了。打了八年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全国民众普遍期待着开始和平建设。蒋介石却急于发动全面内战。在八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发动全面的反共内战?蒋介石从来是迷信武力的。他认为自己有力量在短期内依  相似文献   

13.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之后,从实力对比看,是国(民党)强共(产党)弱,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基于国共人心的向背,明确提出蒋介石是能够战胜的,并多次对战胜蒋介石所需的时间作出预计。1948年,毛泽东曾预言:同蒋介石的这场战争,可能要打六十个月。这六十个月又可分为两个三十个月,前三十是我们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8月31日,91岁的台湾学者、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纂修蒋永敬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金冲及等座谈蒋介石与毛泽东对三大战役的应对,国共两党权威党史专家共同论述三大战役的胜败以及蒋介石如何检讨大陆落败。天时地利人和蒋介石一个都不占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革命军的战略性决战。当时国民党军队365万,相对共产党的280万,多出80多万人。"不光是人数,  相似文献   

15.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熬过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八年,东北地区熬过了被日本殖民统治的十四年.中国人没有想到胜利如此快,没有想到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胜利就在眼前.中国终于从战争中走出,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介石的威望达到其毕生最高点:国家,在八年苦战之后,大体上重建了统一;领袖,在熬过苦难之余,也变成历史上的英雄.尽管有些人对他不无微辞,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蒋介石领导全民抗战获胜的历史功绩.战后初期,蒋介石巡视全国,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热烈欢迎,特别是切盼王师归来的北平,更是将蒋介石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狂热的民众将蒋介石挤到街角,如果不是军警奋不顾身"保驾",历史甚至会从这儿改写.  相似文献   

17.
史哲 《领导文萃》2006,(11):57-61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话本出自蒋介石的老对手毛泽东之口,但蒋介石却实践得更早。从东征、北伐、宁汉对立、军阀大战,直至“剿共”初期,蒋介石凭借其在军事上的显赫战绩,树立了个人的威望,并由此渗入党政权力核心。当然,这并非完全属“枪杆子”之功。蒋介石的传记作家布莱恩·克罗泽这样评价蒋介石,在军事谋略上,他受过良好的训练,而且久经沙场,不过与他在战场上的建树相比,他最大的天才是搞阴谋政治。事实上,蒋介石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出了足够的才能。尤其是在1926年以后,他在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在各个军阀、各种势力之间,甚至是自己身边的…  相似文献   

18.
杨天石 《领导文萃》2010,(17):52-55
<正>1949年,蒋介石决定将国民党及政府机构迁移台湾,自此,台湾历史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蒋介石作出这一决定,有一个逐渐酝酿并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猛追宋美龄1922年12月初的一个晚上,宋子文在上海孙中山家里举办社区基督教晚会,宋美龄首次见到蒋介石。宋美龄的美丽大方、出众的谈吐和绰约风姿,给蒋介石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蒋当即决定对这位美国学成归来的“新女性”展开攻势,央求孙介绍宋家  相似文献   

20.
王丰 《领导文萃》2010,(16):75-78
风雨飘摇之际,蒋介石于1949年退居台湾,宋美龄亦在隔月的1950年1月13日,翩然从美国假道菲律宾到台湾。稍早,蒋介石连襟孔祥熙、郎舅宋子文早已远走美国,不再过问国民党当局的政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