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谈新疆回族源流苏永德新疆回族,大部分是由内地迁入的,曾有汉回、东干之称,但他们自己仍称回族。据1990年统计资料,全疆回族共有68万人,主要分布于昌吉、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吐鲁番、焉育等地区。回族徙居新疆的历史,在清初始见于记载。顺治五年(164...  相似文献   

2.
马寿千、赵宏庆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1997年岁末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马寿千是我国资深的回族史学者,在回族学术界深孚众望;赵宏庆是资深编辑,主持的《宁夏社会科学》“回族在祖国各地”栏目产生广泛影响。二位先生主编的《当代回族经济掠影》,有历...  相似文献   

3.
广州回族来源考马建钊,刘淑英广州回族有悠久的历史,其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唐、宋期间入粤贸易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和阿拉伯蕃客的后裔;二是明、清时期各地来粤的驻防军士、工匠、商人和宗教职业者;三是民国至建国初期入德的各界回族人士。广州回族的来源,最早可...  相似文献   

4.
沈阳回回营     
沈阳回回营沈阳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区,位于该市沈河区外攘关。据记载,清初至中叶为回民迁入和定居的鼎盛时期,当地回族在这里相继建立起清真南寺、北寺、东寺,并围寺而居逐渐形成“回回营”聚居区。据考,这些回民大多从山东、河北经由锦州、黑山、义县迁人沈阳的,较早...  相似文献   

5.
敏俊卿 《回族研究》2007,(1):134-138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1],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  相似文献   

6.
何志明  穆萨 《回族研究》2012,(4):118-121
马联元(1841—1903),清代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学派继马复初之后出现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育事业,首创的"中阿并授"和"穆尔林"两项经堂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新局面,不仅成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恪守的传统,而且成为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回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的黑龙江回族谷文双,王建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黑龙江省的回族人大约有四万人左右,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阿城、宁安、绥化、海伦、呼兰、肇东、安达、依兰、克山等地。当时,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主要从事饮食业、皮革加工业以及商品零售业等,还有部分...  相似文献   

8.
云南通海县纳家营村与峨山县文明村,有700余年以农为主、擅长工业、运输业的传统。80年代以来,两村私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云南著名的回族富裕村。两村今后应走集约化经营道路,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借助侨乡开拓东南亚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广西回族经济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族是广西11个少数民族之一。1996年,全区有回族人口约2.85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其周围的临桂、灵川、永福、平乐、鹿寨等县,其余分布在柳州、南宁、百色。北流等市。广西回族主要是明、清以后由江苏、陕西、湖南、云南、河北、河南、江西等省迁入的。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建国前,全省有25座清真寺,其中桂林市即有8座之多,其余分布在临桂、永福、柳州等地。广西回族历史上主要从事商业、手工业,从事农业的人数较少,建国后,则有相当多的人转入工业和第三产业等部门。本文着重对广西回族的传统行业及近现代工商业作一概述。一、…  相似文献   

10.
从《回族研究》1991年第1、2期分别读到杨志玖先生《回族杨姓来源述》及铁大君先生《建议重视对清代初期回族天文历法专家杨光先的研究》两文,深受教益。但对他们把杨氏称为“回族”,却有不同的看法。不过,杨、铁两先生所称有一定的普遍性。杨光先是否为回族(或回教徒)的问题,是已往有关著述者熟视、可却从未有人提出并予以讨论,解决的一桩公案。现在,笔者正式提出这一问题,写出初步考察结果,希望能借着《回族研究》这块圣洁的学术园地,以求教于杨、铁两先生及所有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们。 杨光先为回族(或回教徒)一说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清初。其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先教会、后教外,初主者极少且含糊其  相似文献   

11.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刘莉 《回族研究》2015,(2):30-36
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中,回族女性属于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随着回族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和回族报刊的蓬勃发展,回族社会第一次公开讨论女性发展问题。通过晚清民族报刊对回族女性在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关注与讨论可以看出,把妇女问题作为倡导整体社会改革与回族自身建设的一部分,其实是回族社会发展的内在理念和策略,妇女问题与国家、宗教、教育、婚姻、习俗等问题彼此配合、相互呼应,呈现出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开斋节     
开斋节王楠(回族)开斋节是我们回族的节日。这一天,大家都到牛街清真寺做礼拜,也有人去看热闹。看吧,街道两边张灯结彩,人人脸上都挂着节日的喜悦,买的卖的真如一幅新时期的《清明上河图》。那里有数不清好吃的,如盆糕、豆面糕、茶汤、枣卷果等等。来来往往的行人...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顾问、原副会长哲玛鲁丁·白寿彝教授于4O年代早期撰成《回教先正事略》60卷,到了1982年白先生组织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图书馆、北师大史学所、中央民族学院、中国社科院民族所中青年研究人员,在《回教先正事略》本刊稿的基础上写成《回族人物志》68卷,分元、明、清、近代4册书,分别于1985年、1988年、1992年、1997年陆续出齐。白先生积40年的积累,终于完成了《回族人物志》4册书的撰写出版工作,这是回族历史研究的一个系统工程,其功伟矣。1984年《回族人物志》元代分…  相似文献   

15.
回族历史之歌吴廷富回族先民始于唐,丝路海陆来东方。根植华夏千余载,繁衍滋息民族强。历经唐宋元明清,文臣武将多栋梁。元有功臣赛典赤,治理云南称滇王。明有大将常遇春,联手大海辅朱皇③。沟通中外有郑和,七下西洋航海忙。直言忠谏数海瑞⑤,刚正清廉美名扬。哲学...  相似文献   

16.
左宝贵     
左宝贵赵扶民,马文清编者按:今年,是左宝贵壮烈殉国100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回族抗日爱国英雄。童年时代立宝贵,字冠廷,乳名“曲盒儿”,回族。生于公元1837年(清道光七年)。祖籍山东省齐河县,乾隆年间,祖父左凤友领全家人逃难漂泊到费...  相似文献   

17.
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自元代开始,宁夏就开始迁入回回人,明代设宁夏卫,大批回回以“屯戍”人的身份被安插在灵州、固原一带。清代始建宁夏府,乾隆四十六年,已发展到“宁夏至平凉千里,尽系回庄”,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最集中的回族聚居区。民国成立,一九二九年建宁夏省,辖区还包括现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些地方。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北方回族中,流传着一种独特的拳术——查拳。相传,此拳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梦中由真主所授。“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请回兵三千来华助战,平叛后,回兵首领查密尔病倒在鲁西冠县  相似文献   

19.
父亲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回族研究领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他70年的学术实践中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父亲的学术工作包括对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的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和伊斯兰教经师的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教史资料整理和刊布,回族史理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父亲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同全中国人民一起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回族研究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中国回族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也逐渐形成。李松茂、马寿千、杨怀中三位先生在回族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泥土的精灵     
宁夏隆德县温堡乡杨氏泥塑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问的民间宗教泥雕,经过170多年传承和发展,杨氏泥塑大胆借鉴和吸收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作品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杨氏泥塑也因此被誉为“立体的年画”。2007年,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老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家族泥塑艺术也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