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丝毫”总是和否定词共现,“丝毫”句大都有一个共同的意义潜势。在“丝毫 不 动词”、“丝毫 没有 动词”这两种结构中,动词常是动作性不强的、消极意义的动词,或是中性的、语义强度比较低的动词。在“没有 丝毫 名词”这一结构中,名词一定在抽象名词这一论域中,也可以是“动名词”。在“不 动词 丝毫 名词”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多是表示存在意义的。而且主要动词前常有“能”、“会”、“敢”等能愿动词。  相似文献   

2.
“And”是英语中一个极普通的连词,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单词、短语或分句。其基本意思是“和”“同”“以及”“跟”“而且”等。此外,and 还可以表达更多的意思,其中有些属于俗语、俚语的范围。这里主要是谈谈“and”的一些结构以及它在这些结构中如何翻译的问题。1.名词+And+名词在这一结构中,“and+名词”或“名词+and”的作用相当于前置词“with”(带)的意思。“and”在这里不可以翻译成“和”“同”的意思。虽然在语法上“and”连结的成分是相并列的,但在意思上,它连结的成分可以有  相似文献   

3.
《马氏文通》“名字状动字”实际上指的是名词用作状语。据《文通》所举例句,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现的语法意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处所、方式、工具或依据等。《文通》对“名字状动字”这一语法现象的归纳和总结是对我国传统小学关于名词用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重谓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第一谓语和第二谓语),同时用来说明主语,第一谓语通常由实义动词表示,说明主语实施的某一特定的行为过程;第二谓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或过去分词充当,说明主语处于某种状态时所具有的特征情况或身份。句法结构上,双重谓语是一种“动词+(宾语+)形容词(名词、过去分词等)”结构,它与“复合谓语”、“复合宾语”及“动状”结构的表层形式很相似。本文旨在探讨区别双重谓语与上述几种相似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名词直接修饰动词、名词做状语、动词做中心语的NV式状中偏正结构中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三种:(1)N表示V的方式、手段;(2)N表示V的情态;(3)N表示V的程度。动因竞争是NV式状中偏正结构形成的原因。在这个结构中名词是受到限制的,只有不能做施事的名词才能与动词构成NV式状中偏正结构。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的“N N”结构是指“君君”、“臣臣”一类的主语和谓语均由同一个名词构成的句法结构。先秦汉语“N N”结构中的“N”只能是单音节,“N N”结构具有很强的粘合性,具体表现在“N”的前后均无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的成分。“N N”结构一般成对出现,前后对举出现的“N N”结构中的两个“N”意义相对。“N N”结构不能独立成句,或者充当主语,或者作复句的前分句。汉代以后,“N N”结构的粘合性减弱,并且出现了一些新语法功能,比如作谓语、定语、补语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能够进入“N N”结构框架的“N”全部是具有强社会性语义特征的名词,其社会文化附加义是“N N”结构之所以成立的最根本的语义基础。  相似文献   

7.
部分方位名词的“AAA”式重叠与“V 得 NSC 的”结构中“NSC”的“AA”式重叠等都是淄博方 言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它的特殊不仅体现在语音和语义方面,也体现在句法和语用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句法结构里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着多种语义联系,构成诸如“施事——动作”、“受事——动作”等多种语义结构,其中的“施事”、“受事”就是对句法结构中相对于动词而言的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分类。考查和分析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内在联系,即一种句法结构和多种语义结构的对应或一种语义结构和多种句法结构的对应,应该是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释"四至"     
"四至"一词从先秦至今先后产生了"从四方来到"、"四次达到"、"四种气的到来"、"田地、住宅等四周的界限"以及"事情的完美、周到,齐全或人的舒心、安定"等意义.形式上,从状中结构的短语逐渐演变为名词,并由书面语中的名词转化为口语中的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NP1+对+NP2+?”结构(NP代表名词,?表示未知成分)中,NP2在名词的选择上会受到NP1的限制。当NP1和NP2的生命等 级度一样,或者NP1的等级高于NP2时,句式才成立。及物性理论能解释“NP1+对+NP2+?”结构中NP 位置构成的原因。句中 NP2是参与者,语义指向不会指向参与者。介词“对”是参与者的标记符号。“NP1+对+NP2+?”中的NP遵循着生命等级度规律。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的“所”字,除48个非“所”字结构名词用例外,其它419个都分布于“所”字结构。这些“所”字的句法功能,与句子所省名词相当,也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从语篇结构上讲,能够起语义照应、提起话题、音律和谐的作用,还能使整体结构的语义指向与语篇表达的核心意义保持一致,并能使许多非自足句走向自足,使隐晦的结构和成分走向显性。这些特点充分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是具有指代作用和自足功能的显性助词,有使篇章意义连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上古“属”为“连接”义的“Y+属(+于)+X”结构具有向领属结构发展的天然优势,随着其中的Y发展为定指的具体名词、X为控制Y的指人名词,语法化为Be型领属结构,其来源属于目标图式。历时来看,该结构是谓词领属表达中的次要结构,其中可以出现的谓词有多个;在典型的两大领属关系中,主要表达占有领属,不表达领有者为无生命体的整体—部分领属。  相似文献   

13.
汉语的名词能不能重叠?对这一问题,语言学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各高等院校在教学中的讲解和处理也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的认为名词可以重叠,以表示“每”或“小”等意思,或调节语气。 较多的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说 名词重叠“不很发达”、“极其有限”。 有的认为名词“不能重叠”。  相似文献   

14.
名词化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但对其“消极”与“积极”方面论述的较少,尤其是相应的评价策略更存在空白.本文将结合诸多例证,从顺应论的角度着手,讨论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语体中的功能,以期为名词化结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指称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类指作为指称的一种,成为当今语言学、语言哲学等领域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类指的表现形式,语言学界众说纷纭,还没有达成统一。将类指成分纳入名词性成分的一个子系统,对类指成分在现代汉语及日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对于类指的表现,中日语言在光杆名词、“的”字结构、“这”/“那”+普通名词和“コソマト”体系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系统功能句法的角度分析英语中“N+to+V”结构中的动词与名词的关系。本文主要区分了四类“N+to+V”结构,并就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从形式入手分析,但研究的重点在于语义和功能,同时也探讨了名词词组以及小句复合体小句间关系等问题,并再次验证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指导语言学习与教学方面的优势和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之于”在古汉语中经常同名词或代词组成“名词(或代词) 之 于字介宾词组”的结构形式,位于句子之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结构中的于字介宾词组同一般用于状语或补语的于宾介宾词组不同,它的后面大多有语气词“也”字煞尾。即使没有“也”字,也是可以用逗号点断,与其后面的谓语句隔开的。这种句型,在古代典籍中是不乏其例的。请看下面各句:  相似文献   

18.
英语动名词复合结构中的逻辑主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名词复合结构的逻辑主语由人称代词、名词或名词词组等成分充当,使用其所有格或宾格、通格形式,例如:“please excuse my/John′s coming late”或“Please excuse me/John coming late”。然而,上述两种结构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通用。在实际使用中,动名词复合结构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津市话名词形式XX儿由单音节重叠后儿化构成,XX儿的所指与X有关。XX儿主要有三种类型:NN儿、AA儿、VV儿,具体表义规则依X性质的不同可以概括为:①NN儿=“N”,②NN儿=“N状物体”,③AA儿=“A状物体”,④AA儿=“A的”,⑤VV儿=“V的”。这些规则之间有联系,从①到②是隐喻,③到④、④到⑤是类推,③到④是重新分析。经过语法化,XX儿从各种表义规则中抽象出纯粹的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的"副名"结构及其名词释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 ,现代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副名”结构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 ,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对“副名”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现状、形成原因、形成条件以及“副名”结构中名词的释义等问题的研究 ,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