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炳金 《人文杂志》2004,(5):156-161
中国古代的连坐法律制度主要包括邻里连坐、亲属连坐和官吏职务连坐三种。唐代官吏职务连坐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官吏职务连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除了同职公罪连坐、举主连坐之外 ,还有犯赃连坐、亲属连坐等。官吏职务连坐制度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 ,即法律以治吏为重点。本文通过广泛搜集唐代正史及墓志中有关史料 ,对唐代官吏连坐法律及其实施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婚姻终止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集中探讨了唐律关于“七出三不去”、和离和义绝的法理与历史演变 ,并进一步剖析了家族主义精神对唐代法律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唐代道教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服饰制度 ,包括神仙服饰制度、道士的服饰制度和穿、脱、存放、制作法服的科戒 ,等等。这种服饰制度既是一种等级制度 ,也是一种管理制度。其教化功能可以加强道教内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唐代监察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代之后,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到唐代,监察制度已基本完备,不仅监察机构和职责分工更细,而且监察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和全面。唐代监察制度为此后中国历代监察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只能是封建专制皇权的附庸和工具。  相似文献   

5.
离婚立法是婚姻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对离婚意志的支配来看,唐律规定了两种离婚方式:一是强制离婚;二是协议离婚,即和离。所谓和离即协议离婚是指法律将是否离婚的意志完全交由当事人双方共同支配,并从形式上赋予双方平等的权利,不允许任何一方将自己单方面的离婚意志强行加给另一方,因而具有协议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的双重维度和唐代以前礼法结合的法律文化在唐代婚姻制度中体现在三个层面上:以礼入法,法律直接移用礼教规范;法律制度的建立与罪名的设立直接源于礼的规定;法律对维护家庭伦理关系的高度重视。唐代法律文化对当代婚姻家庭关系有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承继前朝诸代遗风,创设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官吏制度。然而,其选任制度,虽然以科目考试为取士主途,严格监考,不容幸进,但考试方式和内容则在一定意义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其监察制度,虽有详备的法典规章供官吏遵守、御史监察,但由于缺乏保障措施,御史往往不愿或不敢履行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制度形同虚设;其奖惩制度,虽说对功臣义民皆有褒奖,但由于皇权至上、喜赏怒罚,则影响了奖惩制度乃至整个官吏制度的合理实施。对清代官吏制度及其实施之得失进行辨正厘析,对于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以及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彭炳金 《人文杂志》2006,(2):114-119
贬官是唐代最常用的行政处分手段,唐代贬官制度具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贬官表现形式多样,唐代贬官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降职,除此之外,还包括由实职改任闲职和由京官贬为外官或由内地贬至边远地区任职;二是贬官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官吏轻微的违纪、失礼到严重的职务犯罪都可以适用贬官;第三,贬官在唐代属于较轻的行政处分手段,但是贬官中的左降官的后果却比笞、杖和徒刑还要严重,在皇帝的诏令中常常将左降官与流人相提并论。唐代贬官的广泛运用不仅混淆了刑事处罚与行政处分的界限,而且侵夺了御史台和大理寺的司法权,贬官的广泛运用对唐代法制起了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
官吏是国家政务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及管理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官吏依法履行职务是国家法制确立的重要基础。唐代法律惩治官吏职守有阙、违制违纪以及贪赃枉法等犯罪,涉及到方方面面,对各级官吏形成了严密而有效的法律约束。文章拟主要探讨《文苑英华》中所收唐代判文所反映的唐代官吏犯罪。  相似文献   

10.
张卫东 《中州学刊》2007,(6):163-166
唐代有"吏治派"官员,出现了许多"吏道明敏"的人才。在唐代,"吏道"的主要涵义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其二,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其三,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其四,熟悉法律,善于断案。"吏道"是一种综合政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唐代根据"善"和"最"的综合考察,形成了包括考核机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奖惩方式在内的较为完整而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加强考核的规范化和经常化,唐代建立了吏部考功司这个专门的考核管理机构,标志着官吏考核机构专业化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唐代正式将官员政绩考核制度纳入法律轨道,使之进一步法律化。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考核制度的推行,对整个官吏系统起到了激励制衡的作用,使其职责结合,从而提高了行政管理效能,形成了较为清明的吏治,进而促成了贞观、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历史上,政府用表其门闾、立碑图像、封官加爵、文士咏颂、载入史册等多种方式对女性楷模进行旌表,形成一套系统的女德旌表制度.唐代是女德旌表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类旌表活动声势浩大、方式多样、次数频繁.汉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女德旌表至唐代趋于制度化、成熟化.唐代皇帝和各级官员在全国范围推进对节妇孝女的旌表,女德旌表与王朝各项基本制度紧密结合,强化了贞节观念,使唐代后期成为古代妇女生活的转折期.  相似文献   

13.
唐代刺史与旌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唐代旌表制度上承两汉,下启两宋,具有非常明显的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在唐代中央和地方刺史的大力提倡与"教化"下,唐代的旌表制度更加系统和完善,旌表的规模也更为庞大,对维系唐朝的统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唐代旌表行为的泛滥,也使旌表制度走向了"异化".  相似文献   

14.
邓文 《江汉论坛》2002,2(5):37-40
中国古代的官员制度有着完善的体系与博大精深的内涵。它经历过数千年岁月与一代又一代王朝的洗礼,始终有效地维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有力统治。中国古代人事行政对中国长期统一、强盛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对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唐代是中国封建盛世,典章制度完备定型。唐代官制是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高度发达和完善的重要标志,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意义。唐代官员选任制度中所强调的公平竞争、分科取士、择优录用、选贤任官、依法课吏的原则,为古代官吏机制注入了全新的血液。从现代人事管理角度进行评析,可以从中得出启示,找出其对当代可以吸取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8,(4):141-152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官僚制和职业化官僚这样一种崭新的社会现象,儒法两家提出了各自的理想化官僚及其成立条件的理论体系,儒家"士道"期待帝国官僚由士君子构成,普遍具备士君子的知识、人格、德性、素养,法家"吏道"则期待官僚是精通专业、忠君尽职、刚猛为政、以死守法的良吏干才。秦代以法治国,"吏道"独尊,汉代"独尊儒术"而"霸王道杂之","士道"与"吏道"并用,相互融合更相互冲突。"士道""吏道"之间的深刻矛盾加大了融合的难度,东汉中期之后儒学士林与士族的强大推动"士道""吏道"走向分离。"士道""吏道"的分离开启了中国古代"官吏分途"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儒吏分流的过程,是儒生官僚自利化、贵族化的过程。"官吏分途"最终造就了官吏两分、儒吏两分的官僚结构,使儒生官僚成为一个相对贵族化的特殊利益群体,对理性行政和国家治理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保持吏治清廉的最重要措施是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察。我国古代的监察机制有三大特点:一是单线垂直的领导体;二是高质量的监察人员;三是严格规范的监察制度。这种曾经行之有效的监察机制对我们当代的监察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有一定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官制度是国家政治法律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王朝盛衰的主要原因,唐代是中国传统文官制度的典型代表.用现代官僚制的理论方法分析传统吏治,得出其政治与行政混合不分、理性与非理性混杂的特点,简析两特点在制度、人文精神上的表现,并指出其优劣之处,以供现代吏治者从本土文化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有关史料,对文学史研究者涉及较少的判词进行探讨。指出唐代是中国古代判词的成熟兴盛期,并结合唐代的社会历史状况,进一步详细论述,指出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和文化风尚,直接促成了判词本身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孟宪实 《中国学术》2004,5(1):371-374
唐代的幕府制度,因为涉及唐代历史的重大转变,所以长期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当唐朝军事制度的重心从临时出征(行军体制)转变为边防驻守以后,军镇的长官不仅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战时权力,而且继承了行军体制中的组织机构。这个机构就是幕府。军事长官依靠这个幕府组织运用自己的权力,组合自己的利益,建立自己的统治基础。安史之乱的发生,当然有许多其他因素,但安禄山手下的幕府在其中发挥的推波助澜作用也是不容忽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深恶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憎恨封建官吏的贪污腐化,提出应考核官德,杜绝贪贿;主张宽以养民,严以治吏;认为治理吏治腐败,应抓住问题的关键,即严惩上官。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开展深入持久的反腐败斗争和建立清政廉洁的干部队伍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