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忍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具有极高的精神境界和深层含义。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方兴未艾,人际关系前所未有地复杂,忍学也成为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2.
作为《水浒传》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林冲能忍的个性是造就他曲折而悲情人生的重要因素。在梁山之外,林冲"忍"做宋家忠臣;心定梁山后,林冲更是万"忍"不得自由。《水浒传》中林冲能忍的个性及其生命历程比较真实地反映着赵宋时代的文化气象和民族个性,在某种意义上也与宋朝"忍辱负重"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对"忍"颇为推崇,主要原因一是政治制度的高压,二是古代农耕社会生存的艰难,三是"物壮则老"的形上思考."忍"对古代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现代人仍可从传统的"忍"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4.
芥茉 《中华魂》2013,(7):31-31
山西省灵石县原县委书记杨洪,在当县长时,每日坚持练书法,像个小媳妇似的天天写"忍"字。"忍"到当上县委书记后,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就为所欲为,并将当地石膏山改名"仕高山",意在求"居位者可以升迁"。  相似文献   

5.
马云最后没有忍住,且公开言论中还有不恰当信息。而潘石屹的“贼”却获得了成功。他们的应对与表现,足以成为企业领袖声誉管理的绝佳案例  相似文献   

6.
清敏 《人力资本》2008,(8):92-92
德川家康,这个日本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日本人称为第一忍者。他以其独特的“忍道”开创了德川幕府,奠定了日本江户时代三百年的基业。曾有人问德川家康:“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回答说:“那我就等到它啼为止。”  相似文献   

7.
清华简《程寤》简7“果拜不忍”中的“拜”字当释为“摘”字,读为“敢”。“果摘”即“果敢”,是果断意思,“不忍”当理解为仁慈。“果敢不忍”是指文王希望上天选择周代商时要果断仁慈,这对理解商未商周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晏阳初在乡村建设育才院与即将毕业的同学座谈时希望他们做到忠、恕、忍、恒,这四个字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事业发展同样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后,要忠于职守,实现共同发展;学会宽恕,积累社会资本;懂得忍让,和谐人际关系;持之以恒,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忍而后发论之文化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人的忍而后发论的文化心理成因及其现实意义。分析认为,中国人的自我观与西方人的自我观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的自我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内涵的外延更广,既包括了个体的我,也包括了关系我。同时认为,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实现,是通过中国人的"忍"来实现的,这种"忍"被认为是一种德行、智慧和福气。  相似文献   

10.
陶汝鼐是明末清初活跃在长沙、宁乡一带的著名作家。他入清后号"忍头陀",但他并没有发沩山,遁入空门,而是借此表现对清王朝的韧性反抗。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进明学,承明恩,为明宦,内心不服清;起佛号,交佛友,著佛书,终身自称儒。只有认识他立身处世的这种思想意识,才能准确解读他晚年大量诗文创作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11.
"忍"不仅承载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意涵,各种辞书和古文献中"忍"字的本义及其引申义颇丰,其心理学意涵具备承受和控制两个层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忍”作为中国本土心理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心理发展,尤其是以传统文化的“忍”为基础的心理思想,则成为中国人自我的核心要素。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忍”的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人和谐心理现和指导当代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国学”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展的本土文化学说,有助于培育优良的国民品格与国家品质,提高“软实力”。“新国学”有五个特点。首先是开放性,通过吸纳海外各种相关的进步学说,形成“大国学”格局。其次是实践性,从想法(理论)、说法(文本)导向做法(实践),“行动国学”比“书斋国学”更生动,更深刻。第三是群众性,国学即民学,升温的土壤在民间,草根文化最有生命力,青少年决定着国学的未来命运,人脉重于学脉。第四是科技性,要借鉴实证的自然科学方法,既研究客观规律,也研究使用规律的规律,推动国学的技术化。第五是物质性,经济是中心工作,国学为国策服务才有前途,为了促进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应该启动“企业国学工程”。  相似文献   

14.
“国学”究竟是指中国固有学术还是中国学术,即近现代学术是否应当包括在内,是百余年来数次“国学”论争悬而未决的问题。民国时期有关“国学”究竟是“国故学”的缩写还是“中国学术”的简称的争持,透露出了这个问题的内在纠结。由于反对“整理国故”的声浪渐高,支持者中的新派学人强调“国学”的全称应为“国故学”,“故”字不可省略,以彰显其批判性和进步性;而反对把国学当作没有生命力的古董来看待的学者,则提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不仅包括古代学术,还理应囊括现在与未来,“国学”应当是一个不断生长的开放概念。在反复的辩难中,“国故学”与“中国学术”的概念争持,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时间的界定和价值的论断,因关乎具体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理念,而出现互相渗透乃至颠倒的现象,对我们今天的“国学”讨论依旧极具启发。  相似文献   

15.
门宦作为伊斯兰苏非神秘主义涵化中国宗法体制的产物,系中国伊斯兰教一种重要的社会存在,嘎德忍耶门宦作为中国四大门宦之一,以其独特的出家人制度及修行方式受到关注。嘎德忍耶出家人制度是将坚忍守贫的苏非戒律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式之一,以前学界将这一制度“佛道化”是有偏颇的。  相似文献   

16.
历来研究儒、道伦理的学者都不甚关注"忍",也更少从"忍"的视角来讨论儒、道伦理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共通性."忍"不只是一般所认为的否定性克制,而是内心肯定下的否定性调控.从实践过程看,"忍"就是自我不断成长以致能控制局面的过程.其过程可以分成区隔、胜出和自如三个阶段.在伦理实践中,"忍"的过程就是实践主体的道德信念从确立...  相似文献   

17.
麦克尤恩的小说《爱无可忍》对理性矛盾反思的隐晦书写,是作家洞察人性深处、触探个体道德底线的手段。文中重复、反讽、文本循环等叙事特征表现出叙述者面临危机时存在理性与虚妄二重基调的不确定性,使作品呈现多元异质特征,这种异质性与麦克尤恩叙事意图的矛盾性不无关联:一方面,对宏大叙事所彰显的“科学知识”“理性思辨”饱含希望,并赋予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小叙事中自我的异质性书写却又不断解构宏大叙事的必然存在,如何走出个体心灵无力面对理性存在而陷入虚妄的窘境,重构自我与社会的对话与融合成为后现代人文关怀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权威的映射下,穆斯林民间社会自有一套以隐性或显性方式存在的规则来引导乡土社会秩序.马重雍是“后马元章时期”哲合忍耶门宦在张家川宣化冈教宗,他继承马元章复教精神,兴办教育,教化民众;以文化反思宗教,淡化苏非主义的血统观念,使哲合忍耶教众不断融入到中国伊斯兰教群体中;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回民进步人士走入国家政治协商制度体系中,参政议政,营造宽容.马重雍一生的辛勤劳作,对于引导宣化冈周边哲合忍耶穆斯林乡土社会秩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无可忍》是伊恩·麦克尤恩的第六部小说。小说探讨了爱情的本质与人际关系等主题,但深层却隐藏着对男性身份危机的焦虑。通过分析贯穿全文的性别置换、对主人公男性身份的颠覆以及无能化等叙事策略,麦克尤恩解构了主人公的男性身份,揭示了当代西方男性所面临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20.
哪个女孩子不爱美呢?可讨厌的水痘却偏偏降临到我身上。瞧,我胳膊、腿上、肚皮、背上、脸上,无一幸免成为了水痘的根据地。镜子里的我变成了一个丑陋的“大巫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