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唯有充分享有学术自主权,富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大学,才能真正找回大学的“自我”,大学也才能正确地享受其他的权利,主动、自觉地走向社会中心。民国时期,蔡元培所开创的北大精神,与陈寅恪所燃起的清华薪火,最后都汇聚为中国现代学术自由之精神。北大最辉煌时期,自由主义的胡适、激进主义的陈独秀、保守主义的梁漱溟都在北大宣泄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蔡元培代表了北大当局的自由办学思想,胡、陈、梁的并在代表了北大学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北京大学能够被人以“标新立异”来述说其引领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荣耀史的基本根据,而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民国时期大学学术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主政北京大学后所进行的学科改革,在中国现代大学学科设置及院系体制建构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德国大学模式为蓝本,将北大办成文理两科为主的研究性大学。“注重文理”、停办工、商两科等措施的实施,逐渐形成了大学、学院与学系三级体制。这套院系新体制为全国其他高校所效仿,也为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所认可。中国现代大学学科与院系体制,正式以国民政府法令形式最后确定下来。   相似文献   

3.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的十年时间里,以民主方式取代专制管理治理北大,成效卓著,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蔡元培"教授治校"体制改革,通过分析其与现代大学制度中"教授治学"理念的异同,进一步阐述"教授治学"的意义,提出了"教授治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致力于重塑中国的大学精神,他为我国高等教育留下了珍贵的教育遗产。当重读他的《中国现代大学观念及发展趋向》,再次领略到他把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与国外高等教育相融合,建构了他的大学理想、大学使命。该文揭示了蔡元培的高等教育的本质、高等教育的管理理念、大学教师观和学生观等,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发展高等教育、创建现代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蔡元培及其高等教育思想,进而阐述了大学的理念的历史演变。通过透视大学现状之弊端,进一步明确大学肩负的使命。并重点论述了创建一流大学的四方面措施:实行思想自由;培养学术大师;推崇学术研究;注重通识教育,培养时代人才,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6.
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而现代大学法律制度是建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础。转型期之中国,大学制度化、现代化进程业已开肇,但现有的大学法律制度明显滞后且显现出诸多缺陷和弊端。只有对其全面修订和完善,经由立法主导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进而建构现代大学法律制度体系,方能走出“路径依赖”的窠臼,确认和巩固高等教育改革成果,保障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蔡元培的学术治校、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开创性地构建了中国现代大学学术本位的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体系;同时期以留美学生为师资主体的东南大学的制度性改革在办学实践层面上开拓了一条以美国模式为特色的大学发展之路,两校共同影响了中国现代大学的定型,使中国现代大学不仅在理念上,同时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上,实现了现代转型;传承中国现代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实践经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重塑以学术为主体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名校长与近代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名校长的办学理念紧密相关,中国大学精神也因这些名校长的办学理念而得以发扬光大。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精神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20世纪20年代的北大、30年代的清华和40年代的西南联大可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三座里程碑。从某种意义来说,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竺可桢等名校长成为近代中国大学精神的历史化身。五四和民国时期,北大、清华表现出来的精神和风采至今让人留恋。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所呈现出来的“名师教学”、“教授治校”、“通才教育”、“学术自由”,更是近代中国大学精神在追求宽松的文化与制度和谐共生的环境下孕育出的结果。这对于当今中国如何办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校长的思考和行动,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北京大学是这次运动的中心,这与蔡元培先生在北大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密不可分。蔡先生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方针,网罗众家、广延积学名师,充实和调整教师队伍,求得学术的自由发展。实行“教授治校”,改革学校领导体制,推动北大由封建衙门式学堂到资产阶级民主大学的质的转变。改革学生读书做官的封建观念,树立学生探求学理、掌握科学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新风。主张男女平等,实行男女同校,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具有首创意义。蔡元培先生在主持北大时期实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改革及成功,使中国近代教育进入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时,把“兼收并蓄”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作为办学的指导方针。[1]历史已经证明,蔡元培先生这种民主化的办学思想对于繁荣高校学术、倡导高校学术自由、促进我国高校办学现代化以及培养时代新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术自由和民主精神作为北大的文化传统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20世纪末,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国内高校又掀起新一轮民主化改革热潮。办学科学化,管理民主化已逐渐成为高校  相似文献   

11.
“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蔡元培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梁柱蔡元培曾明确地提出,他在北大“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这是他革新北大的一个重要思路,是他进行各项革新工作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蔡元培初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时,学校学风不正,学生多为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经过百余年的现代化,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官方主控、集权管理、科层组织等管理传统。大学内部管理受传统文化和高等教育体制的影响,体现出缺乏独立性、政治化和官僚主义的管理文化传统,制约着中国大学管理的现代化。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必须创新大学管理理念和文化传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大学管理改革和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奠基期,改革开放后的起步期,以及新时代的完善期。党和国家通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人才培养经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等方式促进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但实现了中国式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强劲的创新性动力源。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理论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服务国家需要”的实践特征,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特征。我国不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道路,还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智慧”,为推进全球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了“中国力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担当”。  相似文献   

14.
《北方人》2006,(5)
北大因蔡元培,从此确立其现代传统和校格。而蔡元培也因北大,成为中国伟大的教育家1916年9月1日,身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收到中国驻法使馆转来的电报。电报是时任民国政府教育部长的范源濂发来的: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由此,蔡元培最辉煌的时期到来,并且因为他对大学教育体系的创立,被浓墨重彩地载入中国教育史。北大曾经的腐败这个范源濂,在1912年,当蔡元培就任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时,曾聘他出任教育部次长。因为范源濂并不属于国民党的前身同盟会,因此蔡的邀请在国民党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一九年的五月,甘肃省循化县的一位名叫邓春兰的女师学生写信给北大校长蔡元培,要求北大增设女生席位。一九二○年春天,北大正式批准了她的要求。邓春兰便成了中国的第一个女大学生。从此,中国的高等教育史开始了新的一页。女子上大学,虽然现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它却凝聚着多少代女性的希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傅斯年高等教育观是一个内涵丰富的集合体,其中所显现的学术本位、研究与教学并重,以及大学自主与教育独立等理念,是傅斯年高等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其出发点是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以使中国教育步入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傅斯年高等教育观不仅对当前大学精神的迷失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偏救失的作用,而且对当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他的学术至上、育人为本、社会服务的大学观,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管理观,重视师资、广泛延聘的教师观,大学"治学"、科学定位的学科观等高等教育思想和改革实践,不仅在当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即使在今日对中国高等教育端正高校职能、民主管理高校、重视师资建设和科学特色发展等仍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方针指导下所进行的高等教育实践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史上的成功典范。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实践,尤其是对现今高校在学风建设,科研风气,教师职称评聘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萨苏 《社区》2010,(14):15-15
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起自蔡元培,至今长盛不衰。先生遗爱北大.人皆感之。可蔡先生有一次竞动怒要打人,而且要打的还是他北大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中国本土大学崛起所带来的挑战,20世纪20年代后,在华教会大学按照“巴敦调查团”“更加有效率”的方针进行了相应的教育改革。通过改革,教会大学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专业化程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