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命题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相联系。“中国道路”命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世纪鸦片战争以后,其实质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强国富民之路。从内涵来看,“中国道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国道路包括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之路,狭义的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的视角对“中国道路”命题产生的背景、相关思想论争和实践探索进行考察,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在当代中国,要深入研究“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掘其世界性意义.为世界现代化进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路,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中国模式”的实质内容,也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实践的时空延伸,更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交融交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中国道路,立足时代发展特征,准确把握本国国情,加强改革开放,建设民主政治,以人为本,建设生态文明,走和平发展之路,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均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道路”“中国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等所体现出来的“道路思维”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特征。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中国古代思想家也认为,事物是在过程中形成的。从“两个结合”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一条道路,其次才是理论、制度、文化。“道路思维”有助于破除有关社会主义的教条化、单一性的判断模式。路是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并不是先验的、预成的,而是在中国道路的开辟过程中生成的,它必然随着道路的延伸而改变。“道路思维”是活的辩证法,体现了新时代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出发 ;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定位。计划经济的历史性贡献主要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局限性主要是忽视价值规律 ,束缚商品经济发展 ,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表现和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这个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坚定,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之所以如此,在于这个主题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中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代表了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认识,即社会主义是应该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社会主义运动的统一性,但提出了反对“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思想,主张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要重视特殊性的分析方法。列宁从实践上开始了具有俄国道路意蕴的探索,但并没有确立俄国道路的理论命题,其社会主义理论依然是忽略民族性的。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首先提出了指导思想的本土化问题,确立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这就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民族特色道路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由此而展开的理论创新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实质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民族化、现代化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神实质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心的时代课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中国当代领导人,都坚持不同国家要走不同的发展道路。胡锦涛作为中国当代领导人,立足于国情差异,从一般意义上,论述了所有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认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同时也从特殊意义的层面,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进行了思想阐发。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并开创出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抉择,它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难以绕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批判和重构现代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世界历史维度。“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构现代性的理论创新。探索现代性新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宗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问世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历史价值是对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新贡献。它证明在全球化进程中人们对现代世界本质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普遍性和普适性,它增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其伟大实践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有着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整体结构性变迁的历史进程。作为世界现代化进程一部分的当代中国现代化,既反映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色:价值取向的社会主义性,发展目标的整体系统性,发展战略的全面协调性和发展模式的后发跨越性等。这些特点是由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基本国情及所处国际环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历史条件下最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它不仅决定着中国、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前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及其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分,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部分。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道路,回答和阐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武装教育全党,是中国共产党人最重要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4.
把握时代性,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出发,探究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独特之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基本原则、现实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根本要求。离开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性分析,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衍生发展的具体路径,也无法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现实生活以“化中国”——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现实的发展道路,不断地解决中国现代化的问题并指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创新性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从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性探究其成功的原因,这对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新自由主义划清界限,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却是毛泽东和邓小平共同接续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或成形是一个历史过程,主要是一个实践问题而非纯粹的理论问题。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政治条件要素的促成,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文化条件要素的主体促成作用表明,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直接作用而非仅仅间接作用。对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或成形中之直接历史作用的揭示,有力地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论断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但由于世界各国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现代化模式都各具特色,主要形成了“早发式”、“后发式”和苏联模式三种典型的现代化发展模式理论。它们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理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时代的伟大人物.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因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而面临困境的时候,当代无产阶级杰出代表邓小平,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科学的创新精神和非凡的革命胆略,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大进军,使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发展的理想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开始变成现实,从而揭开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更加辉煌的篇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旗帜,也必将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胜利的旗…  相似文献   

19.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内蕴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呈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问题,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当代典范。在秉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中,在深刻把握并大力践行“两个结合”的发展道路中,在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内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引领,是我们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这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因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目标、内容、原则、方法和价值等多个层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和使命。高校在切实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可采用观念转变“间性化”、师资建设马列化、课型设计多样化、实践教学一体化即“四化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