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授哲学都要提到二元论.但是,将二元论作为专题来深入研究的却并不多,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混乱;对二元论的评价也颇失公允.本文力图从欧洲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二元论出发,对二元论哲学的理解和评价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二元论哲学是在一定意义上割裂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哲学学说关于二元论哲学,我国哲学界一般都根据苏联的罗森塔尔和尤金编著的《简明哲学辞典》,将其定义为:“认为世界有两个不分先后,互不相关,平行存在和发展的本原的学说”,并把笛卡儿认作这种哲学的典型代表.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大可质疑的.笛卡儿哲学,是一个以上帝、心灵和物质实体为对象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有三个实体.从构成体系的逻辑顺序看,他在普遍怀疑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命题,并以此作为他所  相似文献   

2.
18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并与君临大陆的笛卡儿哲学相遇,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数学和哲学相分离的牛顿思维的优势;他们在崇拜笛卡儿天才的同时却把笛卡儿学说的废墟踩在了脚下。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们继承了牛顿的遗产,并在牛顿《原理》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划时代的伟大著作《分析力学》和《天体力学》;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它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3.
近代哲学无疑是与笛卡儿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的。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剖析来揭示笛卡儿是如何确立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实现哲学发展史由客体向主体转变的伟大变革的。一、“我思故我在”命题的提出问题首先涉及到笛卡儿哲学的方法论问题。笛卡儿的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怀疑主义的方法。从表面上看,怀疑主义是要否定一切确实  相似文献   

4.
在西欧近代哲学史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哲学家们(主要指经验论:从培根到休谟;唯理论:从笛卡儿到前批判时期的康德)一开始都是反宗教神学的勇士,对宗教神学造成的科学不昌的状况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大有不根除宗教神学誓不休的气势。但是随着哲学研究的深入,这种抨击力越来越弱,最后又不同程度地以上帝为归宿,甚至回到经院哲学的某些观点上。对于这一现象,传统的解释是,当时宗教神学势力太大,哲学家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确立哲学的主体性原卿并对主体作出较全面规定的是勒内·笛卡儿。笛卡儿的著名命题“我思故我在”通常被认为是其建立“新世界的哲学”即主体哲学的标志。黑格尔在评价笛卡儿哲学时曾指出,笛卡儿的这一命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一提出,就使“哲学在它自己的土地上与哲理神学分了家,按照它自己的原则,把神学撇到完全另外的一边”,从而实现了哲学发展从古代注重客体到近代注重主体的历史变革。  相似文献   

6.
确定性是笛卡儿认识论哲学所追求的目标,笛卡儿通过“我思”主体的确立,建构起一套通达确定性的方法。直观、演绎与通观既是笛卡儿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形而上学设定,同时也是追求确定性的基本方法。笛卡儿“我思”哲学的方向、起点与方法都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独断论的痕迹,认清笛卡儿哲学的困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现代哲学反二元论的倾向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语言学转向和历史意识的兴起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宗教哲学的发展中,康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理论角色。在康德之前,以自然神论为代表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曾经辉煌一时,而在康德之后,近代西方宗教哲学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康德的道德宗教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同时又代表着启蒙运动发展的更高层次,这体现在康德一方面深刻批判了旧有的建立在自然理性基础上的近代理性主义宗教,同时又把宗教信仰的根基牢固树立在道德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康德宗教哲学的这一系列做法把整个近代西方宗教哲学引领到了一个关键性的十字路口,而正视和回应康德宗教哲学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19、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发展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8.
对于形而上学是否可能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人类认识能力的阐明。柏拉图和笛卡儿认为人类拥有理性的直观,所以肯定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可以被人类所认识。康德不承认人类拥有理性的直观,所以否定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可以被人类所认识,人类的知识限定于现象界的范围。这样,在康德与柏拉图及笛卡儿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性的直观能否为人类所拥有,以及形而上学的客观实在是否可为人类所认识的对话。这场对话引出了如何界定哲学的性质的大问题:哲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哲学是趋近于宗教呢?还是趋近于科学。如果哲学趋近于宗教,那么哲学必然要回答形而上学的问题;如果哲学趋近于科学,那么哲学必然要拒斥形而上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笛卡尔是西方近代哲学的奠基者,近代唯理论学说的创始人,他使人们从中世纪宗教势力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虽然"上帝"这个被人们视为理性最大敌人的观念在他的哲学中大量存在,但他极力证明上帝存在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证明理性的伟大;作为真理的化身的上帝,不过是理性的代言人罢了。  相似文献   

10.
爱奥尼亚自然哲学首先使哲学从宗教与神话当中独立出来,让人们发现自然是可以被认识和感知的.而古希腊的原子论则在科学上,比它以前和以后的任何学说都更加接近于近代的观点,成为了机械哲学的一种基础.其所蕴含的各种思想和观点,成为近代各种科学得以发生发展的萌芽,为近代科学的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概念框架,以及一些基本的规则与原理.  相似文献   

11.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说的影响楼凡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学说和理论。其思想渊流和理论来源极为广泛,广义地说,它包括了人类思想史上一切有价值的思维成果;而比较狭义地说,则主要是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19世纪前半叶德国古典哲学和西欧...  相似文献   

12.
笛卡儿为近代自然科学明确了新方法,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笛卡儿的形而上学却像一个不可破解的谜团,后人甚至无法确定他的根本立场到底是革命的还是保守的。深入分析比较了笛卡儿与亚里士多德在物质观、空间观上的根本区别之后,本文得出结论:笛卡儿的方法论革命其实包藏了一场深刻的形而上学革命,他重新描画了宇宙图景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重新确定了人的本质、重新赋予了哲学使命。但是,天生胆小谨慎的笛卡儿为了自保而刻意地掩饰自己哲学的革命立场,这才导致他的形而上学像一部难解的密码。  相似文献   

13.
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哲学为基础,提出泛神论是不把神与自然的或人的本质区分的哲学理论.泛神论的神不是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具有人格的实体",而是"内在超越的实体". 泛神论是矛盾的.历史上既有把神视为与自然同一的泛神论,也有把神视为与精神同一的泛神论,但它们都是神学的无神论,无神论是泛神论的必然结论.有神论"必然过渡"到泛神论,其理论前提是理智与信仰的关系和宗教异化理论."泛神论是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的论点表明,费尔巴哈把人视为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他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神的存在为切入点提出了哲学上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源头繁多、内容庞杂,融中外、古今、心物为一炉是中国近代哲学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在表明中国近代哲学横贯东西、拥有大量思想资料的同时,也给近代哲学蒙上了一层肤浅和庞杂的阴影.其实,缺乏严谨完备的逻辑论证和系统精深的理论阐释正是中国近代哲学的致命弱点.1、理论来源的庞杂为了给现实斗争提供理论武器,中国近代思想家们涉猎和容纳了当时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能接触到的种种学说.其中,不仅中国封建时期的“经典”哲学和西方近代社会的新发现、新学说同时并存、互竞雌雄,而且,唯物与唯心、科学与宗教、进化与退化、激进与保守兼而有之,不一而足.每一位思想家所推崇的学说都千流百派、五花八门.谭嗣同仅仅5万余言的《仁学》所列的导读书目就有数十种之多,人物不下十几个.其中,各书之间的内  相似文献   

15.
笛卡儿“我思故我在”是西方哲学中争论最多的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不仅蕴含着近代哲学的开端,而且在很大程序上推动现象学运动的发展.研讨我思范畴的历史增变可以有助于我们认识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承继的脉络,从而挖掘出以古典理性主义向现代非理性主义转变的契合处,为更深入地研究西方哲学抛砖引玉.一、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儿实行普遍怀疑后确定的第一原理.它在张扬理性、突出主体作用方面的巨大历史影响,自不待说.其间蕴含三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析.(1)、个体间区别的我思依据.苏格拉底…  相似文献   

16.
笛卡尔是近代西方心灵哲学的奠基者。亚里士多德从质的角度理解心灵,为笛卡尔心灵学说的身心二元分裂论埋下了伏笔。笛卡尔在其时代背景下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灵魂概念,把身心看作两种不同的实体,富有启发意义但又难以自圆其说。与笛卡尔同时代的英国经验论者将感觉作为心灵的本质,而德国古典哲学家则认为心灵的主要特征是具有理性和意向性。二者都受到笛卡尔心灵学说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施莱尔马赫认为宇宙是宗教的对象,宗教的本质既不是思维也不是行动,而是直观和情感,这就使宗教不再属于形而上学和道德学的领域,从而提出了不能用判断真理的标准判断宗教的合法性问题,同时这也开创了近代德国哲学-宗教哲学非理性主义的传统。用直观和情感界定宗教,实际上是从人的角度界定宗教,施莱尔马赫也就成了宗教人本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或“神”学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和根基,也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实体或神概念与一神教的神概念是相互规定和相互诠释的,而且他从“神的目的是存在”推出了“每个人的存在是目的本身”。通过分析斯宾诺莎的著作和相关资料,我们看到虽然斯宾诺莎熟悉一神教,但是他的哲学中的实体或神不同于任何宗教的神,他并非通过规定实体去理解一神教的神,也不可能通过理解一神教的神去规定哲学中的实体概念。斯宾诺莎认为神没有目的,他不可能由神的目的推出每个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伊壁鸠鲁是希腊化文明开初的启蒙思想家。在希腊化文明与罗马文明中广泛传播、持续传承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学说,内含一种表现新时代特征的文明思想。伊壁鸠鲁学派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科学认识世界是文明进步观的哲学前提;文明在发展生产、克服战争苦难、破除宗教迷信中进步;希腊化世界道德文明的个体本位伦理观;萌发社会契约思想的大同世界理想。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与文明思想是西方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对近代西方启蒙运动有深远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废名以西方生命哲学和中国的佛道学说为哲学根柢,从独特视角体验苦难人生中生与死的矛盾,在描写死亡情绪及情感方面融铸宗教、审美与哲学等多重话语,体现出他对人生乃至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与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