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近代彩票于中国而言,是一舶来品。最早在中国销售的彩票是菲律宾创设的吕宋票。对于吕宋票,国人经历了由置疑到趋之若骛的转变;而吕宋票在中国,也有着或禁或弛的纷争,其原由在于不同主体对吕宋票“迹近赌博”与“以济民需”的差异认知。  相似文献   

2.
最早在中国销售的彩票是菲律宾创设的吕宋票。近代国人对吕宋票由置疑至趋之若骛,其间伴随着对吕宋票或禁或弛的主张。最终,吕宋票因其"以济民需"的为善之举契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道义主张而为国人效仿。近代义赈团体为着"变资助赈"之需而兴设的助赈彩票预示着中国近代彩票完成了由舶来品到本土化的移植。  相似文献   

3.
晚清,随著西洋吕宋票退出中国市场,促成了近代本土江南义赈彩票的创设.而伴随洋商在华彩票公司的纷纷创设以及又先后被取缔,则更加催生了以北洋顺直义赈彩票为典型的各省地方彩票.众多地方彩票的开设,引发了一场对其时中国彩票中心市场--上海彩票市场的纷争.在彩票市场纷争的背后,除却实在利益的考量外,亦有国人在近代转型过程中对近代新生事物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4.
晚清本土彩票属于近代转型时期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直接仿效西洋吕宋票而创设;另一方面,晚清彩票的兴起尽管体现了国人的一种逐利行为,但也有传统道义文化的支撑,即晚清彩票假“义赈”名号使其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射彩之法区别开来,从而使其在性质上属于近代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5.
随着舶来品吕宋票退出晚清彩票市场,其所留下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彩票商的觊觎。江南义赈彩票得两江总督禀请,获硃批准开,享六年专利,开中国近代官督商办彩票之先河。江南义赈彩票虽然企图利用官方的保护实现对彩票市场的垄断,但是,其销售额度的变化也深受社会时局的影响,并最终为官办彩票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晚清"义赈"与中国近代早期彩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晚清"义赈"的出现,义赈同人为筹集资金,解应急所需,遂仿效西洋吕宋票实行变资助赈,从而催生出了中国近代本土早期彩票.在此过程中,"义赈"这一新的赈灾机制不仅为晚清本土彩票的产生提供了契机,还由此提供了迥异于传统射彩之法的社会土壤."救荒济难"的赈灾旗号不仅为晚清彩票的合理化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撑,还使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其"迹近赌博"而可能招致的官厅的禁令.  相似文献   

7.
网文 《家庭科技》2007,(4):19-19
1.不要去买当天和第二天的票以及一个星期以后的票.当天的票和第二天的票一般便宜的都被卖出去了,剩下相对贵的待售;一个星期以后的票一般折扣少,因为航空公司可以慢慢卖,不是很急.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日本的军票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军费支出 ,寻找物资供给以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 ,以及为了打击法币、削弱中国的抗战实力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在华中、华南占领区 ,发行了军用手票 ,即军票。军票自始至终无任何准备金和无充分物质基金保障 ,其发行也对中国的抗战和广大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实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首先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折价现象进行统计分布特征以及时间序列的特征分析 ,在此基础上 ,运用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的方法 ,分析影响我国基金折价率大小的具体因素。文章还运用EGARCH模型 ,通过对比不同基金或同一基金不同时期的折价率和基金重仓股票组合变现能力 ,分析重仓股票变现能力与基金折价的关系。根据以上分析结果 ,文章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通过合理分散投资、定量分析资产变现能力、把握与大盘的关系、完善投资者结构等手段 ,加强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管理 ;(二 )通过投资集中度而不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持股集中度指标来判断基金流动性 ,指导基金的投资 ;(三 )监管部门应完善基金投资集中度和投资组合等信息的披露、建立封闭式基金的开放式转换机制以及降低基金的收益调节操纵等  相似文献   

10.
有一次,两个美国人和两个犹太人搭火车旅行。美国人每人买了一张票,而两个犹太人只买了一张票。美国人问犹太人:“你们只有一张票,乘务员来查票,你们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奉票作为近代奉天省(辽宁)统一发行与流通的地方性货币,曾对奉天的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然而,经过两次直奉战争后,奉票由稳定而逐步走向贬值,陷入极度毛荒。受此影响,东北三省政局与经济,急剧动荡不安起来。张作霖父子,虽先后采取各种措施全力补救,但奉票跌落之势,已如江河日下,直至1931年“9·18”事变,东三省官银号及所发行的奉票全部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本文仅对奉票毛荒及其衰落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证券化视角的地票交易制度创新及立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票交易制度的价值在于通过证券化形式创新土地交易的方式,发挥了其统筹配置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的作用,创造性地运用了证券化的融资功能、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财富收入分配功能以及公共政策促进功能,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资本化.以及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探索了新途径。应当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按照证券化的基本思路,探索提升地票交易的法制化、市场化、权利化的途径,科学界定政府在地票交易中的角色,有效保障土地权利人在地票交易中的主体地位,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是我国首家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其成立对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基本管理体系、运行框架、交易品种以及历次地票交易情况等的调查分析表明,应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交易所市场平台作用,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服务内容,按照地票的商品特性和市场供求关系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合理的地票收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完善交易所内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以各地碳票制度改革实践为例,探究林业碳票如何将森林碳汇资源变资产为资本,实现碳汇资源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首先,从碳资源资产资本化、碳汇核算体系构建和碳票市场化三方面对碳汇价值实现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各地碳票项目实践为例,深入探究碳票价值实现机制,即将森林碳汇赋利、赋权,使得碳票凭证具有交易、质押等权能,推动碳票融资等业务发展。其次,在完善碳汇价值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对碎片化森林碳汇资源的集中化收储和规模化整治,及包装、定价、收储、售出等实践的碳票市场化运作进行研究,实现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最后,基于碳票项目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优化碳票实现碳汇价值路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票的价格是地票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但目前由于地票定价理论的不成熟,实践中的地票定价除了力求农民不受损失外,缺乏真正让人信服的理论依据,且随意性比较大,难以说服公众。从地票的形成及交易过程可以看出,地票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并最终通过征收转用过程实现。比较征收转用前后的土地价格,可以看出地票的实质是对征收转用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补偿,地票价格是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并产生土地增值收益的权益价格,该权益价格不是土地增值收益,而是耕地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价格与生态价格之和。地票价格与土地增值收益此消彼长;不依成本定价,但必须制定最低保护价;呈上涨趋势,但上涨有限。  相似文献   

16.
李智萍 《理论界》2010,(6):121-123
饷票是晚清军兴时期安徽等省为筹措军饷而临时奏请发行的一种地方捐票。它虽然有损吏治,并造成捐纳的混乱,引起一些争议,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筹饷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元前399年,也就是在近2400年前进行的那场著名审判中,苏格拉底被他的雅典同胞以360票对140票的结果判处死刑,罪名大致是“蛊惑青年、不信国教、崇奉新神”。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作下“申辩词”,宁死而不承认自己有罪。从同时代人色诺芬和柏拉图的记载中都可以读到,  相似文献   

18.
以地役权来定位地票交易的法律属性,虽然形式层面,具有相对合理性的面相,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票交易的实践运行提供规范上的保障。但逻辑层面,这一界定更多的是着重于地票交易的法律适用,体现了偏重于结果层面的实用主义思维,而没有真正的穿透地票交易的本质属性,为其法律性质在权利平台上找到准确的定位。此外,在价值层面,在各种新型权利不断产生的背景下,以地役权这一具体内容不确定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兜底性用益物权来定位地票交易法律属性,遮蔽了土地开发权这项新型权利的生成,不利于社会转型期新型土地财产权的生成和发展。回归问题的本源,地票交易应定位于土地开发权的交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月12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议会全体会议以500票支持、137票反对和40票弃权的结果批准了欧盟宪法条约.但欧盟宪法条约还要获得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批准才正式生效,而这一过程仍存在诸多变数.本文并不打算分析欧盟宪法通过的具体过程,而是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透视该宪法条约通过背后的真正动因上.为理解欧盟宪法化进程背后的偶然性机制,本文评估了主要的宪法转型理论的贡献.文章中心不在于欧盟宪法的特别细节,而在于提供一个思考宪法化政治起源的知识框架.笔者认为,当前的欧盟宪法化进程既非政客奉献于增进欧洲的事业与团结所致,也非成员国对民主、权力分享、社会正义或普遍人权等进步议程的承诺所使.换言之,欧盟宪法化改革背后的主要动力,是霸权但面临威胁的政治权力拥有者与官僚精英、经济精英和司法精英一起分享一致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学术探索》2012,(3):71-73
铁路春运"一票难求"的表面原因是铁路运力不足,而运力不足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是人口流动背景下的春运客运需求激增、垄断体制下的铁路发展困境,以及因春节情结和公众选择偏好引发的放大效应等结构性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