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章通过对有关当代中西政党制度比较研究状况的概括,探讨了进行比较研究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和内容方向,并从思想建党、制度建党、功能建党等方面表达了比较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党伴随着议会民主产生,在当今的政治舞台扮演着重要的政治角色,论文首先从政党的定义出发,整合政党的左右划分、阶级属性划分、家族政党划分和政党与社会阶层的联系,将政党基于利益差异的分类方法作为第一条逻辑主线。第二部分归纳经由干部党一群众党一全方位政党一卡特尔政党的组织嬗变以及对这条线索的相关休整补充,加入了网络信息时代政党组织研究的新成果,将政党基于组织差异的分类方法作为第二条逻辑主线。最后一部分加入党派性和政党光谱分野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未来的政党类型学进行展望,从而形成较系统的政党类型学综述。  相似文献   

4.
从中西政党关系的异同辨析看制度自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政党为主角的政党政治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和主流的政治形式,政党关系是民主政治核心要素,影响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党关系围绕国家政权而展开,政党关系平等是实行政党政治国家普遍共识,当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建立在普遍共性基础上的独特。  相似文献   

5.
右翼民粹政党的崛起现已成为西欧政坛变化的显著特征,它们不仅挑战了主流政党的统治地位,而且冲击了政党竞争的运行模式。从"利基政党"理论的视角分析,右翼民粹政党在兴起及谋求选举突破阶段,聚焦于主流政党忽视的非经济议题,并通过议题定位的自我限制凸显与主流政党的不同,打破了传统的阶级政治模式。在政党竞争中,由于意识形态标签作用的淡化,右翼民粹政党采用差异化的议题动员策略,向主流政党发起挑战。随着选举支持率的上升,右翼民粹政党推动了政策议题显著性的变化,重构了议题竞争空间。主流政党则通过忽视、对抗、适应等策略,在议题显著性、议题立场、议题所有权方面进行回应。当右翼民粹政党提出的议题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时,主流政党可以通过降低议题显著性来削弱对方的选举支持。而当特定议题被右翼民粹政党成功煽动和利用时,主流政党需要主动调整议题立场、争夺议题所有权。主流政党的议题回应策略,影响了右翼民粹政党的选举命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政党关系主要是领导和接受领导、合作共事、互相监督三方面关系.这种政党关系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运动客观规律的反映,体现了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关系,应强化政党概括和表达民意的职能,强化参政党对执政党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三层涵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中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由于广泛吸收了当今世界在社会发展、教育、管理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加上中国共产党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的深刻影响力及其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其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包含有基础、现实、价值三个层面规定相统一的完整内涵,即学习型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为基础的政党;是以新的学习促能力的政党;还是以新的学习求发展的政党。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的政党思想起源和决定于他所参与的中国民主政治实践活动,还来源于西方政治思想、政党实际及其观念,其政党监督思想同样演绎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孙中山的政党监督思想内涵丰富,在监督谁?为何监督?如何监督?靠谁监督?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党的政治动员激发了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并通过建立乡村政权组织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政治整合。在这个过程中,以阶级成分、革命道德和对党的忠诚为标准录用的农民干部成为党整合乡村社会的重要力量。一旦他们的作风偏离了党的政治理念,党就直接通过垂直深入乡村的权力机关开展整党整风运动以达到干部整改的目的,由此形成了政党下乡过程中乡村政治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利益整合功能"作为一重要课题,近年来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学术界从利益整合概念及内涵、利益整合功能必要性、理念、原则、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也存在概念不清、研究视角狭窄、重复研究等问题。本文归纳了其中观点,并提出深化这一课题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政党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是一个政党世界观、价值观、政治理念等的集中反映。意识形态不但是政党的构成要素,更是政党的旗帜与政治灵魂。一般而言,政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调适性、主观性与信仰性等特点;具有辩护与批判、凝聚与整合、激励与动员、引导与建设等政治功能,是"正反"两方面作用的矛盾统一。政党存在和发展,既要坚持一定的意识形态,更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化意识形态的消极功能为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政治市场模型和政党的功能出发,说明了不同政党制度相对于政治体系运行的效率以及政党制度相对于不同历史条件和国情的适应性,并运用这两方面的原理分析了中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理由,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香港政党酝酿于殖民统治时期,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在香港回归后迅速发展,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对香港政治的发展影响深远。目前,香港政党还处在发展过程中,未来将会继续分化整合,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政党政治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形式,中国的政党政治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政治运行中表现出了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要巩固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别是要加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民主党派的互相监督。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与政党形象的关系是数字时代政党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新媒体的发展导致现代性政治的特质发生诸多改变,直接影响了政党的形象调整与转向。为更好地适应传媒政治发展的需求,政党必须借鉴企业识别系统,加强自身形象的重塑;加强政党形象的双重建构;展现执政党的民主、平等和务实的亲民作风,以巩固其合法性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6.
日本资产阶级政党产生后,在建立政党政治的发展道路上,其性质、组织形式和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不懈的斗争,终于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政党内阁——原敬内阁,在日本历史上具有积极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具有鲜明政党独特性的中国共产党的高效能领导是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因而在利益代表层面能够超越西方意义的代表特定阶层的政党而具有利益的广泛代表性,不断丰富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由最初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其自我革命的品格是保持强大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目标和任务,创新发展策略和路径,实现自我革命与转型。随着制度化环境与社会基础性结构发生剧变,中国共产党不断提升执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守正创新,实现了政党治理现代化,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能力,形成高效能的现代社会治理能力,包括超越国家与社会二分的强大政治领导力、超越政府与市场二分的强大经济协调发展能力。中国共产党展现出的政党独特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中西政党制度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管理科学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并加以比较,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看到我国政党制度监督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政党在美国立法中的利益博弈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权分立"是美国宪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分权立与制衡。但是三权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总统和联邦最高法院也享有一定程度的立法权。这种立法权的分配模式为政党之间进行利益博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研究了政党在美国宪政模式下的立法博弈途径及其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希望能够对我国立法民主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恽代英是我党成立初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虽然较早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的革命政党组织工作理论却有其独创性。恽代英关于组织工作重要性,做好组织工作务必遵循的原则以及组织工作的具体内容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